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空竹表演技术分析研究

2017-07-20 10:45杨屹琳
魅力中国 2016年45期
关键词:空竹表现形式创新

杨屹琳

【摘要】“空竹”是我国一项历史悠久的民间健身运动。文章简要介绍了当前空竹制空竹杂技动作的发展,并归纳分析了杂技空竹表演技术的创新特点,以期推动杂技空竹的更大发展。

【关键词】空竹;表现形式;发展;创新

“空竹”是我国一项历史悠久的民间健身运动。清朝末年,“空竹”发展成为正式的杂技节目。上世纪50年代以来,空竹作为同时具有技巧性与观赏性的杂技表演节目,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并在国际杂技界产生了相当的影响,现已被纳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杂技空竹的不断发展,以及民间运动的进一步普及,传统空竹在制作材质、工艺以及运动技法等方面都出现了许多创新。本文简要介绍了当前空竹技术的发展,并对杂技空竹的表现形式的新特点进行归纳分析,以期推动未来杂技空竹的进一步发展。

一、抖空竹

“抖空竹”看似很简单的上肢运动,其实不然它是全身运动靠四肢的巧妙配合完成的。当双手握杆抖动空竹做各种动作技巧时,人的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下肢的胯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加之颈椎,腰椎都在同时运动,以帶动身躯的前后、左右的移动、转动,两臂的舒张、收缩。脚步的跟随,经过反复的锻炼,从而能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提高四肢的协调能力,促进人脑的发育,提高灵敏性,还可以延缓衰老。

抖空竹时,人的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做各种花样时,眼睛始终都要注视着空竹在空间旋转位置的变化,随时反映给大脑,作出正确的判断。所以,双眼和脑神经在抖空竹的过程中会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尤其是在蓝天白云下眼球不停地转动,预防花眼、还能起到提高视力的作用。做各种空竹的花样技巧时,还能促进人的大脑发育,提高机能,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可防止健忘、老年痴呆,可增强精神集中的能力,延缓大脑的衰退。

抖空竹的几大好处:1、提高视力、2、促进智力、3、促进四肢协调能力、4、改善消化系统、5、防治肩周炎。

一、空竹技术的发展

(一)空竹制作工艺的改良

传统的空竹多数采用竹、木制作,容易摔坏,不利于动作技术的变化。当前出现的采用橡胶、硬塑料制作的空竹,既提高了耐用性,而且各种大小、形状,如单双轮、单双轴、异型等应有尽有。这类空竹一般采用钢轴(单轮还安装上轴承),使空竹旋转的速度大大提高,为空竹运动技法的创新创造了前提。同时,空竹技法的创新又进一步促进空竹制作工艺的发展,呈现出运动技法创新与制作工艺改良的良性互动关系。

(二)空竹杂技动作的发展

传统的抖空竹的主要动作有“抖”、“捞”、“盘”等。“抖”包括上下抖动与横向抖动。上下抖动主要手法是右拉左送,动作要点是“轻拉慢抖线不松”,即通过右臂用力,带动手腕,使空竹平稳地在身前上下抖动。当空竹两头高度失衡时,应加大两线交角进行调整。横向抖动是将空竹抖起在身前左右移动。动作要点是右手用力向右上方抖拉,使空竹向右移动。接着右手松线,左手又往左下方回拉,将空竹抖回左方。“捞”又称水中捞月,动作要点是在抖空竹的同时,右转身解扣,右手上提使空竹离线,左手线从空竹头部脱扣,在空竹下落时右手线从空竹外侧搭线接住,再向上提拉,使空竹始终保持上下运功。“盘”又称金蛛盘丝,是“捞”的动作的一种延伸与变种。近年来,空竹运动的技巧不断提高,特别是杂技表演的动作更加复杂,花样层出不穷,技术难度越来越高,表现出不断挑战高难化动作的发展趋势。其中应用较多的高难度动作包括窜跃蹦跳,疾速旋转,闪展腾挪等。

二、空竹表现形式的创新

(一)空竹表演的基本形式

当前我国空竹表演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个人表演。包括按照表演者特点编排的套路表演,还有重点突出“新、奇、特”的花样空竹表演,例如呼啦圈空竹等花样形式。二是组合表演。例如两人抬、鸳鸯抖、叠罗汉等两人或多人团体表演形式。三是线球比赛。这种形式模仿羽毛球等隔网球类比赛,采用隔网对抛的形式进行竞技比赛。

(二)杂技空竹表现形式的创新

杂技是以人的形体技能为感知的艺术形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也不断变化,对杂技节目的欣赏提出了更高的审美需求。要编排成功的杂技节目,除了讲求技巧组合与变化的提高外,还必须关注表现形式的创新,完成新的主题构思。杂技精品节目的制作要完美融合杂技演员的艺术功底与表现形式的文化底蕴,实现技巧与艺术表现手段的完美统一。从当前杂技空竹的表现形式的来看,主要有以下两种创新方式。

首先,通过不同的动作排列和组合,创新表演的招式与套路。例如,50-60年代期间,王氏三姐妹的《空竹》表演节目主要以传统技巧和腿上技巧相结合的形式,展示了高难度的腿功。发展至70-80年代,《空竹》的动作招式主要以跟头为看点,例如前桥,侧空翻等动作与空竹的运动技巧相结合。从90年代起,以《玩儿空竹的小妞妞》以及《俏花旦——空竹》等节目,空竹技巧与跟头的结合更加表现出大胆的创新与突破。其次,融合多种艺术元素,突出更好的艺术效果。例如:中国杂技团《俏花旦》的编排,大量引入京剧元素,并充分融合了音乐、服饰、化妆、舞蹈、毯子功等各个方面的素材,展示了极致的艺术美感。从《俏花旦》的成功可以预见,空竹杂技的表现必须从单纯重视动作难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更加重视节目的艺术表现力,充分运用舞蹈、服装、音乐、舞美、灯光等多种艺术手段,来奠定一种艺术基调,表达一种艺术意境,呈现一个完整的节目主题。以用现代表现手段为基础,以综合艺术为辅助,以意境表演为目的,应成为未来空竹杂技节目编排创新追求的理念。

三、总结

空竹是一项对创新有较高要求而且艺术性极强的杂技节目。因此,在编排空竹节目时,应注重在进行招式与套路创新的同时,提高空竹表演的艺术性,突出节目的鲜明个性。单个花样动作的发明或动作套路编排、过渡链接及空间的使用与转换是表演节目艺术性事现的基础和前提,而艺术性创新要求同时融合多种元素,使节目编排富有意境与内涵。创新则兴,不创新则衰,动作技巧的高难度与艺术性创新相结合必然是未来空竹杂技节目的创新特点。

参考文献:

[1]胡晓雯.浅谈“抖空竹”的发展及影响[J].剧影月报,2014(04).

[2]秦海生.抖空竹运动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12).

[3]杨焱.抖空竹的基本技法与健身[J].青年文学家,2014(04).

猜你喜欢
空竹表现形式创新
浅谈导演与小品的表现形式
第一次抖空竹
飞吧,空竹
我的伙伴
Beijing Diabolo Museum
编辑动态
透射光之炫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