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君+熊珍
摘 要:明代贵州水西、广西思田、湖南永顺诸土司地,战略地位甚为重要,朝廷经营得当与否,关涉西南稳定。明初对其推行了“轻言改流”“道在得人”“重在不叛”的经营方略,缓解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促进了明朝边防建设。明英宗后,朝政变乱,经营不善,土司与明廷冲突时有发生,如何治理成了明朝之急务。对此,大儒王阳明在贵州、广西任职期间,创新使用前朝教化土司诸策,成功化解了水西、思田之叛,其经验教训值得学界关注。重温王阳明经营西南民族地区的这段历史,对深化土司制度、改土归流以及王学研究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王阳明 土司制度 改土归流 道在得人
中图分类号:K2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7)02-4-15
近年来,土司学、王学研究引起了历史学、民族学、边疆学、考古学诸学科学者的重视,产出成果颇夥,然将两者合并一起做探讨的并不多见。土司制度始置于元朝,明清沿袭,该制度将西南地方民族首领,直接纳入王朝职官加以规范管理,对稳定地方与中央关系、祖国统一曾发挥了积极作用。“王学”乃王阳明思想及其阳明后学等统称,涉及其哲学、地方治理诸多方面。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学界多关注王阳明哲学思想,而对其地方治理思想与实践尤关注不够,本文所要探讨的王阳明对西南民族地区的经营就是一例。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年少时,对明朝北部边患,提出了“筹边八策”1。其后于明正德、嘉靖年间任职贵州、广西等地,创新使用前朝教化土司之策,化解了水西、思田诸土司之乱,支持了明朝的边防建设,其经验教训值得学界重视。为深化这一题域,本文以王阳明对水西、思田、永顺诸土司经营为突破口,从诸土司与明朝关系、王阳明对其经营及影响等方面加以說明,以求教学界方家。
一、水西、思田、永顺诸土司与明朝关系概略
我国西南范围涉及今四川、云南、贵州、重庆、广西及其毗邻地带。这一地区地理环境复杂,生态系统多样,民族群体众多。历史上,因远离中原王朝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朝廷对此多取“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羁縻之策。元明清时期,在此置土司制度,直接将各民族头领纳入王朝职官加以规范管理1,对西南民族地区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贵州水西、广西思田、湖南永顺等西南大土司,其领地战略地位甚为重要,为明王朝重视。正德、嘉靖年间,在西南任职的王阳明创新采用前朝教化土司之策,化解了水西、思田之叛,维护了王朝形象,稳定了西南民族地区的统治。然要弄清王阳明这样做的缘由,从边疆学的角度梳理明朝与土司关系就甚为重要了。
(一)贵州水西土司与明朝关系:贵州位处西南腹地,西接滇、蜀,东连荆、粤,间有湖广经黔入滇道直通云南,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民国)《贵州通志》卷二载,“贵州四面皆夷,中路一线,实滇南出入门户也。黔之设,专为滇设,无黔则无滇矣”。“中路一线”,指湖广经黔入滇之道。当时西南的情势表明,要维持云南的稳定,就得经营好贵州。而要理解这句话的内涵,还得从元明两朝的西南局势讲起。西南位处长江、珠江中上游,在国家统一进程中具有重要军事战略地位。早在成吉思汗时代,元统治者就形成了通过西南建构弧形“包围”、灭亡南宋的构想。谋臣郭宝玉对元太祖言,“中原势大,不可忽也。西南诸蕃勇悍可用,宜先取之,藉以图金,必得志焉”2。忽必烈时将其成功付诸实践,完成了统一大业,为加强其统治,元代多派重臣把控这一地区。元亡后,退居北漠的后元仍与残留在西南的蒙古军事势力保持联系,威胁明朝稳定,具体见表1:
“乌蒙、乌撒、东川、芒部、建昌”皆土司名,范围涉及今黔西北、川西南、滇东北诸地,如这一区域地方势力倒向蒙古,明朝就会丧失长江上游地段。同时这一区域又与川西等地相连,其间亦多为元蒙残部军事势力,如盘踞四川建昌蒙古人月鲁帖木儿,在洪武年间公开反明,而临近的土司“诸酋阴附之”。如威龙州土知州月鲁帖木儿妻兄普习叛1。“打煎炉长河西土酋外附月鲁帖木儿、贾哈剌,不臣中国”2等等。查阅当代实测地图,沿此线继续北上就可达蒙古地,他们一旦互通信息,联手对付明朝,其明朝西部边防后果不可设想。清顾祖禹言,“我认为云南所以可为者,不在黔而在蜀,亦不在蜀之东南,而在蜀之西北3”。“蜀之西北”系明时蒙古军事势力之所在地。
为防蒙古各部南窜,稳定云南以及川西这一广大区域,明廷除了全力进行军事布防外,还得保持通滇驿道的畅达。古代进入云南的通道,大都从“藏彝走廊”入滇。但这传统的入滇通道,很容易被北方蒙古截断。于是,探寻一条不容易被其截断的入滇通道,就成了巩固西部内陆边防之急务。这条通道就是早已存在的湖广经黔入滇道,倘能扩展运转好这条国防生命线,势必会提升贵州的战略地位。故《明史》卷三一六《贵州土司》载,太祖治西南,“志已在黔,至成祖遂成之”。
土司为朝廷命官,有守土卫疆之责。就贵州言,大小土司甚多,其中水西土司为黔省大土司之一,该土司领地东接贵阳,西与云南、四川诸省交界,又位处湖广经黔入滇道的中西段,对于稳定云南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为明朝重视。明太祖在《平滇诏书》中称,“霭翠辈不尽服之,虽有云南不能守也”,“霭翠”,明初水西土司首领。当时为经营好水西土司,朝廷曾对鞭挞奢香、差点诱发川滇黔毗邻地带变乱的马晔进行严惩,并多次赏赐该土司,以求维持贵州的稳定。《明史》卷三一六《贵州土司》载,洪武初年,“霭翠死,妻奢香代袭。都督马晔欲尽灭诸罗,代以流官,故以事挞香,激为兵端。诸罗果怒,欲反”。洪武十七年,“奢香率所属来朝,并诉晔激变状,且愿效力开西鄙,世世保境。帝悦,赐香锦绮、珠翠、如竟冠、金环、袭衣,而召晔还,罪之”。此后对水西安的甚为赞赏,帝曰,“安的居水西,最为诚恪”。多次命礼部厚赏其使。一次“安的来朝,(朝廷)赐三品服并袭衣金带、白金三百两、钞五十锭”。洪武二十九年,“香死,朝廷遣使祭之”等。明朝对水西的重视程度“非他土司所敢望也”。为了使水西心悦诚服地归顺朝廷,朝廷对其有功子孙还授予高级流官职务4,参与省务工作。郭子章《黔记》卷五十六、田汝成《炎徼纪闻》卷三等载,“安贵荣者,霭翠之孙也”。“贵荣多智略,善兵,以从征香炉山加贵州布政司参政”。参政,即布政司的副职,官阶从三品。从朝廷对水西的重视可见,该土司曾对贵州地方社会的稳定、驿路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其间经验为后继者效仿。
(二)广西思田土司与明朝关系:广西属明时十三行省之一,省境北接贵州,东北、东南、南邻湖南、广东,西通云南,南屏交趾。境内山势险要,瘴疠横行,民族群体及土司众多,堪称难治。(清)《读史方舆纪要》卷一〇六载,“广西在五岭西偏,襟带三江,隄封甚广,然而外迫交趾,内患瑶、僮诸土司之顽梗,又数数见也。”值得一提的是,广西土司领地多与交趾接壤。元朝时,交趾与朝廷之间多次爆发过武装冲突5,因此要防范交趾侵扰,维护地方稳定,还得依靠土司力量。(明)苏濬云:“西南土司,与交州为邻,交人所以俯首顿颡不敢窥内地者,以土酋兵力足以制其死命也,若自弱其兵,自撤其障,恐中国边患甚于土司矣!6”(清)顾祖禹亦言,“夫西南土司,与交州为邻,交人不敢窥内地者,以土酋力足制之耳,而可自薄其藩垣哉?”1《清史稿》卷五一六《广西土司五》载,省内“瑶、僮多于汉人十倍,盘万山之中,踞三江之险。明时,因元之旧,多设土司,以资镇压”等等。
明朝初年,太祖征广西时,视桂东为稳定桂西之基地,而在桂西,因袭元朝的土司制度,奉行“威德同施”“威惠并行”之策,收到了明显实效。在维护地方稳定最为得力者当推田州土司岑瑛,该土司曾多次获朝廷嘉奖,具体见表2:
按:“都指挥同知”,官阶从三品。该项流官职务属实授,查该土司直到去世前,还处在流官任上,足见其对维护广西社会稳定贡献之大。近年来,有些学者对土司做流官抱怀疑态度,只要细致梳理文献,凭常理就可发现,土司是朝廷命官,当然也可授流官职衔,对此,应该引起学界注意。
(三)湖南永顺土司与明朝关系:湖南乃华中要地,省境西部地区崇山峻岭,民族众多,历史上亦堪为难治。《明史》卷三一〇《湖广土司》载,“湖南,古巫郡、黔中地也。其施州卫与永、保诸土司境,介于岳、辰、常德之西,与川东巴、夔相接壤,南通黔阳。谿峒深阻,易于寇盗,元末滋甚”。“永”,即永顺土司,该土司位处沅江支流酉水及其支流上,延佑七年置。“领州三,曰南渭,曰施溶,曰上谿;长官司六,曰腊惹洞,曰麦著黄洞,曰驴迟洞,曰施溶溪,曰白崖洞,曰田家洞”等。 范围东抵荆、湘,西通巴、蜀,南近辰阳,北距归峡,为四通五达之要地,是稳定湘鄂渝黔边境之重要力量,亦为朝廷重视。
值得一提的是,永顺土司为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明玉珍大夏政权统辖。归附明朝后,以示忠诚,不断向朝廷贡马及方物等。《明史》卷三一〇《湖广土司》载,洪武“九年,永顺宣慰彭添保遣其弟义保等贡马及方物,赐衣币有差。自是,每三年一入贡。永乐十六年,宣慰彭源之仲率土官部长六百六十七人贡马”。此外,该土司对于维护西南稳定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多次得到朝廷嘉獎,如“成化三年,兵部尚书程信请调永顺兵征都掌蛮。十三年以征苗功,命宣慰彭显英进散官一阶,……弘治七年,贵州奏平苗功,……进世麒阶昭勇将军。……十四年,世麒以北边有警,请帅土兵一万赴延绥助讨贼。……正德元年以世麒从征有功,赐红织金麒麟服”等等。
总之,鉴于西南特殊战略地位,明朝对土司执行的是“轻言改流”,推行“道在得人”,“使其能遵声教,无叛耳”的经营方略,在维护西部边疆稳定曾发挥了积极作用。然明英宗后,由于内政败乱,边务松弛,北部蒙古军事势力频频南下,东北满洲威逼明朝北境,倭寇侵扰东南沿海等1。亦在此时,西南部分土司离散心已显,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影响整个国防大局。在此形势下,朝廷特需能通透土司制度精神,又具有高超统治艺术的朝廷官员来加以经营,王阳明就是这样一位典型代表。
二、王阳明对水西、思田、永顺诸土司的经营
明英宗以后,内政变乱、边防松弛,北方蒙古军事势力再次越过西北防线,进入“藏彝走廊”区,通滇驿道战略地位,再次凸显。以前一贯忠于职守的土司,开始居功自傲、懈怠公务、玩忽职守的劣迹开始露头,如何经营成了明朝之急务。恰在这个时候,王阳明任职贵州、广西,他在吸取前朝治理土司经验基础上,创新使用教化诸策,化解了贵州水西、广西思田之叛,再次维护了西南稳定。
(一)三封书信,胜过十万雄兵:明朝中后期,由于三司长官对土司经营不善,“轻言归流”,部分土司对抗朝廷劣迹已显。如水西土司安贵荣居功自傲,除了与黔北播州土司争斗外,还鼓动水东土司属苗民攻打宋然,进而提出废“龙场九驿”诸多事宜,违背了明朝土司制度精神。此时,王阳明被贬为贵州龙场驿臣,面对水西安贵荣以上表现,巧借三封书信委婉揭露了安贵荣此用心的危害性,规劝其回到土司制度轨道中来,内容见表3:
资料来源:(明)王守仁:《王阳明全集》(中),吴光等编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 第984-985/884-886页。
从表3可见,安贵荣在与王阳明接触中,目的是希望给自己写一篇歌功颂德的文章,然王阳明借给水西土司安贵荣写《象祠祭》的机会,规劝安贵荣应向古时候的象学习,改过从新。最终说服了安贵荣遵从朝廷礼法,使得该土司叛逆之心得到收敛。其后安贵荣要废除“龙场九驿”,唆使宋然治下苗民叛乱,危害朝廷威严等事宜。王阳明从土司职责,以及安贵荣欲灭宋然计谋泄露等方面加以劝说,言辞恳切,证据确凿,使得安贵荣深悉其间的利害关系,最后出兵平息了叛乱。《武宗正德实录》卷一〇一载,“贵荣欲并然地,故诱阿杂等,复屡以然激变状上,冀令以安抚之,会阿杂党泄其情,官军进讨。贵荣惧,自率所部为之助”。可见,王阳明在坚持王朝制度性原则前提下,通过开导和规劝,使安贵荣重新回到遵纪守法的正道上来,达到西南政局的稳定,显示了其卓越的治边能力。
(二)行剿之患十,行抚之善十:嘉靖年间,由于地方流官轻言“改流“,诱发了广西思田土司为乱,朝廷多次征剿未果。《明史》卷三一八《广西土司二》载,“嘉靖六年,思恩、田州土酋卢苏、王受反。总督姚镆不能定”, 力言“改土归流”。惟王阳明深剖桂西思田土司为乱缘由及利害,认为“行剿之患十,行抚之善十”,具体内容见表4:
从表4可见,王阳明处理思田之叛,思路甚为明晰,就是要推行祖宗“道在得人”之法,反对激进改流。《明史》卷三一八亦载,“思、田久构祸,荼毒两省,已逾二年。兵力尽于哨守,民脂竭于转输,官吏疲于奔走。地方臲卼,如破坏之舟,漂泊风浪,覆溺在目,不待智者而知之矣。必欲穷兵雪愤,以歼一隅,无论不克,纵使克之,患且不测。况田州外捍交阯,内屏各郡,深山绝谷,瑶、僚盘据。使尽诛其人,异日虽欲改土为流,谁为编户?非惟自撤其籓篱,而拓土开疆以资邻敌,非计之得也1。”故王阳明认为,改土为流应“据理审时,详情度势,不急近功,再加远图。应抚应剿、或剿抚并行,不宜偏执;应土应流,与土流兼,尤在得人”等等。最后是王阳明 “数(苏、受)二人罪,杖而释之。亲入营,抚其众七万”。 王阳明成功教化广西思田土司案,也得到了地方官员和朝廷的认可。侍郎林富等人言,“田州界居南宁、泗城,交通云、贵、交阯,为备非一,不宜改设流官”等1。
平息思田土司后,为杜绝类似事件复发,王阳明又积极进行防御调整和用流官节制土官之策,《明史》卷一百九十五载,“八年,守仁于思、田既议设流官,又议移南丹卫于八寨,改思恩府城于荒田,改设凤化县治于三里,添设流官县于思龙,增筑五镇城堡于五屯。南丹卫设在宾州,既不足以遥制八寨,迁八寨又不得以还护宾州。为今日计,独上林之三里,守仁所议设县者,可迁南丹卫于此。夫设县则割宾州之地以益思恩,是顾彼而失此也。迁卫则扼八寨之吭以还护宾州,是一举而两得也。然不宜属田州,而仍属南宁为便。” 进而又言,“请复设流官,量割田州地,别立一州,以岑猛次子邦相为吏目,署州事,俟有功擢知州。而于田州置十九巡检司,以苏、受等任之,并受约束于流官知府。帝皆从之2。同时为防范田州土司岑猛子邦佐、邦彦、邦辅、邦相等争袭引发冲突,王阳明言,“邦相系猛正派,质貌厚重,堪继岑氏。故当时直谓猛子存者二人,亦所以正名慎始,杜后日之争也”。“疏上,如议行”等等。从王阳明处置思田土司事宜,不难看出,他在坚持土司制度原则的同时,还不失其变通,使用汉朝推恩之法,解除大土司对朝廷的危害,避免了一场大规模流血冲突,反映了他对西南推行土司制度精髓的把握3。
(三)世有六德,为土司楷模:王阳明与永顺土司的交往最早时间,现还无法详考,但可查证者当为嘉靖年间,王阳明平思田之叛时。《历代稽勋录》载,“嘉靖丁亥六年,先是广西思田惡目反,提督两广姚督御檄公兵士六千。本年秋八月,公至南宁府驻扎,闻兵威大振,叛首卢苏、王绶自愿投降。寻,兵部王尚书檄文开称浔州府地名牛场花、相黄岭等处贼叛,复调公父子率兵抵巢”4。 “公父子”,即永顺土司彭忠舜、彭翼南。王尚书,即王阳明。《明史》卷一九五《王守仁传》亦载,“嘉靖六年,思恩、田州土酋卢苏、王受反。总督姚镆不能定,乃诏守仁以原官兼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十二月,守仁抵浔州,会巡按御史石金定计招抚。悉散遣诸军,留永顺、保靖土兵数千,解甲休息”。 值得一提的是,在平思田叛乱中,“永顺兵多病死于南宁诸处。王守仁班师,为文祭之”。土司为朝廷命官,土司将士当然为朝廷将士,王阳明亲自撰写祭文以告慰永顺土司阵亡将士,反映了朝廷对土司的重视,不仅显示了朝廷威严,同时又教化诸土司,足见其对明代土司制度了解之精深。
其后,随着王阳明与永顺土司交往的加深,对其德行甚为赞扬。并作诗云,“宣慰彭明辅,忠勤晚益敦。归师当五月,冒暑净蛮氛。九月虽已老,报国意犹勤。五月动炎暑,回军立战勋。爱尔彭宗舜,少年多战功。从亲心已孝,报国意尤忠。”5(明)徐阶题《诰封昭毅将军陞授云南布政使北江彭公墓志铭》中亦言,“余初从阳明先生游,闲论天下世族贵盛而悠远者,先生因及永顺彭氏可以当之。余曰,‘何徵?先生曰,‘迩者两役思、田,宣慰世麒、明辅、宗舜三世咸徵,及和门日侍讲宅,吾见其敏而勤、富而义、贵而礼、严而和、入而孝、出而忠。夫学莫贵乎勤,利莫先于义,接人莫急于礼,驭众莫要于和,立身莫切于孝,报国莫大于忠。彭氏世有六德,恶得不贵盛而悠远乎?”“及余宦四方,总百揆,匡九有,凡天下世胄举得调度而甄别之,其不肆则骄、不削则危者多矣。若彭氏父子、祖孙相继而贤,而贵盛,而悠远,亦仅见者。然则先生昔者之言,不既徵哉!”6徐阶(1503-1584),明朝内阁大学士,内阁首辅。阳明先生与徐阶对永顺土司德行有如此高的评价,足见其可堪为西南土司楷模了。
(四)其他:王阳明教化水西、思田土司遵纪守法,对于西南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这一做法不是长策。在王阳明看来,仅靠开导土司是不够的,还应该加强教育,这样才能有利于地方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国家的统一。王阳明谪贬贵州龙场驿丞时,因俗化导诸少数民族,亲自至水西讲学,施教于龙场驿,收徒讲学,教育地方士子和少数民族子弟。在贵阳扶风山设立书院,定《教条示龙场诸生》,激励各族青年勤奋学习。王阳明在桂西平定思田土司叛乱和大藤峡瑶族起义后,认为思、田“风化之原,终不可缓”,建议于附近府州县学教官之内,令提学官“选委一员”,“暂领田州学事”,“听各学生徒之愿改田州府学及各处儒生之愿,来田州附籍入学者,皆令寄名其间。”“俟休养生息一二年之后,再将思、田学事推展开来”1。在思恩、田州、南宁设立书院,延师授业。2而在湘西地区,王阳明也有诸多弟子,较著者有吴鹤,他在今吉首创立了潕溪书院,该书院至今屹立在峒河北岸的鳌鱼山上(今属吉首大学师范学院),曾对湘西教育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王阳明对水西、思田、永顺诸土司经营的影响
土司乃元明清时期朝廷官员,他们拥有自己的私人武装,统治阶级处理的妥当与否会直接影响国家安危。王阳明创新使用前朝教化土司之法,暂时化解了水西、思田诸土司与朝廷的关系,使得他们听从征调,“奔走惟命”,为地方社会、边疆稳定、国家认同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地方稳定:贵州、广西、湖南湘西等地,民族群体众多,文化各异,要稳定这一地区,以促进王朝的国防建设,就得处理好与土司的关系。明正德年间,水东土司境阿贾、阿杂反宋然事件,在王阳明的督促下,安贵荣迅速平定了此次叛乱,一定程度稳定了贵州,亦安定了云南。从王阳明规劝安贵荣到“奢安之乱”间,水西安氏还频频给明朝贡马,以示忠诚。《武宗正德实录》卷一三〇载,“贵州宣慰使安万钟差人贡马,贺万寿圣节。赏彩缎,钞锭”。《世宗嘉靖实录》卷三三载,“贵州宣慰使應袭土舍安万镒差舍把安然等贡马”。 《世宗嘉靖实录》卷四五载,“贵州宣慰使安万钟妻奢播贡马”等等。万历年间,播州之乱,水西土司安疆臣还出兵平叛。《神宗万历实录》卷三四六载,万历二十八年四月乙丑,贵州宣慰司安疆臣奏,“播警方殷,会剿在即,谨陈忧谗畏讥之私以息群猜”。奉旨,“朝廷推诚布公,赏罚明信,微功必录,岂负忠义之臣。安疆臣奋忠讨逆,奉公灭私,朕方嘉悦,谁敢妄生谗毁,有何嫌疑?着他上紧进兵报效,毋得自生疑阻,成功之日,一依原格行赏”等等。
大藤峡位处黔江和郁江之交汇处,治理妥当与否,直接关系桂西地区的稳定。(清)《读史方舆纪要》卷一〇六载,“嘉靖初,断藤峡等处贼瑶上连八寨,下通仙台、花相等峒,盘亘三百里,流劫浔、梧上下,遂成大寇3”。王阳明在招抚思田土司后,利用思田土司打通了大藤峡,加强了桂东和桂西的联系,对于桂西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明史》卷一九五《王守仁传》载,大藤峡“诸瑶为患积年,初尝用兵数十万,仅得一田州,旋复召寇。守仁片言驰谕,思、田稽首。至八寨、断藤峡贼,阻深岩绝冈,国初以来未有轻议剿者,今一举荡平,若拉枯朽。议者乃言守仁受命征思、田,不受命征八寨。夫大夫出疆,有可以安国家,利社稷,专之可也,况守仁固承诏得便宜从事者乎?守仁讨平叛籓,忌者诬以初同贼谋,又诬其辇载金帛。当时大臣杨廷和、乔宇饰成其事,至今未白。夫忠如守仁,有功如守仁,一屈于江西,再屈于两广。臣恐劳臣灰心,将士解体,后此疆圉有事,谁复为陛下任之!”
总而言之,王阳明教化安抚土司之策,对于西南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其后由于朝廷经营不得善策,诱发了“奢安之乱”,对明朝危害甚大。一直到康熙年间,吴三桂对水西土司的改土归流才最终得以解决。
(二)抗倭与抗辽:西南土司乃维护边疆稳定的重要力量。明朝中后期,倭寇频频犯我东南海疆1,东北满洲也威逼明朝统治。此时的明朝,几无可用之兵,西南土司武装成了朝廷的倚重。王阳明云,明朝中后期,“军政日坏,上无可任之将,下无可用之兵,一有警急,必须倚调土官狼兵”2。《明史》卷三百十载,“嘉靖三十三年冬,调永顺土兵协剿倭贼于苏、松。明年,永顺宣慰彭翼南统兵三千,致仕宣慰彭明辅统兵二千,俱会于松江。时保靖兵败贼于石塘湾。永顺兵邀击,贼奔王江泾,大溃。保靖兵最,永顺次之,帝降敕奖励,各赐银币,翼南赐三品服”。明人徐阶在《诰封昭毅将军陞授云南布政使北江彭公墓志铭》中亦云,“嘉靖乙卯丙辰,倭寇祸我东南极惨。侯以弱冠膺命,提兵两平定之。吴越闽广至今蒙其福”3等。田州土司岑猛的妻子瓦氏,亦于嘉靖年间,率狼兵到东南沿海抗倭,并因平倭有功,还被嘉靖帝封为二品夫人。《明史》卷三百十八《广西土司二》载,嘉靖三十四年,“田州土官妇瓦氏以狼兵应调至苏州剿倭,隶于总兵俞大猷麾下。以杀贼多,诏赏瓦氏及其孙男岑大寿、大禄银币,余令军门奖赏”4等。
明初,东北地区曾是残元势力据点之一。明朝统一东北后,兀良哈蒙古仍然留居于此,与鞑靼、瓦拉蒙古继续威胁明朝统治,但因朝廷经营有方,东北社会总体稳定。明朝中后期,东北女真军事势力迅速发展,常与明朝发生军事冲突。对此,朝廷也曾多征调土司兵防守。《明史》卷三百十《湖广土司》载,万历二十五年,“东事棘,调永顺兵万人赴援。宣慰彭元锦请自备衣粮听调”。“三十八年赐元锦都指挥衔,给蟒衣一袭,妻汪氏封夫人”。万历四十七年,永顺宣慰元锦率兵援辽,“四十八年进元锦都督佥事”等。
(三)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王阳明曾语,西南“之民方若未琢之璞,未绳之木,虽粗粝顽梗,二椎斧上有施也,安可陋之”。“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不中不节,卒未免于陋之名,则亦不讲于是耳。然此不损于其质也。”以上资料表明,王阳明注意到了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差异,但认为,人心皆善同,只要教化有方,就能达到边疆民族对中原文化的认同。就中国古代言,对国家认同,一定程度上体现在对儒家文化的认同上。王阳明乃儒家文化的重要代表,其思想在民族地区的传播,并被其接受,当为国家认同的内容之一。王阳明在贵州、广西、湖南等地讲学,传播内地传统文化,为各民族尊重。贵州提学副使毛科主动邀请王阳明到文明书院讲学。席书以师礼事王阳明,请其主文明书院讲席。王阳明在贵州三年,先后讲学修文龙岗书院、贵阳文明书院等,在贵州培养了一大批嫡传弟子,如陈文学、汤伯元、叶子苍、孙应鳌、邹元标等,最终形成了黔中王门地域学派,影响很大。
(明)贵州监察御史王杏在《新建阳明书院记》中言,阳明“先生抵龙场,履若中土,居职之暇,训诲诸夷。士类感慕者云集听讲,居民环聚而观如堵焉,士习用变。意者文教将暨遐方,天假先生行以振起之乎 嘉靖甲午,予奉圣天子命出按贵州,每行部闻歌声,蔼蔼如越音。予问之士民,对曰,‘龙场王夫子遗化也。且谓夫子教化深入人心,今虽往矣,岁时思慕,有亲到龙场奉祀者,有遥拜而祀者5。”在修文阳明洞,水西土司安国亨题字“阳明先生遗爱处”。道光时,修建在纳雍县城东北面乐治镇杨家湾村的宣慰庙,就供奉有王阳明的灵位。而在广西南宁,至今还尚存多处王阳明先生的遗址,如现存于南宁市人民公园镇宁炮台内的线刻王阳明全身坐像碑,刻像冠服肃然,神态自若。青秀山上有阳明洞,石壁上镌有“阳明先生过化之地”,落款为“大明嘉靖四十年闰五月吉日左江兵备佥事门生欧阳瑜”等6。
四、余论
王阳明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从他对水西、永顺、思田诸土司的教化之策,足见其对土司制度理解之精当。故重温王阳明经营西南民族地区的这段历史,可以深化对土司制度的认识。近年来,一些学者凡提到土司制度,就异口同声批评土司制度,批评土司,其实土司制度只须运用得法,完善制度中的不足,亦能为民族地区的稳定发挥作用。(民国)吴鼎昌在《花溪闲笔》中言,“地方得一廉能之吏,贤于十万甲兵”。故要加强土司学研究,以下问题还得引起学界注意:
(一)加强土司史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近年来,土司问题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这与学人所处的时代以及史料收集直接关联。土司资料涉及范围甚广,除档案、正史、方志等文献外,还包括乡土文献,田野调查以及考古资料,只有通过以上不同史料的规模搜集,仔细堪比,找出其间问题所在,才可能真正推动土司学研究,也才可能对外国学人以及受外国学人研究影响的部分学人对土司制度研究的偏见,作出学理澄清。
(二)加强元明清時期当事人对土司、土司制度认识的研究:元明清时期与土司制度相关的当事人包括最高统治者、政府各级官员、汉族文人以及各土司本身及其当时所有人,以上诸人都为土司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加强他们历史的研究,对于学界重新认识土司制度、土司诸问题能提供新的思考,纠正因为材料关照不够所存在的偏颇。
(三)重视土司学理论的研究:从目前土司学研究成果看,多关注土司学研究规范、土司遗产、改土归流、土司制度诸多方面,系统全面阐述土司学研究的理论专著和文章甚少,这与当前学界对土司制度研究存在的偏差直接关联,学界呼吁土司学理论层面研究新成果诞生。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A Study on the Operation and Influence of Wang Yangming on the Ethnic Areas in Southwest China
——To many Tusi of shui xi, Si Tian, Yong Shun as the center Ma Guojun Xiong Zhen
Abstract: In the Ming Dynasty, many territory of Tusi in Shuixi of Guizhou, Si Tian of Guangxi, Yongshun of Hunan. These places have an important strategic position. The Ming Dynasty of the operation of Tusi was related to the stability of the southwest frontier. The early years of the Ming Dynasty implement strategy of getting the support of the people and maintains stability. This strategy relieves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Tusi of local contradictions and Promoted the border construction of the Ming Dynasty. After Yingzong , an emperor of Ming Dynasty, many things have changed, for example, management of the Ssouthwest of China is poor, Southwest Tusi of China is often a conflict between the Ming Dynasty. So, How to govern the Southwest of China is a matter of great concern to the Ming Dynasty. To address the problem above, Wang Yangming, a Confucian in the Ming Dynasty, during which period,hold a post in Guizhou and Guangxi, he innovates the educational strategy of Tusi in the Yuan Dynasty. And he succeeded in solving the Tusi Uprising of Shuixi and Sien. This experience is great value. Study on Wang Yangmings strategy of managing ethnic minorities in Southwest China, this matter has a positive role in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he Tusi system, Bureaucratization of native officers and the study of Wang.
Key words: Wang Yangming; Tusi system; Bureaucratization of native officers; Getting the support of the people
责任编辑:林建曾
作者简介:马国君,1977年生,男,苗族,湖南麻阳人,博士,教授,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中组部“西部之光”南开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边疆民族史、边政史、环境史研究。
熊珍,1990年生, 女,苗族,贵州息烽人,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中国古代史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西南民族史研究。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明清时期土司制度与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研究(课题号:16BMZ021)”阶段性成果之一。
1 王阳明《陈言边务疏》,见《明经世文编》(二),中华书局,1962年,第1242-1246页。
1 龚荫《元明清两广两湖土司概说》,《广西民族研究》,1992年第四期。
2 (明)宋濂等《元史》卷一四九《郭宝玉列传》,中华书局,1976年,第3521页。
1 李宗放《明代四川蒙古族历史和演变略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四期。
2(清)張廷玉等《明史》卷三百三十一《西域三》,中华书局,1974,第8592页。
3(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十),中华书局,2005, 第5026页。
4 马国君《明代土司出任流官的途径、原因及特点研究》,《广西民族研究》,2015年第六期。
5(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三二一《外国二》,中华书局,1974,第9321页。
6 (明)苏濬《土司志》,见《粤西文载校点》(一),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第295页。
1 (清)顾祖禹著:《读史方舆纪要》卷一百六《广西一》,中华书局,2005年,第4805页。
1 马国君等《从明朝的边防形势看王阳明的“北方南化”思想及实践》,《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第五期。
1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三百十八《广西土司二》,中华书局,1974,第8251页。
1(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三百十八《广西土司二》,中华书局,1974年,第8252页。
2(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一百九十五《王守仁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5166-5167页。
3(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三百十《土司》,中华书局,1974年,第7981页。
4(明)刘继先撰,(清)彭肇植传抄:《历代稽勋录笺正》,游俊笺正,贵州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25页。
5(明)王守仁:《王阳明全集》(中),吴光等编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第879页。
6 瞿州莲等:《金石铭文中的历史记忆:永顺土司金石铭文整理研究.》,民族出版社,2014年,第219-220页。
1(明)王守仁:《王阳明全集》(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第520页。
2 黄震:《王阳明“心学”在少数民族地区形成以及运用和推广》,《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会版),2012年第四期。
3(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一百十一《广西一》,中华书局,2005年,第4808页。
1(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九十一《海防》,中华书局,1974年,第2244页。
2 王阳明:《赴任谢恩遂膚见疏》,见《明经世文编》(二),中华书局,1962年,第1274页。
3 瞿州莲等:《金石铭文中的历史记忆:永顺土司金石铭文整理研究》,民族出版社,2014年,第220页。
4(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三百十八《广西土司二》,中华书局,1974年,第8253页。
5(嘉靖)《贵州通志》卷六《学校》。
6 黄震:《王阳明“心学”在少数民族地区形成以及运用和推广》,《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12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