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华琳
一、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一)现代化的工业文明是生态建设的物质基础
提到生态文明建设,就不得不先提到工业化的建设。纵观人类历史进程,生态文明建设意识的树立是远远落后于工业化建设,但是工业化建设要想有一个良性循环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必然离不开生态文明建设,并且生态文明建设也是一个基本首要的条件。回顾恩格斯在历史合力论中提到的上层建筑中起决定作用的经济因素,而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无疑不彰显出于经济因素呈现一种密切相关的趋势,因此,我国在积极推进生态化建设的过程中,并不是要完全否定工业化的作用,而是根据当今现下的发展,对传统的工業化进行改革,在这个基础上推进生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根本上来说,也属于发展上的问题,而这种发展问题在任何历史时期,任何国家都是不能避免的,尤其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化建设时期,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目前,我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背负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艰巨任务,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和工业化发展同时并举,还要运用绿色、健康的生态文明理念和工业化建设两者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推进“两型社会”的发展。
(二)多种要素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个社会要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离不开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的建设,基于当前整个社会的发展,我们相对来说更加注重的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而生态文明建设也必然遵循相应的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的发展,也是有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多种合力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和相互融合,只有在这种情形之下,才能够形成大家乐见其成的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想生态文明健康发展,就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是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就是针对我国生态文敏的现实问题,采取正确科学的理念,指导人们正确地去协调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更好的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第二,要想生态文明有一个良性循环发展,就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生态文明建设指导方针,具体上升到国家层面,可以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法律规范,制定相应的生态保护制度。但是目前,我国现行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并不是特别完善,在某些方面还有一定的缺失,具体变现为监督力度较低、在执行力度上稍显不够以及制度本身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并不能完全适应现在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对现存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更是要直接和我国的每个人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制定新的生态文明建设政策。
第三,生态文明建设,只靠国家重视也是不行的,国家不仅要在法律的层面制定规则,但对于我国人民群众来说,我们还要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特别是要去完善和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文化设施的建设,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理念,去努力创建健康、多元的生态文化,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比较和谐的生态建设保护理念,为我国的生态文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充分证明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面对当前我国的生态问题,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想法,而这么多形形色色的想法就会形成恩格斯所讲到的“合力”。要想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一个绿色发展模式,就必须明白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三种关系中,显得尤为重要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首先,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就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在此基础之上,必须培养每个人自身对环境的态度,尤其是自身的这种生态保护意识要树立,注重在教育过程中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作用。最后还要针对人们某些不健康的消费理念进行纠正,改变“人类中心论”的这种思想,进一步提高和督促每个公民参与环保的这种积极性,这样这个社会才会有一个健康、绿色的发展,最终造福人类社会。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陶德麟,汪信砚.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陈志勇,张艳青.论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知行把握[J]信阳师范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5(4):6-10
[4]张文喜.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的历史语境及其当代意义[J].哲学研究,2009,(4):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