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宁
一个是不拘于俗礼、洒脱狂放的混血诗人,却偏偏热衷于做官;一个是出身尊贵的金枝玉叶,却偏偏愿意舍弃荣华富贵,去做一个追求自由的女道士。当他们相遇时,能否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在相识近20年之后,二人最终会有一个怎样的结局?
李白是人们熟知的唐代著名诗人,晚年时,他曾七上敬亭山,并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那么,游历过诸多名山大川的李白为何偏偏对敬亭山如此钟情呢?
其实谜底很简单——李白钦慕的玉真公主曾在敬亭山修道。金仙公主、玉真公主姐妹俩和唐玄宗李隆基是一母所生的兄妹。她们成长的时期恰好是宫廷斗争最错综复杂、最残酷血腥的时候,她们亲眼看见了那些积极参政的公主们的下场,也目睹了母亲在宫斗中被迫害的经过,因此,姐妹俩在宫中处处小心,尽量远离复杂的宫斗。
姐妹俩自小就向往静修的生活。在玉真公主20岁左右的时候,她和姐姐金仙公主一起向父亲唐睿宗提出要求,希望父亲准许她们出宫静修,做女道士。拗不过女儿的唐睿宗最终答应了她们的请求,并下令在长安城附近给她们修建两座豪华的道观。
两位公主住进去之后,日子过得逍遥自在。玉真公主喜欢云游,在很多山中都拥有道观,不仅如此,她在长安、洛阳等大城市还修建了别馆、山庄、旧居等,与她来往的多是方士、文人,李白就是其中的一个。
李白与前朝宰相的女儿许氏结婚之后,就进入了以妻子为纽带的名媛社交圈。通过妻子的介绍,李白认识了很多贵族妇女,可以说李白在仕途上完全走的是外戚路线,就这样,一番辗转之后,李白结识了玉真公主。二人初次见面时,李白就写下了一首《玉真仙人词》作为见面礼:“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玉真公主喜欢云游名山,访道求仙,炼丹试药,李白恰好也喜欢,从李白的诗中可以发现,玉真公主去过的名山,他也大都去过。两人相识12年后,李白通过玉真公主的推荐,被唐玄宗召进宫,并封他为翰林学士。李白是一介文人,有着官场中人很不喜欢的一些毛病,比如狂妄。他还喜欢喝酒,一喝就醉得昏天黑地,以至于“天子呼来不上船”。另外,李白并不善于处理与同僚之间的关系,他常常觉得别人不顺眼,最后导致别人看他也不爽,很快,他就得罪了高力士、李林甫等人。再后来,李林甫在唐玄宗面前说了李白几句坏话,唐玄宗就给了李白一点钱,把他打发走了。对此,玉真公主觉得很没面子,她赌气对唐玄宗说:“请将我的公主名号去掉吧,包括封邑中的财赋统统去掉。”看著这个任性的妹妹,唐玄宗连连摇头,但玉真公主坚持散去财产,辞掉公主名号,远离京城,前往安徽敬亭山修道去了。
李白自从被朝廷赶了出来,就彻底丧失了做官的热情与希望,想一心一意寻仙问道。对玉真公主充满爱慕之情的他得知玉真公主在安徽敬亭山修道,便追随到敬亭山下的当涂县,定居在那里。这期间,他曾多次登上敬亭山,并写下前述广为流传的诗句。如果不了解这首诗的背景,很多人都会认为李白在对着敬亭山发愣,事实上,李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让他终日心驰神往的并非是山,而是山上的人——玉真公主。
李白还曾写过一首诗:“尔佐宣州郡,守官清且闲。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五落洞庭叶,三江游未还。相思不可见,叹息损朱颜。”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相思之情。
二人就这样一直保持着距离,将那份美好的感觉保留到了最后。公元762年,玉真公主在敬亭山去世,时年71岁,同年,62岁的李白也在山下去世。这份隐藏在禁宫和道观重重帷幕后的情缘,随着时光的流逝给后人留下了无数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