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形成过程、内容体系及践行路径

2017-07-20 08:56
观察与思考 2017年8期
关键词:理念绿色生态

渠 长 根 曹 国 娇

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形成过程、内容体系及践行路径

渠 长 根 曹 国 娇

绿色发展理念是习近平同志关于治国理政的重要创新性思想之一。习近平的绿色发展理念形成经历了萌芽、发展和成熟三个时期,并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发展的“绿色化”,特别是习近平同志的一系列论断,使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具有时代特征、以人为本的新理念。践行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是关键,也离不开严格的体制机制与法治保障,更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它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习近平 绿色发展 形成过程 内容体系 践行路径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明确指出今后要“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新华网,2015年11月3日。。绿色发展理念不仅关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涉及民生问题,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对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研究和探讨,有利于深入理解这一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明确绿色发展理念的重大战略意义,从而增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

目前,学界对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研究已较为深入,②目前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有:迟全华:《从政治高度深刻认识绿色发展理念重大意义》,《光明日报》2016年4月10日;周晓敏:《绿色发展理念:习近平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丰富与发展》,《理论与改革》,2016年第9期;庄友刚:《准确把握绿色发展理念的科学规定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年第2期;向海英:《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哲学基础》,《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12期;苏亮乾:《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真善美意境》,《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焦艳:《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形成过程及内容探析》,《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6年第11期,等。同时也还有巨大的探讨空间,如现有成果对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整体性、系统性解读还不够,且研究的视角与方法较为单一。因此,本文尝试从形成过程、主要内容及践行路径等方面对绿色发展理念进行较全面的阐述,以期有益于学界的进一步讨论。

一、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形成过程

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过程。在从20世纪60年代的基层工作到现在担任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以来,他不断调研考察,认真总结经济社会建设的经验教训,并在实践中认真贯彻实施,从而为绿色发展理念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总的来说,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形成大致经历了萌芽、发展和成熟三个时期。

(一)绿色发展理念的萌芽

从1982年到2002年,习近平同志在河北省和福建省的基层工作时期,是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萌芽时期。由于受“文化大革命”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成为党和国家的重心。与此同时,受世界上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影响,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关系的认识日益增长。

1.“半城郊型”经济发展战略中的绿色发展念头

20世纪80年代初的河北省还未进行全面改革,正定县虽是北方地区的粮食高产县,但是很多老百姓的温饱都没得到解决,成为远近闻名的“高产穷县”。解决温饱、渴望富裕成为正定40万人民的共同心愿。

1982年到1985年,习近平同志任河北正定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3年时间,他带领正定人民摆脱了“高产穷县”的帽子,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为解决正定县的贫困,习近平同志通过实地考察调研以及听取各方专家的意见,在1984年提出了 “半城郊型”经济发展战略。这一战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树立大农业思想,建立合理、平衡的经济结构;强化发展商品生产的手段,加强协作和联营;发展农业、农村经济要有战略眼光,合理利用资源,保持良好生态环境,控制人口以求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①徐涓、彭钧:《发展“半城郊型”经济的特色实践——习近平在正定县发展“半城郊型”经济的实践成就及意义》,《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7年第2期。其中的“合理利用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体现出习近平同志在探索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开始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表明他已经开始注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正定县形成了“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效率高,生态和经济呈良性循环,开放式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②习近平:《知之深爱之切》,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24页。,逐步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长汀经验”中的绿色发展思想因子

从1985年到2002年10月,习近平同志主政福建,他将振兴林业作为福建的经济发展战略,“什么时候闽东的山都绿了,什么时候闽东就富裕了”,这一发展战略也是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萌芽的体现。林业的发展与绿色发展密切相关,林业符合绿色发展的要求,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对支撑绿色发展具有战略作用的基础产业,加快林业发展将直接推进绿色发展模式的实现。③戴广翠、张升:《绿色经济与林业发展.绿色经济与林业发展论》,《第六届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论坛论文集》,2011年11月17日。

福建省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山地丘陵,自然生态环境具有先天的脆弱性,再加上人地矛盾突出,水土流失严重,而长汀是福建水土流失面积最广的县区。从客家首府到生态首府,长汀的水土保持工作是福建生态省建设的缩影。

1999年习近平同志到长汀水土流失区考察后,强调要继续做好长汀水土治理工作,将长汀县百亩水土流失地综合治理列入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项目。在政府扶持与长汀百姓的努力下,“火焰山”变成了绿满山、果飘香的“花果山”。长汀“生态保护、生态富民、生态文明”的发展经验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旗帜,为如何从生态保护走上生态富民的道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半城郊型”经济发展战略和振兴林业的“长汀经验”都体现出习近平绿色发展的战略眼光与思维。在这一时期,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绿色发展的概念,但开始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已非常清晰,可以算作是绿色发展理念的萌芽时期。

(二)绿色发展理念的发展

主政浙江时期,习近平同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眼光与思维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主要表现为“八八战略”、“两山论”等重要思想的提出。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得以迅速发展。这也与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发展短板的总体形势直接相关。在此背景下我国于2003年提出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

2002年,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浙江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了“绿色浙江”的建设目标。2003年7月,习近平同志立足浙江省情,提出了 “八八战略”,指出要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区位、块状特色产业、生态以及人文等八方面的优势,促进浙江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浙江长期发展的总纲领。

2005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安吉县考察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并首次阐述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辩证关系。此后,在丽水市、杭州市等多地调研的基础上,习近平同志又从对立统一的角度进一步阐述了两者的辩证关系,即第一阶段是只追求金山银山,不考虑或很少考虑自然环境因素;第二阶段是人们意识到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开始保护绿水青山;第三阶段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们意识到绿水青山可以带来金山银山,生态优势可以变成经济优势。“两山论”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问题。针对扭曲的生产力观和政绩观,习近平同志指出“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经济增长是政绩,保护环境也是政绩”①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186页。。

在“两山论”思想的指导下,浙江实现了从绿色浙江建设、生态省建设到生态浙江建设再到“两美”浙江建设的不断突破,坚持建设生态浙江,标志着浙江省的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的高度,也标志着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进入一个新阶段。

(三)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成熟

2007年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是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完善成熟的时期。在十八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独立部分进行阐述,并在“两山论”的基础上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的目标。在此期间,习近平同志用一系列比喻阐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进一步丰富发展了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

绿色发展是“很大的政治”。2013年4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指出:“我们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仅仅作为经济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①迟全华:《从政治高度深刻认识绿色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光明日报》2016年4月10日。5月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又指出,要把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突出位置。这是从政治的高度阐述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不只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更应从政治的高度来理解绿色发展的重大意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生态环境是“公共产品”。2013年4月,习近平同志在海南考察工作时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②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36页。2015年4月,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指出:“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清的重要途径,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老百姓的生态需求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好的民生福祉,要坚持绿色发展,保护好生态环境,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的增长点,让老百姓能够切实地感受到绿色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③荣开明:《论绿色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观察与思考》,2016年第12期。

绿色发展构筑起“生命共同体”。2013年11月,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把“两山论”上升到系统论的高度,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④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2日。。“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的是各国同处一个世界,在谋求本国的发展同时要促进世界的共同发展。而“生命共同体”强调的是大自然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人类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而不是主宰自然。

生态环境如同“眼睛”和“生命”。2015年2月,在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同志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要着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环境。”⑤习近平:《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新华日报》2016年3月11日。保护眼睛和生命是我们生存的一种本能意识,同时我们要增强环保与绿色发展的意识,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形成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新时期以来,习近平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丰富了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提出了绿色发展是“很大的政治”,“公共产品”、“生命共同体”、“绿色银行”等一系列重要论断,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标志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成熟。

二、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内容体系

绿色发展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一种创新,是在不超过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不突破生态环境容量的基础上,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的发展模式。“绿色”是效率、环保、可持续,“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五个方面的发展。

(一)经济发展“绿色化”

即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走绿色发展道路。马克思将生产力划分为“劳动的自然生产力”和“劳动的社会生产力”,其中,“劳动的自然生产力,即劳动在无机界发现的生产力”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22页。,这种生产能力是自然界具有的能够生产物质财富的能力。因此,保护好生态环境能够间接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习近平同志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很好地说明这一点。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必须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改变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观念,自觉地推动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发展新道路。

(二)政治发展“生态化”

即净化政治生态环境,营造良好的从政氛围,建设廉洁政治。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会议上首次提出政治生态问题,“解决党内存在的种种难题,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135页。。政治生态是一种运用生态学的理论来揭示社会政治生活现象的概念,是指“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②杨绍华:《着力净化政治生态》,《光明日报》2016年5月3日。。政治生态中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是相互联系的,党风是政治生态的核心内容,对于政风与整个社会的风气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三)文化发展“绿色化”

即弘扬绿色文化,让绿色发展的价值观念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绿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弘扬的是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价值理念。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弘扬绿色文化,有助于提高全民的绿色环保意识,形成尊重自然与保护环境的价值观念与行为自觉,从而推进绿色发展大众化群众化。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先进的文化能够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在绿色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背景下,经济活动中所包含的绿色文化因素越多,其产品的文化含量以及产品附加值就会越高,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实力就越大。

(四)社会发展“绿色化”

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实现“绿色惠民”,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历史的发展告诫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971页。。人类的经济活动要在资源环境的承载力范围内,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实现普惠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绿色发展的价值目标之一。习近平同志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④《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107页。,生态环境的质量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人们的幸福指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因此,坚持绿色发展,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们生活质量的增长点,让老百姓感受到绿色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五)生态发展“绿色化”

即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的成就的同时,我们也积累了大量的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⑤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0日。当前,我国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以及对人民健康的影响已成为突出的民生问题,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还百姓一个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生活环境。另外,“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三大文明古国的消亡表明,生态文明建设与一个国家的兴亡有着密切的联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

三、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践行路径

贯彻落实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是一项系统的社会治理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协同合作,其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推进经济发展方式与结构的绿色化转型升级。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①荣开明:《论绿色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观察与思考》,2016年第12期。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面对资源短缺的短板,首先要转变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的传统生产方式,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其次,调整经济结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我国经济增速显著下降的原因是“供给失灵”,即传统产能严重过剩,资源配置效率低;居民的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消费与生产间脱节。②胡鞍钢、周绍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因此,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合理配置能源资源,积极解决传统产业过剩产能的问题,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重组。

第二,完善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合理有效地体制机制是推动绿色发展的内生机制。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体制机制的不完善、不健全。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把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纳入制度化的轨道。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制,把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相关指标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之中;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重点是建立生态文明目标体系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③荣开明:《论绿色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观察与思考》,2016年第12期。另外,要创新完善的市场机制,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进行市场机制创新,改革环境资源产权制度,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④参见中国梦与浙江实践课题组:《中国梦与浙江实践》(生态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23页。

第三,加强绿色发展的法治保障。要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产权法律制度,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⑤《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人民日报》2013年5月25日。,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为绿色发展提供根本的保证。要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强立法的科学性,要针对绿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增强立法的有效性。要加强对有关绿色发展的重大决策、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确保有关绿色发展的重大决策得到真正的执行。同时要加强对绿色发展的司法保护,要依照法律法规严格的惩治妨碍或破坏绿色发展的违法犯罪活动。

第四,全社会推行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马克思指出:“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命,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47页。,传统的生产发展方式,决定了人类重物质、重消费、轻生态的不合理的生活理念与方式,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推行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

责任编辑:孙艳兰

作者渠长根,男,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曹国娇,女,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杭州 310018) 。

猜你喜欢
理念绿色生态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方传芸舞蹈创新理念拾微
绿色低碳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生态公园,四季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