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村图书馆(室)建设

2017-07-21 12:31徐裕斐
神州·上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景区图书馆基层

徐裕斐

当今,在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推进“全民阅读”的时代背景下,全国各地乡村图书馆(室)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然而乡村图书馆(室)在建设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和困难,有资金、场地短缺等硬件问题,也有管理理念陈旧、受众狭小等软件不足。笔者试以常山县为例,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一、乡村图书馆(室)建设的必要性

(一)“全民阅读”与“书香社会”建设的要求。 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是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和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书香社会”一词连续出现在2015年、2016年、2017年的中央政府工作報告中,成为两会“热词”。上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和鼓励,既是各地建设乡村图书馆(室)的压力,更是动力。

(二)基层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鉴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众多,而留守老人、妇女、儿童成了基层政府重点服务对象,为了防止长时间留守生活所导致的精神空虚、聚众赌博以及地方犯罪率的提高,建设基层文化就成了“精神服务”的一块重要内容。而作为基层文化建设重要组成的乡村图书馆(室)建设能够汇聚农村人口,缓解他们的精神空虚,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和文化素质。此外,部分农村农业、养殖户、自主创业者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他们还需要专业性的阅读资料来满足生产、经营需求。

(三)农村城市化的迫切需要。所谓“农村城市化”就是要使农村设施现代化、村民市民化。虽然很多城市建设大量安置房,试图让农村人口流向城市,但相关调查报告及安置房的实际入住率让我们看到大多数农村人口不愿离开自己的土地,这就需要城市反向“包围”农村,因此城市图书馆向农村的推广和蔓延十分必要。同时,有空调、有灯光的图书馆(室)无形中也会将“夜读”“无事此静坐”等都市生活理念带入农村。

二、乡村图书馆(室)创建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资金不足,场地缺乏。由于很多地方基层政府并未将乡村图书馆(室)的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当中,故在乡村图书馆(室)的建设当中经常会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加上图书馆(室)的选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辐射范围、周边人口和环境等,而符合这些要素条件的地域,又往往缺乏足够宽敞的场所。这就使得一些地区的乡村图书馆(室)建设工作搁浅,或是敷衍了事。

(二)阅读意识薄弱。农村的留守人口阅读意识很弱,或者应该说是没有阅读的习惯,即使建有图书馆(室),他们也鲜有利用的意识。甚至有很多村里的老人、妇女认为,图书馆(室)是建给学生使用的,跟自己无关。从许多农村图书流通点的实际利用情况看,经常看书的人并不多,图书借阅率很低,书籍闲置情况严重,出现许多图书放置多年长毛积灰却是全新的现象。

(三)服务受众狭小。一方面许多农村老人、妇女认为图书馆(室)与自己无关;另一方面,许多乡村图书馆(室),如球川镇国学图书馆、金川胡柚娃少儿文学馆,都是与当地学校合作建立的。学校为了保证在校学生的安全,无法将建在校内的图书馆对外开放,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这就在客观上造成了乡村图书馆(室)的受众狭小,服务对象基本上是当地的中小学生和在校教师。

(四)缺少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由于乡村图书馆(室)的特殊性(许多与学校、景区合作),导致图书馆(室)实际上是由场地所属单位管理,未能和县馆形成书籍、人员上的互动,也很难统一进行管理及书籍编目。在国家图书馆评估申报上也陷入两难境地,在设备和数据的管理上也较难实现统一数字化。这就造成了管理方式陈旧,书目泥沙俱下、缺乏特色等问题,对读者的吸引力也因此减弱。

三、加强乡村图书馆(室)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合作馆限定时间对外开放。建议与学校合作的乡村图书馆(室)实行周六、周日对外开放,这样既可以吸引学生家长,也可以扩大潜在受众;设在景区的乡村图书馆(室)同景区同时开放,节假日不休,以此吸引一部分游客来馆休息、读书,同时提高景区品位。

(二)拓展乡村图书馆(室)功能。应自觉地走向群众,而非等着群众走进来。将图书馆(室)分为“静”区和“动”区,经常组织生动活泼的图书馆活动及讲座,丰富周围群众的业余生活。某些与景区合作的图书馆(室),如赏石小镇观赏石图书馆,宜在馆内设立纪念品区,贩卖相关的精美旅行纪念品,既提高景区收入,又宣传景区文化;同时在图书馆阅览区门口设立吧台,贩卖咖啡等饮品,还可以提供一些学生假日打工;一些建筑风格独特的馆(室)还可以设立摄影棚等,提供给有需要的人群。

(三)实现以县馆为龙头的统一管理。将乡村图书馆(室)纳入县图书馆的管理系统中,不仅仅是限于业务上的指导,更应设立逐级管理责任制。县馆定期派遣工作人员去基层馆(室)指导工作。同时,对基层馆(室)的购买书目、编目、排架、借阅系统、人员招募也应有严格的规定,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使得基层馆(室)在管理上步入更加合理、规范。

(四)利用大数据平台,进行资源共享。就常山乡村图书馆(室)来看,许多馆(室)在设立之初是以当地的特色文化为依托而建设的,不妨将这些文化档案建成共享数据,公布在网站上或自媒体上。这样就能吸引到来自全国范围的对这些文化感兴趣的人群;同时图书馆(室)的数据化也能促使文化走出去,资金流进来。

四、结束语

乡村图书馆(室)的建设对于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主要是在建设者和使用者的理念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抱着现代图书馆的理念去建设图书馆,引导更多人群用新眼光去看待图书馆,加入到“读者”和“使用者”的行列中来,争取基层图书馆(室)惠及更多百姓。endprint

猜你喜欢
景区图书馆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基层在线
“摘牌”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