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 夏 寒
宾川素描(三章)
内蒙古 夏 寒
宾川,新村与古镇交错。
赶马调,在古镇的婉转悠扬中,动情。
古镇古着,镇古挤出的牛角巷窄着,打开一条喉咙诉说。
青石板青着,赶马调在青石板的马蹄印上划着古老的印痕。
穿越世纪,静静倾听,一部家史、情史与生活史在歌声里如泣如诉。
赶马人,从遥远的德宏以及西双版纳,驮着艰辛寻找幸福。
坎坷,在赶马调中铺平;漫长,在赶马调中变得些许短暂。
孤寂的山道,唱出赶马调,就不再孤寂。
挣扎于灵魂的倾诉,在铃声,马蹄声,鸟鸣与山风的混合交响伴奏中,
赶马人对亲人、故土、新婚妻子的思念,越发显得浓烈。
返璞归真的曲调,感天,也动地。
我听了,只觉得其中的内涵太深。
赶马人的母亲听了,心疼。
赶马人的妻子听了,落泪。
晨钟,绕过碧翠,远去。
暮鼓,敲响,我从山脚走来。
登临山顶,我173厘米的高度,高过了3248米的海拔。
山,比我高,如今我登上绝顶,我比山更高吗?也许,我仅仅是山中一片落叶。
释迦牟尼大弟子饮光迦叶的香火,化作云雾把天地链接,竖起一道云梯,只为让我等修行,向天际而去吗?
云梯,就在眼前,而我缺少一双翅膀,我依然无法登攀。
接近黄昏,走进时光之外,远离红尘,在山路的神经里驻足。
把心,搁浅在一片绿荫里,拥挤着古树新芽。
一鸟二茶三龙四观五衫六珍七兽与八景,在静与动中诠释生态。
树枝,摇曳佛光。
三十六寺七十二庵,燃起数千僧尼的香雾,风中传颂佛教满山弥漫的气息。
树叶,翰墨飘香。
米芾、徐悲鸿、孙中山、徐霞客与梁启超,在笔墨中夯实了鸡足山文化的内涵。
天籁之音,掀起林涛,倒出清凉的晚风
也依然是宗教与文化厚重。
朔风,拂开一缕朝霞。
慢慢地,闪开一条熟悉的路。
道,与风雨编织,把它铺开,就是丝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