文│杨杨
实用主义的古罗马艺术
文│杨杨
编者按:
如何看懂西方艺术史?
西方艺术史的思想,其实非常简洁明了:从画神,到后来画人,再到画世界。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艺术家们讨论“怎么画”,再后来就是”还画不画”,最后是”艺术其实就是生活”。这是一个看似漫长实则短暂的旅途,西方美术史就是从宗教、哲学大道理一步步回到人性,回到人的内心情感和日常生活的过程……这条路,走了两千年。
公元1世纪罗马吞并希腊,古代世界的文化中心转移到罗马。罗马人征服了希腊,但在文化上却被希腊人征服,是希腊艺术的崇拜者和摹仿者。所以,古罗马艺术与我们上期讲述的古希腊艺术十分接近,共同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础,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但是,希腊人不劳动、有人服侍、生活简朴、对物质生活无过多需求,故希腊艺术题材主要是运动员和神。而罗马是个金戈铁马的帝国,他们讲究的是权力与征服。所以,古罗马艺术讲求实际,追求外貌真实,强调个性及内心的表达。
希腊人与罗马人共同创造了西方古典文化,构成了西方文明的源头,但他们又各有特点: 希腊艺术是理想主义的、简朴的、强调个性的、典雅精致的;罗马艺术是实用主义的、享乐的、强调个性的、宏伟壮丽的。
罗马艺术风格不像希腊那样单纯,它的渊源复杂,既受了伊达拉里亚美术的影响,又吸收了希腊、埃及、两河地区文化教育的影响。
罗马本身的艺术并不发达,当罗马人征服了许多文化艺术繁荣的国家,将那里的大量艺术品,尤其是雕塑和绘画当作战利品,劫运到罗马,同时还把许多受过良好教育的艺术家、工艺师、工匠等当奴隶和人质集中到罗马,为繁荣罗马文化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罗马人最杰出的成就表现在市政工程方面。运用三合土作为建筑材料,广泛采用伊达拉里亚人的券拱结构。科洛西姆竞技场是古罗马最大的椭圆形竞技场,对于券拱的运用达到了顶峰。
万神庙是拱顶建筑的杰出代表。内部是宏伟的圆形厅堂,顶部是穹窿顶,用砖和三合土砌成。墙的四周没有开窗,屋顶中央直径9米的圆洞作为采光用。
凯旋门是用来纪念战役的胜利。
提度凯旋门是早期的一跨式凯旋门,顶上曾安放战车雕塑。君士坦丁凯旋门为后期三跨式凯旋门,两边复合柱装饰,柱基和门墙上布满装饰浮雕。
纪念柱是罗马帝国纪念性建筑,图拉真纪念柱是其代表作。柱顶上曾立图拉真皇帝铜像,圆柱上有环绕柱身23圈、长达200多米的浮雕带,记载罗马军队征服达契亚人的历史。
罗马雕塑艺术进入帝国时期以后,鲜明地成为歌颂君权、颂扬帝国武功的重要手段,从而使帝王贵族的肖像雕刻极为发达。
《卡拉卡拉像》暴君面孔,眉头和眼神中,扭转的头部强调了紧张和暴戾的性格。《马尔克•奥里略骑马像》具有斯多噶哲学思想的君主肖像,脸部带有哲理性的思索,中世纪得以保存,对以后意大利文艺复兴雕刻家产生影响。帝国晚期,肖像雕刻风格更为写实,体现出罗马人这时候的典型性格是:外表形象的粗鲁、内在精神的高度紧张。
与建筑与雕塑不同,罗马早期绘画保存下的很少。
直到18世纪庞贝城被发掘出来,保留了大量壁画,据此罗马壁画被划分为第一、二、三、四庞贝风格。
第一风格即用色彩涂绘建筑细部;第二风格是直接在平面墙上描绘建筑细节,用透视造成更宽敞的空间幻觉,并穿插以情节性绘画;第三风格强调墙的平面性,并绘以精致的静物;第四风格将透视效果与装饰纹样相结合,在繁琐而逼真的景物中穿插着人物活动,华丽的色彩以及空间感和动感,又被称为“庞贝的巴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