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燕
(许昌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表示“不佳境况性状”含义的分歧词考察分析
——以“衰弱”“衰微”“忙”等为例
刘 燕
(许昌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性状义分歧词是动、形分歧中常见的意义类型,通过大规模语料库语料考察、数据统计,掌握这类分歧词的句法功能分布情况和语义对应关系,最终确定分歧词的词性。以客观的、符合事实的处理方法代替见仁见智的主观感觉确定词性,解决动词、形容词分歧。根据以上原则,“衰弱”是形容词单类;“衰微”是形容词倾向兼动词类;“忙”是动、形兼类。
性状;动、形分歧;衰弱;衰微;忙
引言
表达性状意义的动词和形容词在意义上联系紧密,语法功能又很接近,因而较难分辨。这些词语都是常用词,对学习、教学至关重要。现在不同辞书的词类标注分歧较大,同一个词,有的辞书标注动词类,有的标注形容词类,有的标注兼动词和形容词类。如“喧闹”在《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1]中标注为形、动兼类,在《现代汉语学习词典》[2]中标注为动词,而在《应用汉语词典》[3]中则标注为形容词。到底是只有某一类词性,还是兼有两类词性,令人难以取舍。
各部辞书存在分歧,必然有正误之分,我们通过北京语言大学CCRL语料库进行考察分析,运用语用频率统计的方法,考察所有分歧词的功能分布,用语言事实说明问题。邹韶华[4]认为,“频率统计的结果与人们的语感、与按依据处理的大方向是一致的,而且是客观的。个人的语感,难免受个人阅历、水平的限制,把依据当作标准也难免各有偏重,所以就会出现大体相当,小处失当的情况。而频率标准是通过对有代表性的人们共用的语料中词的使用情况的考察统计形成的,它与个别人的语感也许有差别,却不会违背大家的语感。”
研究对象来源于《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下文简称《现》)《应用汉语词典》(下文简称《应》)《现代汉语学习词典》(下文简称《学》)《新编古今汉语大词典》(下文简称《新》)[5]等较有代表性的辞书,几部辞书中词性标注不一致的词即为词性存在分歧的词,本文主要研究表达“不佳境况性状”意义的动、形分歧词。
在考察的基础上对比分析,摆事实,求事理,定词性;从语义角度探寻动词、形容词的隐性区别与潜在特点;找出辞书标注动词、形容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分析在辞书中词类分歧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表示“不佳的境况性状”含义的动形分歧词如:衰颓、衰弱、衰微、衰败、腐败、刺眼、致命、忙等,本文以“衰弱”“衰微”“忙”为例。
这类分歧词都表达“不佳的境况性状”的意义。如“衰”本身有“弱”的意义,带“衰”的词释义中多含有“不”字,如衰弱的意义为“不健康、不强壮”,衰微的意义是“不兴旺”,衰败的意义为“不兴盛”。他们和“腐败”“致命”“刺眼”都表达不好的客观静态的境况性状,并且主观上难以改变这种境况或状态。
辞书词类标注考察情况如下:
表1 辞书词类标注情况
三部辞书标注相同的5个词:
“衰弱”“衰微”“刺眼” 三部词典标形容词,一部词典标动词,词典标注倾向形容词。
“衰败” 三部词典标动词,一部词典标形容词,词典标注倾向动词。
“忙”三部词典标形、动兼类,一部词典标形容词,词典标注倾向形、动兼类。
两部辞书标注相同的3个词:
“腐败”两部词典标动、形兼类,一部词典标形容词,一部词典标动词,词典标注分歧较大。
“致命”两部词典标动词,一部词典标形容词,一部词典标动、形兼类,词典标注分歧较大。
“衰颓”两部词典标形容词,一部词典标动词,一部词典未收入,词典标注倾向形容词。
接下来,我们以“衰弱”“衰微”和“忙”为例进行分析。
我们按照马彪、邹韶华[6]“取值法”来判定兼类的划界标准。即“当一个词的新用法已达到(或超过)原用法的50%比率或与原用法比率相等(或超出原用法)则为兼类。”
在兼类和单类之间,还有一个“倾向兼类”的阶段,即一个词的新用法已达到(或超过)原用法的25%,但未到达50%的情况。说明这个词的新用法已经趋于广泛,有向兼类发展的趋势。“倾向兼类”是从临时活用的动态状态向新意义用法独立使用的静态状态过渡的阶段。在确定是否兼类的问题上,适当使用溯源法,即语义探源,因为不考察它最初是什么词,就无法确定是否转类、兼类。而判断是否兼类的决定标准还是要依靠频率统计法,当两种词性的分布比例在频率统计的边缘时,可以考虑意义是否发生变化,如意义已经分化,则为兼类。[7]
语料来自北京语言大学CCRL语料库,包括“名家小说”“人民日报”“大陆小说”“港台小说”“科技论文”五个部分,涵盖不同语言风格,可以全面地体现考察词的语法、语义分布情况,考察结果应该是合乎语言事实的。
“衰弱”多指个人、身体等的虚弱。语料标注结果如下:
“衰弱”1043例有效语料中,以形容词用法为主,主要充当谓语、定语。如:
1)他的肠胃就更衰弱。(老舍《四世同堂》)
表2 “衰弱”语料标注
注:①指该词性在全部用法中的比例。②指该用法占原用法的比例。
2)挺直了伛偻衰弱的身躯!(冰心《冰心文集》)
“衰弱”的形容词用法中,最多的是做谓语。
再次是充当宾语,如:
3)洗雪百年衰弱。(《人民日报》1996年)
4)当然,在长达数千年的文化发展中,其势有强盛,也有衰弱。(《人民日报》1995年)
除此之外,“衰弱”的形容词用法还可以做状语等其他成分。如:
5)他现在衰弱地躺在这里,没有人理他,没有人来分担他的痛苦和孤寂。(巴金《家》)
动词用法仅有24例,全部做谓语,占总数的2.30%。如:
6)有了一个小生命后,却又慢慢的拖着开始产生了想活下去的意念的心脏衰弱着。(刘芝妏《虎眼玫瑰》)
7)中国在衰弱。(李敖《北京法源寺》)
“衰弱”的名词用法中,主要充当介宾和主语。如:
8)但她的头昏沉得更厉害,四肢没有一点力气,被衰弱所折倒,她又热泪盈眶了。(琼瑶《窗外》)
9)一个衰弱,就意味着另一个的复兴。(《人民日报》1997年)
“衰弱”本义指身体机能、精力等不强健、虚弱,后用来比喻(事物)不强盛,都是形容词意义。考察中,“衰弱”的动词用法仅占形容词用法的2.43%,名词用法仅占形容词用法的3.35%,加一起还不到总用法的6%,都还只是活用。
所以,“衰弱”可界定为形容词单类。
“衰微”表达“不兴旺”的意义,“不+形容词”结构大多仍然充当形容词的功能,可以在前面加上表示程度的词进一步修饰,如“十分衰微”。而如果表达衰微这一过程时,还是有动词意义的,但不能接宾语。语料标注结果如下:
表3 “衰微”语料标注结果
由表3可见,“衰微”的形容词用法占总数的72.08%;动词用法占总数的23.38%;名词用法占总数的4.55%。形、动、名之比是72:23:5。“衰微”形容词用法中,以做谓语为主,如:
10)正如英国《经济学家》所说,“现在英国的真正分量已相当衰微”。(《人民日报》1994年)
其次是充当宾语和定语,如:
11)生活是文艺的唯一源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若长期脱离生活,必将走向衰微。(《人民日报》1993年)
12)有的则满面风尘,纸页间早已爬满衰微之色。(《人民日报》1993年)
动词用法中,主要做谓语,如:
13)流坑村始建于五代,兴起于宋代,衰微于元代,繁荣于明清,败落于晚清、民国之际。(《人民日报》1997年)
14)递十一世纪,始衰微也。(鲁迅《呐喊》)
“衰微”本义指国家的衰败、不兴旺,是形容词意义,后也可以用来指国家、政权等由强到弱的过程,如“日渐衰微”,是动词用法。考察中,动词用法占形容词用法的32.43%,超过倾向兼类标准,但未达到兼类标准,可以视为形容词倾向兼动词。而名词用法仅占形容词用法的6.31%,还属于临时用法。
综上,“衰微”是形容词倾向兼动词类。
“忙”的语料标注结果如下:
我们的先祖凭借超然的修养与执着的信念,留下了无数精美的木雕作品给我们,形成丰富的样式、风格和活力,为我们的精神世界增添了缤纷的情思。早在秦汉时期,中国木雕就凸显出熟练的技艺水平与细腻的创意,那些深藏于各种汉墓中的文物,无论人物还是动物,无一不显现出先人对生命气息、美学理念的孜孜不倦的探寻。每个单一的个体,放在群组之中,其“性情”依然鲜活,而从整体的角度看,它们又能恰当地表述特定历史时期的讯息。
表4 “忙”的语料标注结果
续上表:
忙名词成分主语定语宾语介宾数量321783合计60总占比(%)2.12分类比(%)3.55
“忙”的2827例有效语料中,动词用法共1076例,占总数的38.06%;形容词用法1691例,占总数的59.82%;名词用法只有60例,仅占总数的2.12%。动、形、名之比是19:30:1。动词用法超过了形容词用法的一半,达到了兼类标准;名词用法仅占到形容词用法的3.55%,还属于活用阶段。
“忙”在形容词用法主要做状语,如:
15)忙又改口道,“店是的事,当真也得他留点心才好。(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
16)忙到机关报了名。(老舍《生产就业》)
其次是充当谓语,如:
17)我现在比较忙。(冰心《冰心文集》)
“忙”做定语的例句也不少,达到了形容词用法的9.82%,如:
19)忙时下田,闲时做壶,周而复始,夜以继日,他犹如磨盘旁的那头老牛。(《人民日报》1993年)
除此之外,“忙”的形容词用法还可以做形容词性中心语、谓语,以及构成“的”字短语等。如:
20)她并不忙着开门。(张恨水《金粉世家》)
21)他除了忙还是忙。
22)忙的是忙得不可开交,闲的是闷得发慌。(梁实秋《雅舍菁华》)
“忙”在动词用法主要做谓语,可以带宾语,如:
23)往往每年秋后忙完收割,各家的妇女们便挑选上等的油尖或红米稻谷……(《人民日报》2003年)
“忙”在名词用法主要做主语,如:
24)忙是现象,不是动因,花花绿绿的票子才是撩眼动心的。(《人民日报》2003年)
“忙”本义是“神志丧失,神志不清醒。迷惘。”[8]后引申义为“因事多分心而无暇顾及条理”,都是形容词意义。后来因为不同的事情而忙,可以构成“忙+该事情”结构,如“忙工作、忙结婚”等,是动词用法。从考察的分布比例上看,动词用法和形容词用法的比例大致为19:30,动词用法占形容词用法的63.63%,达到了兼类标准;名词用法仅占到形容词用法的3.55%,应该还属于活用阶段。
综上,“忙”是动、形兼类。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 孙全洲.现代汉语学习词典[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3]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应用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 邹韶华.语用频率效应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5] 胡裕树.新编古今汉语大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
[6] 马彪.邹韶华.如何解决辞书中词性标注的分歧[J].语言文字应用,2002,(8).
[7] 马彪,张利红.“N+的+V”结构涉及的词类问题研究[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2).
[8] 辞源[Z].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责任编辑:曾 剑)
2017-05-10
许昌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口语语用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教学研究”(XCU2016-YB-003)。
刘燕(1988-),女,黑龙江黑河人,许昌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博士。
10.3969/j.issn.1009-2080.2017.03.019
H146
A
1009-2080(2017)03-008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