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文化名镇的可持续发展

2017-07-21 00:30袁函琳
神州·上旬刊 2017年5期

袁函琳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一大批历史文化名镇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以禹州市神垕镇为例,分析他们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助力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神垕镇;文化遗产保护;旅游资源开发

从2003年起,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牵头,将那些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村镇进行考察,评选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在第二批名单中,河南省神垕镇榜上有名。

或许这个小镇的名字有些陌生,但它却有个响亮的代名词——钧瓷。凭借其优美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钧瓷早在宋代就已响彻名山大川。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古钧窑遗址便集中在神垕镇,其发掘曾被评为2001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直到今天,陶瓷工业仍然是支撑这个古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每天都有众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客商云集于此,他们让这些既古老又现代的艺术品走向世界各地。所以,“钧瓷之都”的美誉,神垕镇实至名归。

借由陶瓷手工业的兴盛,唐宋以来,许多富商大贾在神垕镇置田、建宅、经商,逐步形成了以神垕老街为中心,东西南北四座古寨环抱,古街纵横错落,道路两侧店铺林立,古民居依势而建的古城风貌。许多老式的住宅、作坊,它们的墙壁都用装烧瓷器的废弃匣钵垒成,穿行其中,那种历经岁月冲刷的年代感和艺术感让人回味无穷。

神垕镇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区,其地下蕴含着丰富的煤炭、高岭土资源,为陶瓷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1]但也正是为此,山地的地形特征多年来阻碍了小镇与外界更多的交流联系,来此参观游览的游客数量十分有限。

今年春天,笔者有机会游览了神垕镇,在感叹其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也发现了小镇在旅游发展发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环境污染。陶瓷手工业是神垕镇最主要的支柱产业。在古代,区别于南方的龙窑(依山而建,形似长龙的升焰窑炉),北方均以馒头窑(外形酷似馒头形状的半倒焰窑炉,较之龙窑可达到更高的烧造温度)烧造瓷器。[2]烧造过程中烟囱都会排出一定量的废气废渣,对环境造成了不可逆污染。

其次,交通闭塞。神垕镇地处伏牛山余脉地区,境内并没有火车或者高铁通过,一直以来交通成了阻碍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时至今日,闭塞的交通和不良的乘车环境使许多游客望而却步。

第三,特色旅游资源开发不彻底。神垕镇的游览可集中在一天完成,以“七里长街”的古街道和明清民居为主,陶瓷手工业的展示并不多。与景德镇不同,神垕镇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局限于明清的古建筑古民居,却很少开发区钧窑以及钧瓷的资源,特色不明显。

近年来,传统文化如何突破藩籬,融入现代生活已经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拥有众多历史文化资源的神垕镇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如何将自身的文化优势转变为旅游的资源优势,已经成为了当地政府一项长期的任务。昔日以陶瓷贸易为主的神垕镇已经带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现代社会里砥砺前行,但前方的路依然任重道远。

以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是神垕镇旅游发展的困局,也是全国各地许多历史文化名镇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阻碍。针对现今的局面,为了神垕镇能更好的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提高城内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于基础设施如厕所、垃圾箱、休息座椅等的建设有较大改进空间。一方面这些设施是游客了解一个景区的窗户,干净完善的基础设施会给游客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另一方面,以人为本,从游客的实际需要出发解决其迫切需求,也是一个成熟景区的首要任务。因此,改善古镇游览范围内公共厕所的卫生状况,尽可能在合理规划的前提下增设垃圾箱和休息座椅迫在眉睫。

其次,扩大宣传力度,提高景区知名度。神垕镇的游客主要来自于河南本省,并且集中在省内中部离景区较近的几个区市。它应该多多吸取如山西的乔家大院的经验,通过良好的宣传和自身富有特色的建筑群落,通过打开河南本省市场,进而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

第三,进一步发掘当地钧瓷文化资源,加强神垕镇的“钧瓷”标签。如今,国内已经有很多地区在瓷窑遗址的发掘基础之上建立了遗址博物馆。这些博物馆的建设一方面保护了遗址,另一方面更提供了一个教育的场所供人们参观学习。神垕镇的钧窑遗址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保护利用起来,让人们通过更直观的方式了解古代钧窑生产瓷器的盛况,了解陶瓷工艺这门古老又年轻的技术。此外,古镇也可以在固定位置设立制作、售卖瓷器的摊位,来展示拉坯成型,入窑烧制,上釉等一系列工艺。[3]这样的摊位既可以作为景点丰富游客的游览内容,又能为景区够增加收益,确实可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不论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在通过各种方式被越来越多的观众所熟知。一方面,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领域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博物馆、艺术馆、科技馆这些蕴含大量历史文化科学信息的领域已经成为了现代人闲暇时经常驻足之地。当前,相对于人们的巨大需求,历史文化领域已经供不应求。另一方面,以往对文化遗产地仅仅给予称号上的奖励和保护的态度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只有将保护和发展结合起来,利用文化遗产带来经济上的发展,以此为资本,才能更好的保护遗产本身,让保护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建设,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必经之路,更是丰富全民精神生活的必行之举。神垕镇的现状是如今历史文化名镇的缩影,为了让古老小镇重新焕发活力,造福一方百姓,更惠及四海宾朋,改革与发展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禹州钧台窑[M]. 2008.

[2]冯先铭. 中国古陶瓷图典[M]. 文物出版社, 1998.

[3]张福康. 中国古陶瓷的科学[M.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