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艺钦+刘琦��
[摘要]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风险问题成为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关注的焦点。然而,从我国当前金融机构发展现状看,风险意识缺乏、防范措施缺失等问题仍较为突出,一旦金融风险出现,难以从容应对。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信用评级机制的完善,其用于金融风险防范中可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对信用评级的内涵与功能、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现状以及信用评级参与金融风险防范中的相关建议进行探析。
[关键词]信用评级;金融风险方法;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1159
自2006年美国次债危机爆发后,其引发的金融风险几乎席卷全球,包括欧盟国家、日本、中国等,都受到明显波及,这种世界范围的金融风险对我国信用系统敲响了警钟。尽管当前我国在金融领域中,较多金融创新工具、创新产品不断衍生出来,且有信用评级参与其中,但这种信用评级应用下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中存在一定的弊病,难以对金融风险防范发挥作用。因此,本文对信用评级与金融风险方法的对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信用评级概述
11信用评级的内涵与功能
关于信用评级,既往研究资料中对其概念做出较多解释,可理解为以独立客观公正为原则指导,由专业部门或机构通过综合评价分析方法,考察经济主体、金融工具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在此基础上评价特定期间内经济主体、金融工具按市场负债务的能力,将最终的评价结果在市场中公开,确保投资者有准确的市场信息作为参考。[1]该过程中的这种管理活动,便可叫作信用评级。从信用评级的功能看,主要表现为:第一,信用风险度量。信用评级在本质上表现为风险的揭示,而揭示风险需通过度量信用评级对象风险状况实现,自20世纪70年代起,风险度量中便强调对报表中的财务数据分析,随后在信用市场发展下,有较多风险度量模型产生,都可反映出信用评级的风险度量功能。第二,信用风险预警。当前金融领域中都倡导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而风险预警需通过评级实现,以金融机构评级为例,更倾向于通过内部评级方式对自身资本充足率判断,但其相比外部信用评级方式,效果较差。第三,信用资源整合。信用评级方式引入金融市场中,可为信息供需双方提供相应的定价机制、流动机制,达到有效配置信用资源的目的。
12信用评级参与金融风险防范作用路径
金融风险防范是现行我国金融行业发展中关注的主要问题,无论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都逐渐认识到信用评级的重要性。从信用评级在金融风险防范中的作用路径看,主要表现为:首先,金融机构主体信用风险识别。其中的金融机构主体涉及范围较广,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将信用评级引入,可通过评级表内资产、表外项目,对风险权重进行确定,在此基础上计算资本充足率,如商业银行,当资本充足率过低,将采取控制风险资产规模、限制资产增长速度措施,并做好资本补充渠道的拓宽。其次,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信用评级下,将对评级的结果进行公示,这样金融机构在明确自身发展问题下,更注重如何经营发展,整个金融市场中各机构都能理性经营,有利于良好信用环境的营造。最后,国家金融安全。信用评级并非局限于某一金融机构或金融机构的某一项能力上,其可用于一个国家信用状况的评价与展示上。特别当前全球私人资本流动较快,很可能导致一个国家在信用风险上出现不确定性,需借助信用评级体系,解决不确定性问题。[2]
2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现状分析
21信用评级行业发展成就
信用评级业在我国近年来发展中取得较多突破性成就,从发展历程看,自《企业债券管理暂行条例》于1987年发布后,便提及进行信用评级机构的构建,此后经过信用评级机构膨胀、清理、整合过程,使评级机构初具规模。许多知名信用评级机构在评级业务覆盖范围上都较广,如公司治理评级、结构性融资产品评级、融资券评级、基金评级、金融机构评级以及贷款企业评级等,极大程度上反映出信用评级机构发展步伐较快。加之政府部门给予的支持,更推动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3]
22信用评级行业发展问题
尽管当前我国在信用评级行业发展上取得较多成就,但其中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成为制约其在金融风险防范效果上的主要原因。从信用评级行业问题看,主要表现为:第一,制度供给不足问题。如政府部门、行业监管部门并未真正认识到评级行业的特点,所以在许多相关规章制度上不全面。以信用评级资格认定为例,随意性特征极为明显,准入制度层次低,导致信用评级机构泛滥,在金融风险防范上难以发挥关键性作用。第二,评级服务独立性问题。信用评级机构运作中,除有政府干预外,其余与评级服务市场有利益关系的主体,都会对评级公司运作有一定影响,出现评级机构“委屈求生”局面,这种独立性缺失问题下,最终的评级结果很难令人信服。第三,债券市场发展问题,如债券市场不具备较大的规模,这样在确立信用评级地位时将面临一定的难题。再如企业债券发行利率,一旦出现银行利率水平下降,为使债券吸引力增加,要求将企业债券利率水平控制在一定利率上限上,这样会导致投资者投资热情被减弱,企业在债券发行上面临较多难题,而信用评级在该过程中的定价功能因此丧失。[4]
3信用评级参与金融风险防范的相关建议
31信用评级行业的规范建议
针对当前信用评级行业发展问题,为使其在参与金融风险防范上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首先应注意在信用评级行业上采取有效的规范措施。首先,可在行业质量控制体系上进一步规范。如监管部门,对于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避免出现限制信用分析技术开发,或明确评级方法定义情况,应注意将监管部门的作用集中于机构资格认证以及机构的持续监管层面,使整个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再如评级机构自身,应注意评级透明性的提高,不断强化评级分析质量,可不断进行信用监控工具的开发以及质量检验工具的建立等。其次,准入与退出机制的完善。金融市场快速发展下,信用评级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快速发展起来,此时也有机构恶性竞争情况的发生,究其原因在于准入门槛较低,所以需在准入机制上进一步完善,如借鉴美国“NRSRO”准入制度,确保信用评级机构的资信较高。同时,还需在退出机制上完善,如不分资信低、竞争力薄弱的机构,可淘汰出局,以此达到规范评级行业的目标。
32信用评级体系模式的完善
由于信用评级在作用上本身体现为金融风险的防范,所以整个评级体系模式是否完善将直接影响其作用的发挥。对此,在完善过程中需从监管模式、服务收费模式等方面着手。如监管模式上,应考虑进行信用评级机构的统一监管,该监管体制囊括评级业务资格的审查、评级结果认定等综合内容。再如服务收费模式上,对于规模较大且资信质量高的评级机构,可采取直接向债券发行人收取费用,而缺乏历史信誉、规模小的机构,可将评级信息向投资者出售,收取费用。这种方式,对因评级行为出现的费用问题可进行弥补。[5]
4结论
信用评级是金融风险防范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本文在研究中可发现,信用评级在参与金融风险防范中有其自身的作用路径,但受评级行业发展中的弊病影响,导致信用评级作用受到限制,需从评级行业规范、信用评级体系模式完善等多角度采取相应的策略,以此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的稳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若璇信用评级与金融风险防范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5(8):31
[2]宋天依,高金莎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互联网金融风险评价及防范对策[J].金融经济,2015(16):60-63
[3]安翠丽房地产金融风险与防范对策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21):180
[4]彭秀坤“一带一路”下防范主权信用评级风险的法律对策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6(1):134-139
[5]崔凱欣关于互联网金融市场信用风险问题的对策分析[J].经贸实践,2016(2):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