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浙江省一次强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2017-07-25 12:00陈尊界董大治万小雁
浙江气象 2017年2期
关键词:急流寒潮降雪

陈尊界 董大治 万小雁

(苍南县气象局,浙江 温州 325800)

2016年1月浙江省一次强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陈尊界 董大治 万小雁

(苍南县气象局,浙江 温州 32580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2016年1月21—24日浙江强寒潮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影响系统以及物理量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寒潮大尺度环流特征为横槽型,是高空横槽逐渐南压转竖,引导强冷空气南下的过程。2)在冷环境下,低层的急流和切变为强降雪的直接影响系统,强水汽输送和弱辐合上升运动,以及弱水汽输送和强辐合上升运动均能形成强降雪。3)前期较低的气温和持续36 h左右的强冷平流是极端低温形成的主要原因。

寒潮;强降雪;低温

0 引 言

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2016年1月21—24日浙江遭受了历史罕见的强寒潮袭击,并形成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据评估,这次过程的冰雪严寒灾害全省为“严重”等级,过程导致的极端低温是浙江省近40 a同期最低。因此研究此次强寒潮天气过程的形成机制,对今后寒潮的天气预报和防灾减灾都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专家学者对寒潮过程的环流形势演变、影响系统、路径以及天气变化等都有了较多的研究[1-4],并且形成了系统的寒潮理论[5]。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影响浙江的寒潮特征也有了一些变化[6]。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2016年1月21—24日浙江强寒潮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影响系统以及物理量场进行了分析与讨论,进一步揭示了此次浙江强寒潮天气过程的成因和形成机制。

1 天气过程实况

1.1 温度实况

受强冷空气的影响,2016年1月23日全省气温开始下降,24日出现局部性寒潮过程[7]。最低气温48 h降温幅度最大出现在24日,在25日早晨达到最低值(图1),全省平均最低气温-8.8℃,全省大部分县市的25日极端最低气温突破近40 a历史同期极值,其中遂昌白马山,临安天目山顶观测到的气温最低分别达-20.4℃、-20℃。

图1 2016年1月25日最低气温 (单位:℃)

1.2 降雪实况

2016年1月20日下午浙北地区开始出现降雪,21日浙北地区出现中到大雪,局部暴雪,浙中以小雪为主;21日20时至22日02时,降雪减弱,大部分地区为小雪,随后降雪强度再次加强,浙中北均出现中到大雪,局部暴雪,22日14时温州永嘉观测到纯雪;到23日08时,降雪基本停止。整个降雪过程浙中北地区积雪深度普遍有5 cm以上,其中浙北的德清、临安、安吉积雪深度超20 cm(图2)。

图2 2016年23日08时积雪深度(单位:cm)

2 大尺度环流背景

强寒潮过程与高空大尺度天气形势演变密切相关。在2016年1月17—19日的“横槽型”冷空气过后,西移南下的极地高压开始并入乌拉尔山高压脊,乌拉尔山高压脊强烈发展,贝加尔湖以东地区为一深厚的冷涡,鄂霍次克海以及东西伯利亚为高压系统控制,东亚倒Ω流型建立;22日08时,整个西伯利亚均为高压脊控制,高压脊暖中心强度-20 ℃以上,冷涡中心从60 °N移至我国东北地区,低压中心强度为514 dagpm,冷中心强度为-48 ℃,各层冷中心位置基本重合,同时极地有一股冷空气南下,侵入高压脊前部,高压脊减弱西退,环流经向度加大,预示着冷涡将南压,引导冷空气大举南下,此时浙江上空500 hPa受较为平直的西风气流控制。22日20时,500 hPa低涡后部的东北偏东风逐渐转为北风,横槽逐渐南压,从浙江北部到山东沿海等温线密集,850 hPa锋区强度约为每10纬距23 ℃;24日08时,横槽南压至江淮地区,冷涡中心移到了日本海,浙江500 hPa吹偏西风;24日20时,高空槽已经转竖入海,冷平流输送逐渐减弱,寒潮过程趋于结束。

3 影响系统

2016年1月20日,在东亚倒Ω流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的建立维持下,西南暖湿气流有所加强,冷暖空气对峙,700 hPa长江流域有切变线形成,切变南侧从云南、湖广、江西存在西南急流带,急流强盛,850 hPa在我国江南地区形成切变并维持,杭州探空850 hPa温度为-5 ℃左右,为强降雪提供了冷环境。20日下午起,受850 hPa低涡切变东伸影响,浙江北部开始出现降雪。21日08时,杭州探空700hPa风速达20 m/s,处于急流轴的左前方,850 hPa处于切变末端,低层出现深厚的逆温层,这种配置正好对应着浙北地区形成强降雪时段(图3a);21日20时,随着高空横槽的南压,850hPa切变线和700 hPa西南急流均向南推移,杭州探空700 hPa风速减小至10 m/s,夜间降雪减弱。

1月22日08时,700 hPa西南急流继续加强,急流核风速达28 m/s,850 hPa切变移出浙江(图3b),此时,925 hPa及以下沿海地区为冷平流,冷空气经由海上从低层楔入浙江,杭州探空850 hPa转为东风,风力从6 m/s(21日20时)增强到10 m/s(22日08时),台州洪家探空站风力为16 m/s,达到急流的强度,浙江处于急流前端有明显的风速辐合,且存在着东北风和东风的风切辐合,暖空气在“冷垫”上抬升,850 hPa温度-4 ℃线,925 hPa温度0 ℃线位于台州、丽水一带,降雪强度再次加强,14时温州永嘉出现纯雪。

23日08时,在500 hPa横槽南压的过程中700 hPa以及850 hPa均转为槽后偏北风,且风向与等温线接近垂直,浙江大部分地区降水停止,而这种形势一直维持到24日夜间,浙江出现明显降温,25日早晨气温达到最低。

4 强降雪诊断分析

4.1 垂直运动条件分析

强降水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垂直运动条件。分析垂直速度的演变过程,1月21日浙江虽然受低涡切变东伸影响,出现降雪,但位置处于暖切的末端,辐合不明显,导致21日强降雪期间垂直运动较弱;21日20时低层由于冷空气侵入,出现弱的下沉速度,此时正好与降雪减弱的时期相一致;随着低层东风急流建立,以及东北风和东风辐合的共同作用下,暖湿气流在“冷垫”上抬升,22日强降雪期间从850 hPa到高层均为强盛的垂直上升运动(图4)。

图3 850 hPa风场(m/s)和700 hPa急流带

图4 2016年1月22日08时沿120°E的垂直速度(0.1 Pa·s-1)空间垂直剖面图

4.2 水汽条件分析

产生大型降水需要外来的水汽输送。分析水汽通量(图5),可以看出孟加拉湾为强降雪的水汽源地,沿着中低层西南急流带上的水汽通量大值区向浙江输送水汽。

图5 2016年1月21日08时700 hPa水汽通量(g·cm-1·hPa-1·s-1)和流场

此次强降雪过程的湿层深厚,从低层到高层均有明显的水汽存在(图6),1月21日强降雪期间850 hPa的水汽通量大值区位于南海,对华南地区有着强的水汽输送,而浙江降雪的水汽通道主要位于800 hPa~400 hPa,浙江上空的水汽通量中心值≥8 g·cm-1·hPa-1·s-1;随着700 hPa西南急流南压,22日强降雪时的水汽输送变少,水汽输送通道主要集中于500 hPa附近,且中心强度也有所减弱。

图6 2016年1月21日08时沿120°E的水汽通量(g·cm-1·hPa-1·s-1)空间垂直剖面图

外来的水汽输送为降水提供水汽条件,而水汽通量散度与降水也具有一定相关性[8]。21日,浙江上空的水汽通量散度弱(图7a),中心位于925 hPa,强度≤-6×10-8g·hPa-1·cm-2·s-1,在500 hPa和浙中南850 hPa以上均为水汽辐散;22日,浙江上空为强的水汽辐合(图7b),浙中北水汽辐合大值区从900 hPa一直伸展到400 hPa,强辐合中心值为-10×10-8g·hPa-1·cm-2·s-1左右,浙南的强水汽辐合中心位于700 hPa,中心强度达-17×10-8g·hPa-1·cm-2·s-1以上,强水汽辐合让输送来的水汽在浙江上空积累,所以虽然22日的水汽通量比21日弱,但降雪依然强。

(a)2016年1月21日08时 (b)2016年1月22日08时图7 沿120°E的水汽通量散度(10-8g·hPa-1·cm-2·s-1)空间垂直剖面图

5 低温诊断分析

根据热流量方程,温度平流是冷空气过程中造成降温的重要因素[5]。强寒潮来临前各层均有一定的升温,2016年1月23日开始,浙江从低层到高层一致受冷平流影响,中低层最为显著。分析850hPa冷平流情况,22日20时,我国大部分处于冷平流区,强冷平流中心位于华南以及朝鲜半岛,浙江受暖湿气流的影响,部分地区为弱的暖平流;23日08时(图8),冷平流区域继续扩展,强冷平流中心南压,中心值分别为-44.3×10-6K/s和-34.5×10-6K/s,华南地区的冷平流较前12 h明显增强,浙江也处于强冷平流区域;23日20时强冷平流中心移至东海,对浙江省沿海地区的冷平流输送增强,台州洪家站23日20时和24日08时850hPa冷平流强度均达到了50×10-6K/s左右;24日20时,浙江自北向南逐渐转为弱的暖平流,说明浙江地区冷平流将趋于结束;自23日08时到24日20时,全省冷平流强度平均达25×10-6K/s左右。

1月17日至19日的冷空气过程,形成了一次较大范围的降温,随后由于持续的雨雪天气,地面气温保持较低且日变温小,这是此次过程并未造成全省性寒潮的主要原因;23日开始,受强冷空气影响浙江开始降温,24、25日,浙江500hPa吹偏西风,700 hPa以及850 hPa均为偏北风,天空状况较好,36 h左右的强冷平流叠加辐射降温效应,到25日早晨气温达到最低。

图8 2016年1月23日08时850 hPa温度平流图(实线为等温线,填色为冷平流强度(10-6K/s))

6 结 语

通过对2016年1月21—24日浙江强寒潮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影响系统以及物理量场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大尺度环流背景场上,极地高压西移南下使乌拉尔山高压脊发展强烈,脊线最广控制了整个西伯利亚,在极地冷空气侵入高压脊前部后,横槽开始南压转竖,导致强寒潮过程的发生。

2)强降雪过程是西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对峙形成的,前期的冷空气过程为降雪提供了冷环境。21日700 hPa西南急流配合850 hPa低涡切变东伸共同作用下,在浙北形成强降雪;随着850 hPa切变线南压,低层东风急流建立,加上东风和东北风的辐合作用,暖湿空气在“冷垫”上抬升形成了22日的强降雪。

3)浙江此次强降雪的主要水汽来源地为孟加拉湾,21日强降雪水汽输送充足,水汽输送通道主要位于800~400 hPa,但水汽辐合和上升运动不明显;22日强降雪水汽输送较弱,水汽输送通道单一,但有强烈的水汽辐合和深厚的垂直上升运动。

4)前期的冷空气过程导致浙江的降温,20日至22日的雨雪天气使浙江地面气温保持较低,36 h左右的强冷平流叠加辐射降温效应,导致了这次历史罕见的低温过程。

[1] 孙磊,彭明艳,张方方,等.徐州市11月下旬两次寒潮过程对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801-15803.

[2] 刘海丽.“2010·2·10”寒潮天气过程分析[J].浙江气象,2010,31(4):13-16.

[3] 田秀霞,寿绍文.2008年12月两次强寒潮过程的等熵位涡分析[J].气象科学,2013,33(1):102-108.

[4] 陈红专,叶成志,龙丽华.2011年1月湖南罕见持续性暴雪天气成因分析[J].暴雨灾害,2012,31(2):141-148.

[5] 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等.天气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266-317.

[6] 季致建,李邦宪,何丽萍.浙江省54年寒潮气候概况及时空分布特征[J].浙江气象,2008,29(3):9-13.

[7] 王镇铭,杜惠良,杨诗芳.浙江省天气预报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3:279.

[8] 刘健汉,郭虎,李耀东.天气分析预报物理量计算基础[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64-69.

2016-08-02

猜你喜欢
急流寒潮降雪
智海急流
智海急流
智海急流
智海急流
1970年~2018年根河市降雪时间变化特征
超级秀场 寒潮来袭
新巴尔虎左旗寒潮天气特征分析
2003-2017年阳泉市降雪变化及成因分析
2016年寒潮来袭,湿冻模式开启
寒潮悄然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