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方同++吴辉辉
摘 要: 本文从几个问题简单阐述概念设计在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旨在倡导结构工程师们要加强理论学习,追求对结构原理及力学性质的深刻认识,进而积累,丰富结构概念设计水平。
关键词:工程师;结构原理;概念设计
Abstract: This article briefly discusses several issues that design of concept is the importance of the structural design, and aims to promote structural engineers to strengthen theoretical study, the pursuit of structural principles and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thus, extensive structural conceptual design level.
Keywords: Engineer; Structural principle; Conceptual design
1.关于梁扭矩的折减系数
高规5.2.4条高层建筑结构楼面梁受扭计算时应考虑现浇楼板对梁的约束作用(有时候还有次梁的约束)。当计算中未考虑现浇楼盖对梁扭转的约束作用时,对梁的计算扭矩予以折减。折减系数的取值应根据梁周围楼改的约束情况确定。常规设计中梁两侧都有现浇楼板时,可取0.4,当为独立梁(两侧均无楼板)时,应取1.0计算。设计中有时候恰恰就容易忽略独立梁的情况,对结构所有的梁扭矩统一进行了0.4的折减。需要特别注意:梁扭矩折减系数和弯矩折减调幅系数不同,程序对扭矩折减后一般都没有进行节点扭矩和弯矩的平衡验算,也就是说,被折减下来的扭矩实际上就缺失了(如果确实周边没有楼板的约束),这样的话对独立梁来说就存在风险。必须采取措施,一是调整结构布置,避免这种情况,二是取扭矩折减系数为1.0,不考虑扭矩折减进行复核验算,并包络设计。
2.对框架梁跨高比的认识
规范对框架梁的截面剪应力及截面尺寸及跨高比都有所规定,但总感觉还不是很透彻。实际上与长短柱混杂的概念一样(一般设计上对短柱都有充分的认识)。长、短梁在同一榀框架中并存,也是极为不利的,短跨梁在水平力的作用下,剪力很大,梁端正、负弯矩也很大,其配筋全部由水平力控制,竖向荷载基本上不起作用。同时,由于梁的剪力增大,也会使支撑柱的轴力大幅增大,这显然不符合协同工作原则,结构造价也会提高。在一些公寓楼、办公楼、教学楼中容易出现这样在同一榀框架中出现长短梁的情况,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3.强柱弱梁的实现
强柱弱梁概念作为抗震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实现框架抗震性能实现的重要措施。在结构设计中是必须要重视的,并要保证他的顺利实现。汶川地震表明:强柱弱梁是框架实现梁铰机制的重要结构措施。高规6.2.1条明确规定:抗震设计时,除顶层、柱轴压比小于0.15者及框支柱节点(框支梁与框支柱的节点一般难以实现强柱弱梁,故可不验算,而通过规定相应的抗震措施得以保证)外,框架的梁、柱节点处考虑地震作用組合的柱端弯矩设计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一级框架结构及9度时的框架:
ΣMc=1.2ΣMbua
(2)其他情况:
ΣMc=ηcΣMb
《抗规》6.2.2条及《混凝土规范》(第11.4.1条)均有类似规定。
梁端的正弯矩与其相邻跨的梁端负弯矩组成强柱弱梁验算中的梁端总弯矩,同样梁端(梁端的顶部和底部)实配钢筋直接影响梁端的实际受弯承载力,对强柱弱梁的实现意义重大。而设计中不合理的构造往往会影响强柱弱梁的实现,甚至与带来灾难。如不合理的构件裂缝宽度验算加大了梁端实际配筋,验算梁端截面的裂缝宽度时,内力取值与实际截面位置不统一(内力取自柱截面范围内的梁计算端部,不是真正的梁端,应取柱边缘处梁的真实截面),这种内力与计算截面的不一致,导致梁端计算弯矩过大,梁端裂缝宽度计算值大于实际值。同时,加大梁端配筋,对强柱弱梁的实现极为不利。二是人为的对梁端钢筋的超配,加大了梁端实际受弯承载力与计算受弯承载力的差距,亦使强柱弱梁的实现困难。鉴于柱钢筋在整个结构造价中的比重比较低,为保证强柱弱梁的顺利实现,建议对柱子配筋做1.1~1.25的放大。而严格控制梁端的实配钢筋,对梁端钢筋不宜进行超配,甚至可以适当考虑现浇楼板中的钢筋对框架梁端部实际的正截面抗震受弯承载力的影响。
4.对角柱要有足够的重视
多高层结构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抵抗水平力的作用,防止扭转。为有效的抵抗水平力作用,平面上两个正交方向的尺寸宜尽量接近,目的是保证这两个方向上的“惯性矩”相等,防止一个方向强度(刚度)储备太大,而另一个方向偏弱。因此,抗侧力结构(墙、柱)宜四周布置,以增大整体的抗侧刚度及抗扭刚度。防止扭转的目的是因为在扭转发生时,各柱节点水平位移不等,距扭矩中心较远的角柱剪力很大,而中柱的剪力较小。破坏由外向里,先外后里。为了防止扭转,抗侧力结构应对称布置,宜设在结构的两端,紧靠四周设置,以增大抗扭惯性矩。因此高层建筑中,尽管角柱轴压比较小,但其在抗扭过程中作用却很大(弱角柱先坏,整个结构的扭转刚度或强度下降,中柱必定依次破坏)。此外在水平力作用下,角柱轴力的变化幅度也会很大,这样势必要求角柱有较大的变形能力,足够的强度储备。像《高规》6.2.4条,抗震设计框架角柱应按双向偏心受力构件进行正截面承载力验算,一、二、三、四级框架角柱弯矩、剪力设计值应乘以不小于1.1的增大系数。以及6.4.4条边柱、角柱以及剪力墙端柱考虑地震作用组合产生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可见角柱的重要性。因此,角柱设计时在承载力和变形能力上都应有较多考虑,如加大箍筋、纵筋,包括截面尺寸,以控制轴压比限制,保证柱子的变形能力。endprint
5.如何把握剪力墙结构的适宜刚度
在剪力墙结构中,一般结构侧向刚度较大,而延性较差,有条件可以通过调整剪力墙的连梁刚度,并通过连梁的变形耗能,改善剪力墙结构的延性。但正如《高规》7.1.1条的条文说明叙述:本规程所指的剪力墙结构是以剪力墙及因剪力墙开洞形成的连梁组成的结构,其变形特点为弯曲型变形,目前有些项目采用了大部分由跨高比较大的框架梁联系的剪力墙形成的结构体系,这样的结构虽然剪力墙较多,但受力和变形特性接近框架结构,当层数较多时对抗震是不利的,宜避免。可见连梁的刚度也不是越小越好,过小的连梁刚度,减弱了连梁的耗能能力,使剪力墙结构成为全部为独立墙肢加弱连梁的壁式框架结构,对抗震不利。因此,度的拿捏很重要。
6.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基础设计
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作为第一道防线吸收了很大部分的地震作用,同时当剪力墙布置相对集中时,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基础面积较大,而框架柱下的则基础面积较小。这样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剪力墙下基础面积过大,基础设计很困难;二是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框架柱与剪力墙基础的差异沉降较大,影响结构的安全及正常使用。框架-核心筒、板柱-剪力墙等结构体系都有类似问题。因此当按地震作用标准组合效应确定基础面积或桩数量时,必须对改问题有足够的重视,可以充分考虑剪力墙下基础的各种有利因素,如桩土共同作用等,以适当减少剪力墙下的基础面积,并使剪力墙下基础面积与正常使用状态下需要的面积相差不要太多。
结语:
在一體化计算机结构程序设计全面应用的今天,对计算机的依赖越来越严重,甚至与计算机结果明细的不合理,甚至错误而不能及时发现。尤其是现行的结构设计理论与计算理论存在许多的缺陷或不可计算性,比如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内力计算是基于弹性理论的计算方法,而截面设计却是基于塑性理论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这一矛盾使计算结果与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差之甚远,为了弥补这类计算理论的缺陷,都需要优秀的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来满足结构设计的目的。为此,结构工程师只有加强结构概念的培养,不断的学习,深入、深刻的了解给类结构的性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结构概念,并能有意识的运用他们,方能使设计成果越来越创新、完善。
参考文献
[1] 高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
[2] 建筑抗震设计规程,GB 50011-2010
[3] 朱炳寅.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第二版.
[4] 马国库、徐太安.浅谈结构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作用.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5)
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编号】1006-2688(2017)07-007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