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盎:新石器初期陶器的审美观念

2017-07-24 13:58
关键词:器形内蕴远古

张 法

(浙江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罐——盎:新石器初期陶器的审美观念

张 法

(浙江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远古中国,陶器最初体现为釜、罐、盎。三种器形内蕴着当时的文化观念而成为美。釜内蕴着父型巫王与火水和谐观念,罐内蕴着由雚鸟象征的天地运行,盎内蕴着取水于月的观念。釜——罐——盎作为饮食之器,运用于远古仪式之中,而具有了独特的观念内容和审美意义。

釜——罐——盎;远古陶器;观念内容;审美意义

饮食器在远古中国的饮食演进中起了重要作用,不但使饮食变成美味,同时使饮食器成为美器。饮食器主要展开为三大方面:炊煮器、盛食器(包括食器和饮器)、贮食器。这三类饮食器在远古最初的器形是:主要由炊器而来的釜,主要由贮器而来的罐,主要由盛器而来的盎。釜——罐——盎内蕴了怎样的观念而使自己成为美器的呢?

一、釜:最初的炊器与观念内容

新石器早期最初的农业刍形,于一万八千年前在华南出现,就产生了最初的绳纹圆底釜陶器,这时的陶器是以炊器为主的。釜即是炊煮器,又是盛食器,釜煮食熟,可列釜而食。釜是炊煮和盛食的统一。理解到这一点甚为重要。如果说火的使用,让生食转为熟食,并使火具有了崇高的地位,炊煮陶器的发明,使与火对立的水,在炊煮器中,有了一种新型的合作形式。《易》中的未济卦是水(坎)下火(离)上,是从水与火的自然性质讲,已济之卦是火(离)下水(坎)上,把两种对立的自然之性进行了文化性的组合,使之很好地结合了起来。这两卦的思想,应当有更悠久的历史基础,曲折地反映了远古先民从火的发明到陶器发展这一漫长过程的观念思考。把对立不容的水和火,升华为更高层度上的和谐的炊者器,被命名为釜。谯周《古史考》说“有釜甑,而水火之道成矣。”文字是青铜时代之后造的,因此釜字从金,但造字的基础在于具有悠长历史的口语流传作为基础,《说文》有“鬴”,认为与釜类同。透出了,远古具有釜功能的陶器,演进到后来鬲出现之后,称为“鬴”。如果把鬲追溯到早期的陶器,就是当时之釜。釜由器的材质和父构成。父,为持斧之人,斧从斤而来又演进为戉,成为巫王的象征,斧在这一演进过程当然也是巫王的象征,父型巫王因有斧而美,称为甫。甫是巫王的美称。考虑到中国远古仪式中饮食占有的主心位置,斧——父——甫一定要加上作为炊煮器的釜,才是完整的。陶釜的发明使水火对立和谐这一新思想,在创造之初令人兴奋,承继发展中令人感叹。甫作为陶器之初的美,是父(人)——斧(权杖)——釜(炊器)的统一。当釜演进为鬲之后,甫仍然与之相随,而成为鬴。鬴的字中有美称之甫和鬲的前身的釜器,釜与甫音同义通,透出了陶釜在产生之时起,就与最高的美相连。陶器的釜之美内蕴着两个方面,一个是仪式结构中的父——斧——釜——甫的仪式的整体美,二是由釜对水火的运用而来人与自然的天道之美。这两个方面都与“和”的思想相关。由釜而来的美感,关联到这两方面的和的思想。前一方面关系到饮食器——人——政治的关系,后一方面关系到饮食器——人——自然之间的关系。由这两方面的和的观念,在不同的地域和文化中应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从而产生了东西南北不同的釜形。这些不同的器形和同一的功能形成了釜演进的基础,在器形——功能——观念的互动中,釜的演进后来升级为鼎。这就是后话了。虽然远古的炊器升级为鼎之后,釜仍然存在,但从鼎中,可以体会釜所内蕴的观念内容。

二、罐:最初的贮器与观念内容

远古中国进入到新时期早期晚段(前9000-前7000年),五大地区产生的陶器文化,如下表所示*此表据韩建业《早期中国:中国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22页)约改。其中长江下游一栏,原栏中为:“平底盆-圆足盘-双耳罐文化系统”。:

新石器早期晚段文化(前9000-前7000年)华南(甑皮岩二期,顶狮山一期,玉蟾岩早期)绳文圆釜文化系统长江下游(上山文化)盆-盘-罐文化系统中原(李家沟文化)深腹罐文化系统黄河下游(扁扁洞早期)素面圆底釜文化系统华北东北(南庄头,东胡林。转年,于家沟,双塔一期)筒形罐文化系统

虽然在上表的五大文化中,突出了陶器釜形和罐形之间的差异,但二者又是紧密关联的。后来仰韶文化的彩陶罐绘了“鹳鱼石斧图”。这一河南汝州出土的彩陶(约7000年前)呈现的就是斧(釜)与雚(罐)的关联。图中还有鱼,鹳能天上飞,鱼可水中游,罐面的图案透出了雚的广泛关联。上表中的长江下游的陶器文化,不仅有罐,还有盘,突出是盛食器有了扩展器形之势。同时,彩陶产生了出来,正是在以罐为特征的上山文化谱系中的义乌桥头文化(9000年前),出现了太阳纹的图案。再后的杭州跨湖桥文化(约8000-7000年前)彩陶也绘有太阳图案,以及西安半坡文化(6000前以上)的人面鱼图案,都与雚-罐一样,象征着天地运转之规律。

三、盎:最初的盛器与观念内容

《说文》中盆盎互释,应还可从饮食器的体系进行解释,盆从皿寓本质,分为声呈功能,把炊器之釜中之食分入到盛器之盆——盎,分予给众盆——盎,食后所余又从盆——盎回到贮器之罐。盎——盆处在炊器和贮器的中央。仪式的进行主要由盛器进行,盛器在仪式中进行具体的功能分配,人之沐净,向月取水,盛食、盛水,从这一角度看,需要强调由盆而来的“分”。仪式举行在文化里占有中央位置,盛食盛饮以敬神,在仪式中占有中央位置,从这一角度看,需要彰显由盎而来的“央”。盆——盎互释内蕴着的是其在饮食器体系和仪式体系中的内容。不过盆在饮食器中的位置不断地变化,远古之时,盆具有核心地位,从这一点看,盆应用三个相关词才可得到接近全面和正确的理解,这就是盆——盎——鉴,盆让现在的人可理解其物理器形,盎让我们知其中心地位,鉴呈现其与天地之间的本质关联。这三个词倘要一言蔽之,应为“盎”。当后来盆从饮食器的体系演进中,由核心走向边缘之时,“盎”就不再被使用了。但考古文化中只要盆在饮食器中具有核心地位时,都应当用“盎”,在彰显其本有的地位。似可说,以盆——盎——鉴为一体的盎,进入到釜——罐——盎的新石器初期的饮食陶器结构之中,以三原色的方式,闪耀出迷人的光芒。

[责任编辑 海 林]

10.16366/j.cnki.1000-2359.2017.04.016

张法(1954-)男,重庆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哲学和美学研究。

I0

A

1000-2359(2017)04-0096-03

2017-01-18

猜你喜欢
器形内蕴远古
远古鳄鱼用两条腿走路
从外缘到内蕴:《红楼梦》异文的诠释空间与小说特质
梦回远古
远古厉险游
浅论北宋汝窑瓷器的风格特征与审美价值
触及内蕴情感 体现家国情怀——《新闻访谈: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创作有感
在对旧时光的回眸里发掘生命的内蕴——王峰《旧时光里的小团圆》读札
梦回远古
清肠汤合中药灌肠对湿热内蕴证溃疡性结肠炎血沉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