貔貅舞研究

2017-07-20 10:57朱小芳杨晓生曾文华蔡建超
武术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

朱小芳+杨晓生+曾文华+蔡建超

摘 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实地考察法對增城“貔貅舞”的起源发展、表演程式和价值等进行分析,旨在为增城“貔貅舞”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方法和途径。研究得出:增城“貔貅舞”的历史悠久,具有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等;但由于硬件设施严重滞后;资金短缺;政府相关部门保护力度薄弱等,使“貔貅舞”的传承和发展面临危险。建议:政府加大对貔貅舞的扶持力度;借助“貔貅舞”成功申遗的优势,扩大民族传统体育的知名度和保护力度;将“貔貅舞”作为特色教育课程,引入中小学课堂;以体育旅游产业带动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增城貔貅舞 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4—0095—03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池岭村地处增城区粤北山区,环境山清水秀,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种类多,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价值。而貔貅舞这项被誉为“增城三宝”的三大民间工艺和表演之一,在2007年列入第二批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虽然增城“貔貅舞”已被列为非遗项目,但在传承和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这项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值得我们探讨。

1 增城“貔貅舞”的起源渊源与历史传说

1.1 增城“貔貅舞”的起源

貔貅舞是增城当地客家人的传统舞蹈节目,又称“舞客家猫”“舞客家狮”“舞醒狮”。它被人们认为是招财的吉祥兽,故与僻邪的舞麒麟、舞狮一起,成为当地客家人在新春佳节或其它喜庆节目里,祈求吉祥幸福的一种民间文艺活动。目前,关于增城貔貅舞的起源,民间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它兴起于明末,二是说它起源于清乾隆年间,即正好是增城客家人大批迁入增城的年代,距今约270年[1]。

1.2 增城“貔貅舞”的历史传说

增城“貔貅舞”有一个历史传说,其情节来源于《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相传唐僧师徒取经路过一客家山村,见瘟疫流行,却苦无救助之法。当晚,观音菩萨降临,交给唐僧仙草一枝,蒲扇一把,吩咐他往昆仑山找貔貅相助,瘟疫即可解除。唐僧依照吩咐,让孙悟空、沙和尚前往昆仑山找貔貅。两人登上昆仑山,用仙草挑逗神兽,用蒲扇驯其天威,终于领得貔貅下山进村驱病魔除孽障。客家村民得救脱苦难,从此貔貅便成为民间供奉和敬仰的一种神兽[2]。

2 增城“貔貅舞”的发展

笔者通过访谈当代老艺人得知,增城“貔貅舞”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为鼎盛时期、衰落期和回复与发展期。

2.1 鼎盛时期(50 年代-70年代初)

20世纪50年代到70 年代初是增城“貔貅舞”的鼎盛时期,这是因为当时的“貔貅舞”表演不受性别歧视,男女都可参加。此外,那时的舞貔貅是维系客家各宗族间和谐相处的重要纽带。

2.2 衰落期(文革时期)

文化大革命时期,艺术萧条,政府干预活动的开展,貔貅舞顶着一个“封建迷信”的帽子很快消沉下去[3]。由于貔貅舞活动的开展明显受到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限制,所以其发展逐渐走向衰落甚至濒临危亡。

2.3 恢复与发展时期(2005年至今)

直到2005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增城区才成立了貔貅队,开始排练已濒临失传的貔貅舞,使其得以恢复和发展。现今,每逢喜事、年节甚至开店铺、建新房等,人们都喜欢用舞貔貅的节目来表达喜庆吉祥、祈求好运、五谷丰登和生活消费的美好愿望。

3 增城“貔貅舞”的特征及表演过程

3.1 增城“貔貅舞”的特征

与其它地方相比,增城貔貅舞的特点非常鲜明。第一,道具外形独特。除了长长的“猫身”,它圆圆的脑袋却有一张猴脸,远看像一个猫头。第二,“猫头”的制作材料以泥巴和纸张为主,程序较为简单。第三,增城貔貅舞的角色多样化,有貔貅、大头佛、猴子。第四,增城“貔貅舞”中的貔貅,即客家猫,有性别之分。通常,如果出现一只“大猫”和一只“小猫”,则代表“猫妈”和“猫仔”;若只有一只“猫”出现,则是“猫公”。第五,增城“貔貅舞”的表演过程特色鲜明。每场戏之前都有“打四门”,即拜四方土地神的仪式[2]。

3.2 增城“貔貅舞”的表演过程

貔貅舞表演融合武术形成其专有的特色。笔者在现场看到,表演中,两只“猫头狮”有时静如处子,有时动如脱兔;大头佛憨态可掬,舞步慢条斯理;黄脸猴机灵活泼,一会儿挑逗大头佛,一会儿戏耍貔貅,驼背佛两腿一跨,蹲着马步就上场了,因为他老被欺侮,摔跟头就成了最经典的动作,但两只狮子在他面前却非常驯服,由他引上场后就蹲在貔貅两边看表演。舞蹈中虽有“抢青”的场景,但也有“还青”的过程,整个舞蹈有嬉闹游戏,却没有打斗,人与兽和谐相处,现场气氛热闹、祥和。后来,“舞猫头狮”又加入了武术兵器表演环节,从最先的单人表演拳脚功夫,到后来的刀叉棍棒等兵器与双人对打的表演,特别是双人兵器对垒中的准、精技巧更是得到村民的喜爱。

舞貔貅的伴奏乐器主要有架子鼓、锣和饶,其中鼓是主要乐器。鼓手是狮队指挥,表演根据锣鼓点的节奏进行。狮队行进、开盘、出狮门、拜四门、武术表演、猴子上架都有不同的锣鼓点。

4 增城“貔貅舞”的价值

4.1 文化价值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4]。貔貅舞作为增城客家人特有的传统表演节目,是广东客家文化的代表之作,反映出广州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

4.2 社会价值

体育运动可以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气氛,有利于社会的良性运行[5]。增城区中新镇池岭村是个交通、经济比较落后的山区,人们平日里忙于农活,因此彼此间交流的机会较少。而“貔貅舞”是池岭村的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人们通过参加这一活动,能够缓解各种压力,增加相互间的交流,增强社会交往的能力。从整体上看,增城“貔貅舞”承载着当地客家人的古朴民俗风情,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价值,是客家各宗族间和谐相处的重要纽带之一。

4.3 健身价值

舞貔貅看似与舞狮无异,唯一最大的区别是要求表演者有着扎实的武术功底。舞貔貅不仅可以提高人体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素质,而且还可以提高人体的心肺功能。表演者灵活的双腿,步伐豪迈而粗犷,充满了力量与活力。上肢动作丰富多彩,可手持蒲扇,一撮树叶等装饰物,配合各种花样的碎步、交叉步等动作,动作节奏性强,手脚协调并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把艺术与体育健身融为一体。通过舞貔貅的练习,能有效地培养人们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练习者的运动节奏感、协调性、灵敏性等,富有很强的健身价值。

5 增城“貔貅舞”在传承与发展中的困境

5.1 硬件设施严重滞后

一般来说,参加表演的队伍衣着、道具等应该是比较齐全的。但笔者在现场看到,表演貔貅舞所用的道具、设施设备较为陈旧和简陋。通过访谈负责现场指导的郭杨忠得知,他们以前表演“貔貅舞”没有统一服装,直到去年才穿上了简陋的表演服。这可以说明,硬件设施的严重滞后阻滞了增城“貔貅舞”的发展。

5.2 资金短缺

据老艺人介绍,舞貔貅全套内容表演完毕大约需要两个小时,表演者有深厚的武术功底。目前,懂得貔貅制作和表演技艺的村民人数不多,且基本都已年过花甲。同时,由于收入非常微薄,年轻人不愿意学习此项表演。此外,虽然增城区中新镇池领村貔貅队是新近建立的一个表演队伍,但因缺乏经费,演出机会少,且外界对其的关心和支持鲜有,所以该队成员开始对前途产生怀疑,进而导致增城“貔貅舞”面临失传的危险。

5.3 政府相关部门保护力度薄弱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为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而提出来的一项明智之举,它在抢救、挖掘与保护我国优秀传统民俗体育文化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6]。随着国家、政府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关注度的提高,增城“貔貅舞”这项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于2007年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这个角度讲,增城“貔貅舞”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理应得到较好的保护与传承。然而,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政府对其的保护与传承还是停留在相关制度和观念上,并未付诸于行动,因此增城“貔貅舞”的发展前景令人堪忧。

6 民族传统体育“貔貅舞”的发展策略

6.1 加强政府的扶持力度

由于资金缺乏,加上增城区中新镇池岭村是一个偏远的贫困村,村里没有集体经济收入,要添置一些新道具仍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对活动的资金投入,对池岭村这项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给予支持与帮助,以确保其能正常的开展。首先,政府可以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加大“貔貅舞”活动的宣传,确保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氛围。其次,在硬件设施上提供保障,目前民族传统体育的活动场所、服装、道具等都应列入基层政府支援的范围内。

6.2 借助“貔貅舞”成功申遗的优势,扩大民族传统体育的知名度和保护力度

借助广东省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增城区各部门应抓紧对“貔貅舞”进行文化资源的整理、抢救和开发利用,充分利用其优势,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可以采取政府承办、公司经营的模式,举办以貔貅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大型活动,如“貔貅舞”文化节、“貔貅舞”比赛等,以扩大民族传统体育的知名度和保护力度。

6.3 将“貔貅舞”作为特色教育课程,引入中小学课堂

学校是传播知识的最佳途径。将“貔貅舞”作为特色教育课程,引入到当地中学小学的里面,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它、接触它,一方面可以丰富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并理解民族传统体育,培养出更多专门的民族传统体育人才,从而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奠定基础。

6.4 以体育旅游产业带动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

文化从属于意识形态,是經济社会发展的无形资本[7]。“貔貅舞”这一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性、健身性、观赏性使得其成为增城文化旅游中的重要内容和亮点。相关政府部门应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相结合,发挥文化旅游对消费的促进作用[8],使文化遗产在利用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如增城的旅游文化部门可以将当地的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景点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以带动旅游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增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

7 结语

增城“貔貅舞”是一项富有客家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具有丰富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但也应看到它在传承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进行反思和采取实际行动,努力提取增城“貔貅舞”这项民族传统体育的优秀元素,将其融入现代体育中,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广州市增城区人民政府网.貔貅舞[EB/OL].http:// www.zengcheng.gov.cn/

[2]貔貅舞.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

[3]吴妙园,邱伯聪.地方视域下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以“舞貔貅”个案为例[J].体育师友,2015.

[4]谭东辉.客家“抢打轿”的传统体育文化特征与价值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2010(02):149-152.

[5]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30.

[6]张玉菊.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D].赣州:赣南师范学院,2013.

[7]蔡志荣.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J].西北民族研究,2012(1):208-211,188.

[8]中国共产党新闻.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EB/OL].http://cpc.people.com.cn/.

On Pixiu Dance

Zhu Xiaofang1 Yang Xiaosheng1 Zeng Wenhua1 Cai Jianchao2

(1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China;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the literature review, Interview method and field research method to analyze the origin, the development, the performance program and the value of Pixiu (Zengchengs mythical wild animal) dance, in order to provide ways to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Pixiu dance. The conclusions include: it has a long history and cultural value, social value, etc. Because of the lagging in hardware facilities, the shortage of funds, weak protection of the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 its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are at risk. Suggestion: the government should enforce the support to the Pixiu dance; take advantage of the "Pixiu Dance" in support successfully to appliying for the list of world heritage; expand the national tradition sports awareness and protection; introduce it into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classroom as a characteristic education course; to stimulate the spread of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by sports tourism industry.

Keywords:Traditional sports Pixiu danc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猜你喜欢
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苗族鼓舞的传承及发展探讨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吉林省区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与跳跃投掷类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