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的宏大叙事里舒展心灵的细节

2017-07-24 15:16:48吴昕孺
湖南教育 2017年26期
关键词:细节心灵时代

文︳吴昕孺

在时代的宏大叙事里舒展心灵的细节

文︳吴昕孺

对于一个从事与语文教育相关工作的人来说,每年的高考作文必然牵扯自己的目光。

“我所认识的中国”,初看到今年高考全国卷I的作文题时,我第一感觉是出题者思维开阔。题目开放、多元,既可考查一个学生的作文能力,也能了解他的知识视野,了解他对社会生活、时事政治、传统文化的关注和了解程度。在出题视野上,既接通了古代科举的政论考题,又接通了现代公务员考试的申论文章。这是高考作文走出纯粹的审美作文,进一步走进社会生活的力证。

可是,如果让我写,我怎么写,会写成什么样子?

在这样的“代入思考”后,我不禁有点心虚而后怕。以我对当下中学生写作现状的了解,按这个题目写出来的作文大多会是一些中国印象的浮光掠影,充满大词与正能量,却难以看到真实的生活细节,无法传递心灵温度。要想写出不千篇一律、有温度、有思想的文章,手笔得无比高妙,但这非泛泛之辈,甚至作文能力尚且不错的学生可以企及。这在客观上增加了区分学生作文能力的难度和选拔的难度。

对于这个高考作文题,理想的书写也许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在时代的宏大叙事里舒展心灵的细节。什么意思?毫无疑问,这需要写出当下的中国,这个有时代感的中国。可这个当下的中国由怎样的书写构成?应当由“我”的经历情感、“我”的所见所思作为支点,撬起“我们的时代、我们的中国”这个宏大叙事的主题。也就是说,那些充满正能量的大词,必须依附在某些能够传递心灵温度的细节故事之上,否则就如空中楼阁,读之空洞而渺茫。

此次选刊的三篇文章,两篇是成人之作,一篇是高一学生所写。

龚鹏飞先生的《我的中国,我的湖南》彰显其过人才气。有朋友读后,叹之:“文字举重若轻,毫无雕琢,却又迸发出穿越时代的铿锵之音;叙事角度巧妙无痕,娓娓道来有如清泉,沁人心扉;尤感经典国粹、成语典故顺手拈来,水银泄地,足见作者学问满仓。好作文,大胸襟,伟气度!”的确,古典、现代,文学、生活,社会、政治各个领域的知识与故事,作者无不信手拈来,足见其积累之深与视野之阔。值得一提的是,作者采用这种对谈的方式,如同两个好友之间的深夜谈话,亲切自然,易入人心。

伍腾老师的文章以一个出国留学生在毕业典礼上演讲的形式来介绍中国。这种形式别出心裁,与外国青年的交流顺理成章,在异国的讲台介绍中国,十分切合文题“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这一要求。而且,“演讲”与一般作文不同,演讲是激情的产物,容易引起听讲者的共鸣。作者选用在马里兰大学留学的中国学生的演讲词,主旨上具有针对性。不久前,就是在这所学校,一个中国女留学生在毕业演讲中,一边宣称中国空气恶劣还缺少自由,一边则表示美国空气甜美并充满自由(“美国的空气新鲜甜美,中国出门得带5个口罩”之类),引发舆论一片哗然。而伍腾老师的毕业演讲在介绍中国时,显得更客观公正。她没有回避“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但现在的中国,更是一个开放、包容、大气的国家,一个热爱和平、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国家。从文章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一以贯之的热情笔调与无处不在的正能量,这让主题犹如日照山河,灿然一片。假若伍老师以马里兰大学该女生的演讲故事切入,则文章会更有的放矢,而在行文中若能加入一两个印证主题的动人故事,则文章会更饱满感人,入心入肺。

因为是高考作文,所以,我重点来说说高一学生写的这篇文章。

首先,毫无疑问,小作者王悦哲颇有才气,古诗文功底也很扎实。

初读文章第一、二自然段,有清新之气扑面而来。在许许多多充满宏大叙事、政治话语的文章中,它显得别致而温暖——从自己的乡村生活开始,追溯融入黄土地的中华文化,既有“我”这个个体的独特感受,又有“我们”这个群体的集体思索,有点有面,有现代有古典,相得益彰。

但文章到第三段,突然变味了。就好像客人说这个菜放了盐,好吃,于是厨师就大把大把地撒盐。第二段的古诗引文原本别有韵致,且有助于主题拓展,若到此为止,则“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不偏不倚,刚刚好。谁知作者没刹得住车,致使第三段的引用泛滥成灾,终成此文硬伤。其实这种大量叠加素材的作文方式,不是个案,正是许多中学生的写作通病,而且是当下许多作文培训机构大力倡导的模式。殊不知,任何一种方法一旦固化为模式,就失去了其生命力。在僵硬的格式、千篇一律的行文中,我们看到的只有僵死的思维、日益枯竭的创造力。所以,素材援引适可而止即好,太多,则只有他人的生活、言说,他人的思想、时代,而没有了自己,也丢失了自己的时代。

“乡村多像是‘心’的代名词,乡村的山,乡村的水,是华夏子孙无法割舍的情与爱啊!”写得多好!如果删除接下来的大段诗文引用,直接进入自己的叙述——“我”不是艺术家,不是政治家,却要用笔记录这乡村的一切,这留存的和逝去的,不变的和改变的;然后用笔真正地记录几个有着时代温度,亦有心灵细节的乡村故事、乡村情景,该会多漂亮!

由于第三段占据了相当篇幅,后面关于当下乡村的描写就是流于表面的概括性文字,而引发的思考,也因为没有具体事实的支撑而显得单薄乏力。

但总体而言,一名高一学生能有这样的古文积淀和文字功底,依然十分难得。而且,只要稍作调整,更多地描写当下中国乡村的变化与思考,就会成为一篇佳作。

(作者系《初中生》编辑部副主任,湖南省书评委员会理事,湖南诗歌学会副会长)

猜你喜欢
细节心灵时代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海峡姐妹(2020年4期)2020-05-30 13:00:18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22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HANDS OFF THE WHEEL
唤醒心灵
读者(2017年8期)2017-03-29 08:45:29
细节取胜
Coco薇(2016年10期)2016-11-29 19:59:58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 10:56:23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0:55:36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0期)2016-10-08 10: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