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慧
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分析
安慧
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大连开发区金源医院2013-07—2016-03收治的17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各8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多潘立酮与泮托拉唑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基于主诉症状的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基于胃镜活检的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多潘立酮;泮托拉唑;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属于消化系统中的常见疾病,在慢性胃炎中占50%~60%,且该病临床上主要表现出无规律性腹胀或腹痛、消化不良、恶心及呕吐症状,给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临床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药物很多,但效果参差有别,为探究更好的治疗方法,本文针对多潘立酮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大连开发区金源医院2013-07—2016-03收治的17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2]:依据《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与《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拟定的相关标准。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观察组88例,其中男53例,女35例。年龄28~52岁,平均(38.4±2.7)岁。对照组88例,其中男51例,女37例。年龄在28~51岁,平均(38.2±2.4)岁。纳入标准[3]:①两组患者症状均符合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诊断标准;②两组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4]:患者伴有消化道溃疡、消化系统占位、慢性肠道炎症及慢性胆道疾病;哺乳期或者妊娠期妇女;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2周内服用过抗酸药物或者其他胃动力药。研究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并经过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药物口服治疗方式。对照组给予患者单纯多潘立酮(江西汇仁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268,10 mg/片)治疗,1片/次,3次/d,于餐前半小时口服,连续服药3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泮托拉唑(沈阳圣元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7169,40 mg/片)治疗,1片/次,早晚空腹口服,连续用药3周。
1.3 观察指标 经3周治疗后观察患者基于主诉症状的治疗有效率及基于胃镜活检的治疗有效率情况进行观察,并对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比较。
基于患者主诉症状(腹胀、腹痛、餐后饱胀及嗳气等)的疗效判定[5],显效:患者主诉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患者主诉症状均明显减轻,经提醒回忆还存在轻微症状表现,不影响正常生活。无效:患者主诉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影响患者生活。
基于胃镜活检(主要表现:胃黏膜充血、水肿症状,糜烂与出血症状,红斑及黏液斑等)的疗效判定,显效:患者主要胃镜表现完全消失;有效:患者主要胃镜表现明显减少,部分表现消失;无效:患者主要胃镜表现未得到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作为处理工具,结果数据均为计数资料,以率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基于患者主诉症状的治疗效果比较经治疗,基于患者主诉症状的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显效34例(38.64%),有效52例(59.09%),无效2例(2.27%),总有效率为97.73%,对照组显效20例(22.73%),有效(46.59%),无效27例(30.68%);总有效率69.32%,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7,P<0.05)。
2.2 两组基于胃镜活检的治疗效果比较 经治疗,基于胃镜活检的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情况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1 基于胃镜活检的治疗有效率比较(n)
表2 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研究发现[6],我国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发病率正随着生活水平提升与生活节奏加快而逐年上升。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于胃黏膜呈现慢性、浅表性炎症的消化系统疾病,属于慢性胃炎中常见的一种。病变主要为胃黏膜上皮细胞病变、固有膜内阳性细胞浸润及小凹上皮增生。关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具体诱发因素,目前尚未得出完整结论,主要发现的诱发因素包括嗜酒、药物反应、幽门螺杆菌感染、循环代谢功能性障碍及胆汁反流等。通常患者在服用抗酸药物或者胃动力药物后临床症状会好转,甚至暂时性消失,但常会因为生活不规律、嗜酒吸烟、暴饮暴食而出现反复发作。该疾病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进食后表现出持续性或反复性上腹胀饱、恶心、纳差及呕吐症状,甚至表现出明显的上腹钝痛、隐痛或者烧灼痛。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反复发作特性和常见疾病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备受关注。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为对症治疗,并辅助保护胃黏膜、促进胃肠蠕动、抑制胃酸分泌及控制幽门螺杆菌感染等[7]。
多潘立酮属于一种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中,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增强患者食道下括约肌张力,促进患者胃部蠕动并排空,从而增大幽门舒张期直径,协调患者胃肠运动,实现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对症治疗。多潘立酮很难透过患者的血脑屏障,因此鲜有不良反应发生。但在治疗过程中,多潘立酮对于患者胃黏膜充血或者胃黏膜水肿症状的改善效果并不理想[8]。
泮托拉唑属于(H+-K+-ATP)酶抑制剂,与H1受体拮抗剂的拮抗作用机制存在差异,其在患者胃壁细胞中质子泵(H+-K+-ATP)上起到非竞争性作用,从而降低(H+-K+-ATP)活性,实现强大的抑制胃酸分泌功能。不仅可抑制因促胃液素、食物刺激、组胺等导致的胃酸分泌,还可抑制部分不受胆碱影响的基础胃酸分泌。泮托拉唑还可抑制胃蛋白酶的分泌,从而降低胃酸对服用药物的降解效果。同时,该药物还具有减少胃液作用,从而提升药物浓度,促进药物移向黏膜层,使药物被充分吸收,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9]。本次观察组患者联合使用多潘立酮与泮托拉唑,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明显,且与对照组多潘立酮单独用药相比,无论是临床疗效还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为观察组更优,充分说明联合用药效果更加突出。
综合考虑,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多潘立酮联合泮托拉唑使用效果或许更好[10]。因此本次研究选择采用联合用药方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以多潘立酮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的观察组无论是基于主诉症状的总有效率还是基于胃镜活检的总有效率,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的单纯多潘立酮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联合用药的观察组明显优于单独多潘立酮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说明,联合用药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时,可考虑采取多潘立酮联合泮托拉唑进行治疗,相比单纯多潘立酮用药,联合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症状改善明显,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1]陈金花.泮托拉唑胶囊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3):112-121.
[2]张丽丽,彭兰,马欢.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6):97-99.
[3]杨春雷.联合应用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9):209-210.
[4]邵井波.泮托拉唑胶囊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5,12(2):75.
[5]张咏梅.多潘立酮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5):75-76.
[6]李文胜.中西医结合治疗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4):2680-2681.
[7]王伟峰.多潘立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94例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医学杂志,2011,25(6):307-308.
[8]杜春菊.多潘立酮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75-76.
[9]王辉.多潘立酮联用奥美拉唑结合社区健康教育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56例[J].中国乡村医药,2014,21(15):19-20.
[10]余咏红.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反流性食管炎21例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14(5):702-703.
2016-05-03)
1005-619X(2017)02-0202-02
10.13517/j.cnki.ccm.2017.02.039
116600 大连开发区金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