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哲
《叶问2》《小时代》《钟馗伏魔:雪妖魔灵》……这些前几年的知名电影作品有一位共同的操刀者:金牌制作人安晓芬。
正在风头渐猛之时,安晓芬与其创办的大盛国际传媒(北京)有限公司近一年多来却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作品也鲜有露面。但是,前不久,安晓芬却一鼓作气公布了大盛国际即将投资制作的11部电影和打造“制片人平台”计划。
求变的老板,新锐的公司
一个公司的风格与其创始人的气质是密不可分的。安晓芬从1997年前后入行算起,至今已有近二十年的从业阅历了。
一路走来,从财务总监到替别人打工的总裁和董事长,再到2009年自立门户创立大盛国际,种种表现正是对她微博标签“爱工作,爱生活,信奉活着就是创造美好”的最好诠释。
“我特别喜欢求新求异,不愿意跟风。重复自己,感觉就会没有挑战,做起来也没有激情。”安晓芬很聪慧,而且对新鲜事物有着极大的好奇心,对于已经制作了第一部和第二部的项目来说,安晓芬不太会想再去制作第三部。
尽管在商言商,她也知道这在盈利上會有损失,但是,“这是性格所致,要适当地调整。我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要考虑大局,要考虑商业的连续性。”安晓芬感慨道,“其实,打造一个品牌是特别不易的。”
在七年的发展之路上,大盛国际稳扎稳打,制作出一部又一部精良的影视作品。安晓芬被称为“先锋制作人”,带领大盛国际在类型创新上发力。
同时,她也要为投资盈亏负责,她说大盛国际“是一个恪守职业操守、有担当、负责任的公司,绝不会做鸡鸣狗盗之事”。二者如影形随,在相互促进中都打上了鲜明的烙印。
“电影是最市场化的一个行业,那么多人进进出出,最关键的一点是靠本事吃饭。”安晓芬骨子里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
“看到别人成功的时候,我不会妒忌,而是在想,除了学习他们,还有没有另一种方法,去超越这种成功的可能。我会去作这样的尝试。”同时,“他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自己都是特别宝贵的财富。”
在她看来,如何超越并且取得成功,是促进产业不断进步的动力。“在还没有成熟经验的时候,去探索和尝试,就是最大胆的开拓。”
财务大咖,一流的风险管控
很多人认为,创新是要付出成本的,公司的收益或许会受到影响。
对此,安晓芬表示:“我不是盲目冒进。在做事情之前,我会大概评估一下风险系数,考量风险是否是我可以承受的——如果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我觉得值得一试;如果风险太大,我还是要等待时机成熟。”
那么,风险是如何进行评估的?据安晓芬介绍,当谈及一个电影项目的风险时,大多是指能否找到一个合适的创作团队。不同的导演来执导,所面临的风险系数不一样:完成度越高,风险就越小。
“如果能够找到最合适的创作团队,那么风险会控制到最低。如果没有最合适的,那只能退而求其次,但是,我们还是要评估,再从投入产出的预估来计算,风险不大的话我们就做,不能承受我们就不干。”
如何管控大盛国际项目中存在的风险?财务出身的安晓芬这样说道:既不能大马拉小车,也不能小马拉大车,要给予对等分配。
大盛国际在立项时十分谨慎:由研发部找题材或外部推荐题材,从中筛选不错的项目进入项目决策层评估,项目决策层由公司各部门人员组成,每个人都会对项目发表意见。
如果决策层一致通过,那么安晓芬也会通过,但她拥有一票否决权。有时候安晓芬看好的项目没有被决策层通过时,她会向家人、朋友以及业界专业人士求助,以征求或咨询他们的看法。
如果他们统一的反应是好的,那她会坚持做这个项目;如果所有人都不看好,她也就会放弃。在确立好项目之后,安晓芬及其团队就要寻找编剧创作剧本,然后再搭班子进行团体创作。
大盛国际推行的是制片人平台制,这是经过血泪的磨练才形成的。
以前,大盛国际是倾尽公司全力来打造一个项目,从项目策划、投融资、制作、宣传、发行各环节亲力亲为,但是,随着市场的变化以及互联网对产业格局的改变,全产业链的运作越来越难,需要整合太多的资源。
“我们目前还不是一个大公司,在资金和资源上是无法与那些上市公司相比的。那么,我们就退回到我们的优势所在——制片。”安晓芬诚恳地说道。
从去年开始,大盛国际开始实施“制片人平台”计划,让更多的年轻人成为制片专才。
安晓芬是从制片起家的,从上游的制作到下游的宣传发行,她都亲身经历过,并了解得一清二楚。以前对很多合作伙伴的“传帮带”,使得他们中的很多人学成之后都另立山头了。
与其如此,为什么不给自己团队的人机会?想明白了这一点,为了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也为了留住人才,大盛国际开始在团队内部培养制片人,使他们成为公司持续不断的发动机,这对于项目的储备、研发和推动也有积极的作用。
目前,大盛国际旗下已经有四五个制片人正在培养,加上外部合作的制片人,总共有十几个项目正在推动。安晓芬希望年轻的制片人能在这里孵化出优秀的电影项目,带动公司业务的良性循环。
一个好电影,每个环节都不能犯错
安晓芬在电影圈里有着有口皆碑的好人缘。在她去年生日时,就有很多一线明星和业内大咖现身生日会为她庆祝。当然,这种好人缘也不是没由头的。
纵观安晓芬近期的微博,所撰写和转发的内容不是对作品的宣传就是与演员和明星打成一片:买1000张黄子韬的mini专辑转送给他的粉丝;“围观”易烊千玺的生日会;祝福黄晓明的婚姻……
对此,安晓芬感怀道:“人在不同阶段会展现不同的特质。我年轻的时候都在打拼,事业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不太注重生活细节。但是,随着阅历的增长,反而返璞归真,更注重人和人之间的情感。”
安晓芬表示,大盛国际在潜心做研发的时候,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和帮助。对此,她一直怀着感恩之心。
“研发一个项目,可能需要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只要剧本好,就特别容易吸引投资人以及演员和导演的注意。”当然,研发也是最具风险的,而大盛国际的核心竞争力正在于此,所以必须承担这样的风险。
无论是前期购买版权还是聘请编剧开发剧本,亦或是项目开始时聘请导演、签约演员,这都是一个项目前期的研发成本,“我们必须最先投入,才能让项目的方向按照我们设定的目标走。”
在她看来,做电影是没有回头路的,一部电影做三年,投入几千万甚至过亿的资金,上映时最长的档期也就一个月,一般只有两周时间,而所有的投资都要在这越来越短的档期内收回,压力巨大。
“成功要面面俱到,但是失敗只要一个因素就足够了。一旦一部作品出现负面传播,会涉及到方方面面,从而影响整部作品的市场表现。”
一部电影的成功,则是很多因素叠加起来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安晓芬看来,首先要有一个至少在80分以上的剧本;一个成熟的导演可以把80分的剧本发挥到90分;被市场认可的演员又恰如其分地完成了角色塑造,就会再加分;服化道美术摄影都要到位,这决定了作品所呈现的品质。
到上映时,档期的选择、宣发的策略也很重要,如果在院线上线时遇到一个强劲的对手,那票房也有可能会惨败。而影片排片受多种因素影响,演员阵容、导演强弱、题材类型、宣传都会影响排片。
“一个好电影,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犯错误。”她对此颇为感慨。
市场是残酷的,它会不断淘汰那些既不专业也无实力的公司。大盛国际在安晓芬的悉心经营下一步步走到今天,尽管并不是每部作品都赚钱,但让安晓芬越来越有底气的是,“我们是有能力自己养活自己的。我们不光要做好片子,还要取得商业成功”。
观众的评判,才能决定市场的现在和未来
电影是一个光环聚集的产业。那么,对于大盛国际来说,这是一个暴利行业吗?安晓芬斩钉截铁地说:“肯定不是!任何一个行业都有‘二八法则,影视行业也不例外。”
在安晓芬看来,各行业里,20%赚钱,80%赔钱,无论中外都是如此,成功的总是少数。但是,“我们这个行业会更残酷一些,可能是80%亏损、10%持平、10%盈利。”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上的钱很多,影视投资形成了热潮,出现了“一个人倒下了,千百个人站出来”的奇观,资本前赴后继、层出不穷。
“任何事情都是双刃剑。这些投资对于影视行业来说,利弊都显现了。”安晓芬分析说。
一方面,影视制作公司找投资不像原来那么困难了,这对于优秀的电影人来说是件好事;大量的投资也催生了新人的成长,让他们能够迅速展现自己的才华。
但是,另一方面,当资金流入一些不称职的从业者手里,就会扰乱行业秩序,推高人员成本;又因为不专业让很多烂片出笼,就会损害观众的观影热情,冲减观众进影院的意愿,让电影人培养了十几年的电影生态环境遭到毁损,今年暑期档的票房低迷就是最好的证明。
演员天价片酬是怎么来的?安晓芬说,这正是资本带来的乱象。当太多的项目要启动时,演员就是核心竞争力;而演员在面对诸多项目进行挑选时,就有了讨价还价的余地。“这个行业是按照市场规则来运行的,说到底,还是市场出了问题。只有让每一个环节自律起来,市场才能有所规范。”
安晓芬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影视这块蛋糕怎么分?是向演员倾斜一点,还是给投资者多一些,亦或是留给制作?怎么操作都各有各的道理。但当这个蛋糕不存在了,也就没有这么多纷争了。”
纵观大盛国际制作的电影,无不是大制作加豪华演员阵容的组合。安晓芬表示:“不管是演员、制作人还是导演,都知道电影风险大,大家都对电影存有一种敬畏之心。在强风险之下,演员对电影的诉求就绝不只是金钱这么简单。所以,演员片酬在我们这儿占到的成本比例一般会在30%左右,特别小的项目可能会占到40%左右,还是合理的。”
这一两年,在其他行业都不太景气的时候,资本纷纷涌入了影视领域。这促成了影视表面的繁荣,也让原来隐匿的不足被迅速放大。
“在资本这一轮大举进入电影产业后,市场经过了高涨、徘徊、低迷的洗练,大家应该能够冷静、理性地去看待这个市场了。市场调整是好事,把那些不该有的泡沫挤出去,让那些有价值的公司、人留下来,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
安晓芬中肯地说:“任何花哨的手段方法最终都解决不了最重要的品质问题,观众最后还是要把注意力放回到作品本身上,那些真正有思想、有内涵、有艺术性的产品才能打动观众。所以,由观众来决定谁进谁退,是最好的市场调节。”
作品在努力追求艺术性的同时,也应该照顾到商业性,这当中最终是要得到观众的认可。这就需要去研究观众,去和观众交流。“其实,我们自己也是观众。我们对于电影的喜好、评判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观众的认知。”
她时常提醒自己与同行,千万不要把自己当成高高在上的创作者。“经常有导演说观众不懂,说他们水平低,我特别讨厌这种说法。观众是什么?他们是社会各阶层中千千万万的个体,是一个巨大的群体,里面藏龙卧虎。”
安晓芬表示:“坚持自己的方向,踏踏实实地做好事情,这是大盛国际一贯的宗旨。”在她看来,认真做事的人一定不会被市场亏待。“我不敢说大盛国际未来在行业中会占据什么样的位置,一切都要用作品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