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蕾++徐涛
摘要:指出了兴隆山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具有明显的植被垂直带谱,包罗了从温带到寒温带的景色,是欧亚大陆从温带到寒温带主要植被类型的缩影。基于此,针对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的水资源、气候和土壤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水资源;气候;土壤
中图分类号:X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2018102
1自然保护区概况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榆中县西南隅,西起兰州市七里河区阿干林场,东止榆中县新营乡,南靠临洮县,北连榆中平原。地理坐标为东经103°50′~104°10′,北纬35°38′~35°58′,总面积29583.6 hm2。兴隆山自然保护区主体由兴隆山、马啣山山地及山间谷地组成。马啣山与兴隆山南北对峙呈马鞍形,兴隆山、栖云山两座主峰由马啣山分支曲折而来。山体长约37 km,宽约17 km,山势走向呈西北西——东南东,地势南高北低,海拔在2000~3600 m之间,马啣山主峰海拔3670.3 m,比高为500~1000 m之间,是黄土高原范围内唯一超过3600 m的高峰。
2研究方法
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中央气象局编定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等要求进行。
3结果与分析
3.1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内河流水溪极为发育,均属黄河水系。据统计,全区共有大小不等的河流、水溪30余条,均发源于马啣山和兴隆山,年总径流量5349万m3。据部分测定结果分析,保护区内水质普遍良好,大多属于重碳酸盐型水,矿化度为100~500 mg/L,为低矿化度的淡水资源。保护区地下水属重碳酸、硫酸钙(HCO+3-SO2+4-Ca2+)型和重碳酸、硫酸钙、镁(HCO+3-SO2+4-Ca2+-Mg2+)型,呈弱碱性。水中所含各类离子及多种微量金属元素,都适合人体的需要,为优质地下水。
3.2温带半湿润气候有利于树木生长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地处内陆中、高山地,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总的气候特征表现为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内日照适中,降雨充足,气温偏低。四季气候特征为春季多风少雨,夏季湿润凉爽,降水增多,秋季温和但昼夜温差较大,冬季寒冷少雪。
保护区常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055 h,全年日照率为46%。春季(3~5月)多东北风,夏、秋季(6~10月)则西南风与东北风交替出现,冬季(11~2月)多为西南、西北风,平均风速1~2 m/s,沟谷区以静风居多。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树木生长的能源,全部来自太阳;树木干物质的积累,95%取之于大气。树木的萌芽、生长、休眠等周期性变化,都受气候的支配。
3.3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分布的土壤为地带性土壤,主要分为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灰褐土、新积土和栗钙土5个土类。
高山草甸土包括高山草甸土和高山灌丛草甸土2个亚类,分布在保护区海拔3500 m以上的平缓山岭和山坡地带,土层深厚,成土母质以混合岩性片麻岩和混合岩的残积—坡积物为主。
亚高山草甸土包括亚高山草甸土和亚高山灌丛草甸土2个亚类,分布在保护区海拔3000~3500 m之间的马啣山一带、前山隆起地带,有机质丰富,呈团粒状结构,碳酸钙淋洗完全,SiO2分布均匀。
灰褐土即山地灰褐色森林土,是保护区主要的宜林土壤,主要分布在海拔2200~3000 m之间的森林带。灰褐土由枯落物层、腐殖质层、粘化层及母质层组成,土层疏松、结构良好,富有机质。
栗钙土仅包括暗栗钙土1个亚类,一般在海拔2100 m以下,面积极小。
新积土是近期的流水冲积、洪积和风积物形成的土壤,在保护区内面积极小,仅见于兴隆峡、龛谷峡、响水沟等沟谷,沿沟谷呈带状,在沟口呈扇面状分布。
4结论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由于受地貌形态、海拔高度和气候的影响,自然环境优美,森林茂密,动植物、旅游等资源丰富,是维系当地人民生存的“绿色宝库”。
参考文献:
[1]
王香亭.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本地调查研究[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6.
[2]王正非,朱廷曜等.森林气象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5.
[3]杜士强,陈志科,晏玲,等. 基于空间马尔科夫模型对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趋势的研究[J].北京师范大學学报,2009(11).
[4]陈艳霞,李坤,张和钰,等. 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 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