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漆夹苎脱胎发展简述

2017-07-21 00:28徐俊贤
神州·上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漆器发展

徐俊贤

摘要:生漆夹苎脱胎这一种实用器物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漆艺历史。漆器的出现,不仅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方便,同时愉悦我们的精神,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进步。现代漆器进入现代空间就需要我们利用传统的技法,结合新的设计观念

关键词:漆器;夹苎;脱胎;发展

中国漆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脱胎漆器是用麻布和漆表成胚胎,然后在表面上漆而成,一件脱胎漆器工艺品和艺术品的工序多达四五十道。其特点是质轻而又十分坚固,不怕强酸或碱性侵蚀,能防潮、防蛀、防腐、防裂,经久耐用而广为推行。脱胎漆器与铜器、瓷器同是中国古代传统工艺的“三宝”。在脱胎漆器的恪守与嬗变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保持漆艺的文化品格,不能以放弃原则和本体价值为代价去追求片面的创新,更不能借助当下的文化产业热,过分放大漆器的经济价值。因为漆器对于中国当代社会最为重要的价值,正是利用其自身携带的传统文化品格,来重建中国人当代的思想体系。

生漆夹苎脱胎这一种实用器物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漆艺历史。漆器的出现,不仅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方便,同时愉悦我们的精神,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进步。现代漆器进入现代空间就需要我们利用传统的技法,结合新的设计观念。我们既要使漆艺创作符合当代艺术的特征,使漆艺成为当代艺术格局中的一员,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品格,否则就会丧失脱胎漆器在当代文化格局中的必要性。天然生漆,是漆树分泌出的树脂,它不仅可以保护器物,还可以使器物产生美丽多彩的光泽。天然生漆是漆艺的主要材料,它与木、竹、藤、皮、陶、瓷、金属、角骨、纤维等结合便可制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品。从漆被运用的第一天起,其美丽的光泽就同时赋予特它实用与审美的双重功能,使漆艺具有既是物质文化又是精神文化的双重价值。实用与审美的统一,也使漆艺具有了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使漆艺向实用与欣赏两个方面发展。

漆器的出现,不仅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方便,同时愉悦我们的精神,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进步。而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漆液的民族。从新石器时代的朱漆木碗,经历了楚汉漆文化的繁荣、明清漆文化的盛事。着迷的魅力已经经历了几千年而不衰。如今已引起环球的注目于重视,世界漆文化会议议长大西长利先生说:"漆器有它自身独具的深沉、稳重宽和、优美的情韵。她的令人陶醉、着迷的魅力经历了几千年而不衰。如今已引起环球的注目与重视,誉为"东方的神秘"。漆器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一直占有着一定的位置。可是分析起来,现代以前的漆艺大都是艺术设计层面上的手工艺。只有到了现代,漆艺这个诞生在古老的东方大地上的传统工艺在经历了种种历史变迁之后才被看作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形式。现代漆艺已经由一种实用的工艺美术形式发展成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这里的漆艺则包含了两层含义即"漆工艺"和"漆的艺术"。其中的艺术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漆器的实用功能向着审美功能不断的演化。在这个过渡阶段我们很难截然的区别漆的实用和审美功能。通过对这个既古老又年轻的领域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对这种经历了西方工业革命洗礼后的传统的东方的手工艺的现状和发展作一透视。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在现代的历史文化条件下,如何继续传延传统的文脉,同时又有一个新的发展,我们如何找到漆艺的生存方式和增长点。

我國传统漆艺中的人文精神可说是随处可见。人们希望通过祭祀圣像而心想事成,风调雨顺。传统脱胎圣像, 形象夸张、线条舒展、漆色艳丽。原始的活力、狂放的意绪、无羁的想象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在人文文化氛围浓重的华夏大地,儒、释、道合流的趋势更为明显,并形成了以"审美与功能的统一"的儒家美学为主体、"顿悟"和"梵我合一"的释家禅宗审美观念和以"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并存为特色的审美思想体系。早期圣像古朴粗矿、庄严雄健,南北朝秀骨清像,唐朝雄健饱满、雍容华丽。宋代疏简素淡、朴素内敛、造型简洁、含蓄、线条曲直微妙、做工精良、色彩淡雅和谐、极少纹饰。体现了一种淡雅的韵味。天然的文人趣味,这种理性审美正是文化精髓的体现。

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中国传统漆艺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和当时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漆艺发展到现代,审美功能成为现代漆艺创作的重心。传统的漆艺经典之作给与我们以启示,在现代漆器设计中,漆艺家如何借助漆艺材质,用漆的特有的语言来表达作者与人、社会、自然的思想情感。通过漆器的造型、更多地掌握人文修养和对历史文脉地把握,从而使设计实践融入更多的人文内涵,装饰等因素构成的形象,来反映当代人的精神风貌,体现人文精神,使漆艺与当代人建立更加紧密地联系,反映新的时代特征。

大漆之美,必须通过把握漆性,运用适当的操作技术表达出来。技术难度越高,就越加富有挑战性,越富有审美观赏价值。大漆价格昂贵、工艺复杂、对皮肤的致敏给我们带来许多不便,入漆的颜色有限制,这都是漆艺创作的局限性,但是局限没有了,漆的灵魂也就随之消散,漆的美感也就看不到了,漆艺的价值就在于它的不可替代性。漆器创作"先要服从漆的规律,再求得漆的自由。要敢于戴上漆的脚镣,又要勇于跳起舞来。"

现代漆器进入现代空间就需要我们利用传统的技法,结合新的设计观念。现代的漆艺与传统漆艺由于观念的变化,在审美标准和制作工艺上就存在了一定的差异。传统漆艺比较注重造型的工整、严谨、对称,追求造型的完美,注重实用性,并且进行大量的装饰。而现代漆器创作,更强调漆器的审美价值,现代漆器作品中器形与装饰要融会贯通,不可分离,注重装饰形式与工艺制作的完美结合,打破绘画与工艺的界限,设计中吸收现代的设计理念,重视材料的本身的肌理,利用漆材料的特性,将各种工艺技法有机的组合在一起,表现漆所特有的魅力。黑格尔曾经讲过:"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的一种东西。艺术作品应该具有意蕴。"我们要创作出具有时代感的漆器作品,同时又能够使独特的东方韵味保存下来。在优雅静穆的气息和东方古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拓展,才能更符合漆本身的审美特征和发展路径。

审美文化的客观标准,要为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级的社会实践的具体历史内容所制定和制约。现代脱胎漆器的地域性也就是地方的代表性,不同国家、地区由于历史、文化、工艺的积淀,所出产的漆器便会反映出不同的特色。宗白华在《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往哪里去?》一文中提到,我们的先人,"本能的找到了宇宙旋律的秘"。而把这获得的至宝,渗透进我们的现实生活,使我们生活表现礼与乐里,创造社会的秩序与和谐。我们又把这旋律装饰到我们日用器皿上,使形下之器启示着形上之道。对最现实的器具,赋予崇高的意义、优美的形式,使他们不仅仅是我们役使的工具,而是可以同我们对语、同我们情思往还的艺术境界。曾经灿烂一时的漆艺,在当代文化语境下,由于它涉及到材质、人文、技术、地域、观念等多种因素,以及在转型过程中的创新等,为漆艺设计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漆艺能否在变化了的历史文化条件下,即延续传统的文脉,又有新的发展,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其作为一种艺术媒材,大漆不应只是艺术物化的材料工具,他应是艺术品的有机构成,在用这种传统的材质创作同时,体会东方艺术传统的精神。我们既要使漆艺创作符合当代艺术的特征,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品格,否则就会丧失生漆夹苎脱胎在当代文化格局中的必要性。endprint

猜你喜欢
漆器发展
Semer la graine de la transmission du patrimoine culturel immatériel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漆器的探秘与鉴赏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漆器收藏三问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漆器匠人坂本雅彦
如何辨别新老漆器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