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进铎+马迅飞+张俊+侯天雄+李华松
摘 要: 近年来电子信息产业中的软件服务化(SaaS)成为主流,开源软件也上升为主导软件;而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得到了迅猛发展。美国苹果公司凭借其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发展模式,使其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巨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虽已位居世界第二,但与信息强国相比还有明显差距。文章试图从世界范围内电子信息产业新的发展趋势入手,来探究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 SaaS; 开源软件; 外包; 苹果公司; 产业链; 垂直整合
中图分类号:TN-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7)07-13-04
A simple analysis of new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trend in recent years
Zhang Jinduo, Ma Xunfei, Zhang Jun, Hou Tianxiong, Li Huasong
(BGP, CNPC, Zhuozhou, Hebei 072750, China)
Abstract: Software as a service (SaaS)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information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open source software has also become the dominant softwa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ftware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outsourcing has been so fast. Apple Inc. of America has already been a giant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in the world, just by using the industrial chain vertical integration mode. The scale of China's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has been in the second position in the world, but there is obvious gap with the powerful country on information. Aiming at the new development trend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mode for China's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Key words: SaaS; open source software; outsourcing; Apple Inc.; industrial chain; vertical integration
0 引言
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电子信息产业仍保持较强劲的增长势头。
如今的科技日新月异,使得电子信息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而不断发展着的电子信息产业,也早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部分,同时,其在推动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中也有突出的贡献。
当前的中国已是电子信息产业大国,其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已跃升到世界第二位置。在此形势下,了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其发展趋势并研究应对策略,有利于提升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并加快其发展步伐,从而实现我国由电子信息产业大国,逐步迈向电子信息产业强国的行列[1](图1)。
那么,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的电子信息产业,又有哪些新的进展和趋势出现?
1 信息产业的服务趋势
1.1 软件服务化成为主流
软件服务化(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提供软件的模式,业内称之为软件运营或软营。用户不再购买软件,而改用向提供商租用基于Web的软件,来开展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且无需对软件进行维护,服务提供商会全权管理和维护软件。
SaaS的特性(依赖互联网、多租户和服务化)在云计算时代得到了最好的支撑,因此,其迅速成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主流,并且成为云服务中比重最大的部分。
过去,数据中心(IDC:Internet Data Center)主要以硬件为主导,在IDC建设的投入中,硬件、网络等设备占主要比重;IDC的运作基于实际的物理单元;IDC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于硬件(租用虚拟主机空间、主机托管等业务)。
在进入云计算时代之后,由于采用虚拟化技术的IDC(云计算中心、或虚拟数据中心VDC),主要以软件为主导,在VDC建设的投入中,软件的比重大大增加;VDC的运作基于虚拟资源,它实际使用的物理资源是按需分配、弹性伸缩的,可分布在世界范围内的不同地域。
VDC的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于各种服务,包括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及SaaS等,其中SaaS、PaaS占收入的主要部分。
1.2 开源软件成为主导软件
在PC时代,私有软件是主导软件,而在当前的云计算、物聯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轮IT浪潮中,开源软件有望发展成为主导软件的趋势。
在云计算中心,除微软之外,以Google、Amazon、Yahoo、Wiki、Facebook等为代表的全球90%以上的云计算,均在开源软件之上运行。然而,一般的开源软件许可证,并不要求提供Web服务的软件源代码,而且,这些正在应用着的开源软件,也未必对外开源。
移動云端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大多采用开源平台,预计其未来数量将远超PC的云端设备平台,而且大多将基于开源软件开发与搭建。
开源软件一般是在一个社区内,在一些大师主持下,由分布在世界范围内的众多软件工作者,通过互联网协作开发而成。通过实践应用表明,开源软件的开发效率非常高,开源软件的开发方式很有成效,难怪一些商业软件公司(包括微软)也将有些项目采用开源方式。
开源软件使云计算提供商能随时做出修改,并及时响应用户的需求,提高其市场竞争力。而如果采用私有软件,发现问题要依赖其他厂商打补丁,这样就会延误时机。
迄今为止,开源软件在中国的基本情况是:使用人员多、贡献人员少。这与我国的大国地位及拥有最大科技人力资源的现状极不相称。究其原因,是缺乏开源基金会、开源人才、开源社区和开源文化。特别是现行的科技项目经费可以购买设备但不能用于对做出贡献的开源人员进行奖励,再加上中国没有开源基金会,没有大的开源软件企业,这就造成了目前只能依靠少数人的无偿劳动,来推动中国开源事业发展的尴尬局面[2-3]。
1.3 外包服务的迅猛发展
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价值链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具有基础性的、共性的非核心的IT业务,外包给企业外部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的经济活动,从而使其专注于核心业务,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对环境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
外包服务包括商业流程外包(BPO: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信息技术外包(IT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三种形式。根据发包方的地理位置,又可分为接受本土发包的“在岸服务外包”,以及接受海外发包的“离岸服务外包”模式。
云计算使一切都变为服务,除了IaaS、SaaS、PaaS外,还有BPaaS(业务流程即服务),甚至物联网也可以成为一种服务。所以,云计算极大地提高了软件服务外包的深度和广度。
近年来,一种新的开发模式兴起,一般称为“众包(Crowdsourcing)”,这是与“内部开发(Insourcing)”、“外包开发(Outsourcing)”都不相同的新的开发模式(图2)。
这种模式不一定只用于开发软件,但用于软件开发领域非常有效。在软件开发领域,实际上这种方式可认为是内部开发和外包开发的组合,也可认为是开源软件开发模式用于私有软件的发展。
美国TopCoder公司采用了竞争性群体软件开发模式,目前,已有25万名开发人员加入到其开发社区中。美国在线(AOL)委托它开发通信后端系统,它仅任命两名员工作为设计师和项目经理,然后,将系统分解为52个部分交由社区人员来完成。
如果按以往传统软件开发模式进行的话,就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完成项目,但采用“众包”模式之后,项目仅用了五个月的时间就结束了,而且最终产品的功能完全达到了客户要求。
2 信息产业的整合趋势
由于美国苹果公司巨大的商业成功,导致了最近IT业界非常关注其垂直整合模式。因此,人们禁不住要问:对于新一代的电子信息产业而言,产业链的垂直整合模式,是否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所谓垂直整合(Vertical Integration),是一种提高或降低公司对于其投入和产出分配控制水平的方法,也即公司对其生产投入、产品或服务分配的控制程度[4]。
垂直整合有两种类型:即后向整合(Backward Integration)与前向整合(Forward Integration)。一个公司对于其生产投入的控制被称之为后向整合,对其产出分配的控制则被称之为前向整合。
如果公司将其供应商或经销商的价值链整合进自己的价值链中,则被称之为完全垂直整合(Full Vertical Integration)。通过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可以有效整合资源、完善产品开发。
在计算机发展早期,即主机(大型机和小型机)时期,其产业链是垂直整合,即各家主机自成系统、互不兼容,IBM、DEC等就是这种模式的代表。
然而,在计算机发展到了PC时期,专业化的分工越来越明显,产业链又形成了水平整合,即一个公司往往只从事产业链中某一个环节,而每个环节只有领头的二、三家公司能有较好的利润。产业链的整合,促使PC向商品化方向发展,而且越来越同质化。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兴起之后,以苹果公司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企业,逐步将其产业链再次扩展为垂直整合模式,并迅速上升为全球头号高技术企业,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公司竞相效法,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新一轮垂直整合趋势。
产业链从垂直到水平再到垂直,呈现出一个螺旋式的发展态势。但与过去相比,现在的垂直整合却包含了更大范围,它以一、二个企业为中心,可以整合上下游生产链中的更多环节,可以纳入更多企业,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使技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逐步演变为生态系统的竞争。
苹果公司是全世界垂直整合最彻底的公司:从硬件到软件,从在线销售到零售店销售,不仅销售机器,而且销售内容(如iTunes、音乐电影、iBooks、电子书等),从系统到应用(App Store),从终端客户服务到“云”服务不一而足。
苹果公司通过垂直整合,建立起了一个围绕它私有标准的、封闭的生态系统,锁定了一个规模超大的忠诚客户群,完全达到了获取高额利润的目的(图3)。
苹果公司让产品和服务具有独特的功能、用户体验和强大的品牌效应。具备对产业链的高度控制,供应商对它高度依赖,不得不接受一些苛刻的要求。
苹果公司垂直整合的成功,引发了业界竞相模仿,但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能复制那样的成功。
苹果公司垂直整合的成功因素有几方面:
⑴ 拥有核心知识产权,包括系统设计、芯片和软件等;
⑵ 营造完善的产业链生态系统,包括内容、应用开发和云服务;
⑶ 具有全球专卖店行销渠道;
⑷ 形成能掌控外包厂商的庞大规模,以及具备多年的管理经验等。
世界上的其他公司,大多不具备苹果公司那样的条件。此外,目前移动智能终端市场尚未商品化,也有可能借助垂直整合而获益。
然而,一旦市场差异化降低而趋向商品化、同质化,这时,专业化模式的水平整合可能对大多数公司更有意义。
垂直整合模式让大企业能够主导供应链和创新,但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创新。
3 新业态下的应对思考
3.1 加大产业化的支持力度
我国在发展信息产业和电子产业的过程中,一定要吸取日本电子业受挫的教训,彻底扭转重硬轻软观念,在推进信息化建设、云计算等建设中,要极大地增加软件和服务的投入比例。
以创新驱动为指导,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明确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能依靠自主创新发展,特别要推进自主核心技术的产业化,提供包括市场支持在内的各种支持政策[5-6]。
3.2 信息安全是重中之重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几乎所有领域的安全都以信息安全为基础。面对日益严峻的信息安全形势,信息安全已上升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任何信息技术发达的国家,都会对信息安全予以高度重视,都将信息安全、网络空间安全提升到战略层面上。
信息安全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制度建设、标准、管理、技术等诸多方面;保障信息安全也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3.3 核心技术要自主可控
现代软硬件技术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对于这样规模的复杂系统,采用“黑盒测试”方法已经很难确保其没有漏洞或后门。另外,软件的使用离不开认证、升级、维护,如果这些工作都由国外远程操控,信息安全必然成为一句空话。
只有将软硬件和服务核心做到自主,才能根据需求不断增强其安全性,才能达到可控,这是保障信息安全、网络空间安全的必要条件。
4 结束语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国家大力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但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将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趋势。对此我们应予以高度关注,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电子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毋庸置疑,但由于目前世界范圍内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影响经济市场变化的因素也必将过多。因此,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也将会一波三折、风云莫测。
然而,只有全面认清电子信息产业全球层面上的发展趋势,才能把握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点,才会做好长远的产业布局与战略规划,让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列车驶入快速轨道。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胡仁辉.探究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的困境与对策[J].
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2016.12:106-108
[2] 艾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5.1:
49-52
[3] 杨清林.浅析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创新的能力[J].电子制作,
2013,19:259-261
[4] 姜书艳,唐浩雨,卢俊达,等.摩尔定律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J].
教育教学论坛,2014,23:170-171
[5] 丽娜.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历程与发展现状分析[J].电子
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8:263-264
[6] 许爱萍,林志刚,沈英莉.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困境及
对策析[J].企业经济,2014.10:1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