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题材剧的责任与担当

2017-07-19 09:48梁雯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改编关羽历史

摘 要:近年来,历史题材剧较多地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此类电视剧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但是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这一影视创作热潮,认识到此类电视剧中所涉及的背离历史事实、背离中国民族精神理想的错误引导和消极影响。本文将以电视剧《三国演义》与文学作品《三国志》中的关羽形象为例,试图分析与探讨历史题材剧的责任与担当问题。

关键词:历史题材剧 历史 改编 关羽

历史题材电视在电视题材的创作中占据了很大的分量,也深受观众的喜爱。但是历史题材电视剧中所涉及的背离历史事实、背离中国民族精神理想的错误引导和消极影响,不容忽视。本文试图以《诗经》当中的表现手法“比、兴”来体现历史题材剧中的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比以史實为基础,面向现实,落笔于古往;兴以市场为导向,面向观众,落笔于虚构;以此来分析与探讨历史题材剧的责任与担当问题。

一、比:以史实为基础,面向现实,落笔于古往

中国历史剧是一种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叙事线索,通过演员扮演特定历史人物的电视剧作品。那么历史题材剧的落脚点是在“历史”,还是“戏剧”呢?二者的关系应该如何处理呢?这也是影视创作者与历史研究学家一直在争论的一个问题。就目前不断出现在观众视野的历史题材剧来看主要有两种类:以客观史料为基础,人物形象的塑造、价值观的体现与历史格局并不矛盾,也就是“比”;二是对历史事件进行片段的截取,由此恣意地创作出一个全新的戏剧,即为“兴”。

历史剧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完整地还原历史真实,还在于将当代时代精神与历史的价值取向进行融合,从而激励广大群众,对其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以《三国志》为依归,遵循时代的需求,对部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调整与改动的电视剧《三国演义》具有一定的影视剧地位。我们可以就《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中关羽形象的塑造来进行讨论。

《三国志》中的关羽虽然武艺高强,但其战功不过是斩颜良、围曹仁、诛庞德几件,与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并列,并没有超凡出圣之处。但是在电视剧《三国演义》当中,却把他塑造为一个文武双全、技惊四座且又具备忠义、节义、信义崇高个人品质的英雄形象。其中原委有两点:一是寄托了中国人的民族心理;二是寄托了对中国人道德品质的要求。

(一)寄托了中国人的英雄崇拜心理

“一个崇尚英雄的民族,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民族,也是一个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国家英雄,是国家精神的标杆,是国家文化基石,是民族精神象征,是民族的信仰标杆,是民族的精神坐标,是民族核心价值的复合体,是民族精神价值的综合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精神文明建设发表讲话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我国历来崇尚英雄、捍卫英雄民族。”?譹?訛

人们之所以崇尚英雄,是因为人总会有力所不能及的时候,每当这时候都需要依赖一个“最强音”的支撑与这个现实对抗,拯救自己于水生火热之中的“英雄”。《三国演义》中对关羽英雄形象的塑造正是契合了时代精神与受众心理的要求,因而创作者对历史上的关羽进行了调整与改动,尽管这些修改与真实史实相比存在一定的出入,但是却完全满足了中国人民的英雄崇拜心理。

骁勇善战几乎是每一个英雄的“标配”,《智取威虎山》的杨子荣、《亮剑》的李云龙、《双枪李向阳》中的李向阳个个都是身怀绝技,智勇双全,当然关羽也就毫不例外了。关羽由无名小卒到声名鹊起不能不提“温酒斩华雄”一战,这也是许多影视作品要着重刻画的一个桥段。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当义军打到洛阳的屏障虎牢关的时候,遇到董卓军中的战将华雄。华雄武艺高强,先后斩杀义军将领鲍忠、祖茂、俞涉、潘凤等四人,一时间难住了前来讨伐董卓的各方诸侯,这时候一个身着绿袍、高大魁梧的小兵主动请战,让在场的大将们以为他在胡闹,颇为不满,让左右将其拿下;此时曹操见其胸有成竹、气势如虹,便替其解围,并让其出战。此名小兵便是关羽。在当时,遵照惯例,武将出征前要饮上一杯热酒,而当侍者为关羽敬上刚热好的酒时,关羽却并没有喝,高声道:“酒且放下,我去去便来!”此时各方诸侯都在翘首以盼这个无名小卒的表现,张飞更是为二哥击起了战鼓。热酒不断冒着热气,不一会就听见士兵们的欢呼声,以及远处传来的马蹄声;关羽手持华雄的人头归来,曹操亲手为他敬上尚温的酒。众人皆为关羽所惊叹,惊叹的不仅仅是关羽手刃了华雄,还惊叹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竟然用时如此之短。关羽通过这一战名震天下,也获得了曹操的青睐。

(二)寄托了道德品质要求

影视剧或者是文学作品中的英雄不仅仅具有救人于水火的本领,还需要坚定的信念、牢不可破的集体主义精神与自我牺牲精神,身上永远闪烁着为人民、为民族的光辉。在《三国志》中关羽可以说是义薄云天的代名词,但是《三国演义》中为了丰富关羽的形象,将义分了三个方面:忠义、信义、节义。

忠义。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开头就有一句话: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在关羽自“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之后,刘备就是关羽效忠的唯一对象。例如在降不降曹的问题上面,降,就意味着背叛自己的大哥;不降,二位嫂子的命就不保,所以就有了“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明确告知我降汉不降曹。在降曹的这段时间,曹操对关羽是极其礼遇,赏赐不断,并且当时的曹操是当朝丞相,假使关羽此时降曹,大家也是可以理解的。关羽尽管非常感谢曹操的知遇之恩,但是当得知刘备的消息之后,便毅然决然地放弃眼前的荣华富贵,重新回到刘备的麾下。

信义。为了留住关羽,曹操使出了浑身解数,可关羽的回应却一次次给予曹操沉重的打击,对于能否留住关羽,曹操的信心也越来越弱,但是曹操仍然决定再试一试,金钱诱惑行不通,曹操便使出了感情牌,派出与关羽私交甚好的张辽去跟关羽谈心。张辽询问关羽未来有何打算,关羽的答案似乎在心中酝酿已久,没有半点迟疑地说道:“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当张辽将关羽的话向曹操汇报后,曹操也对关羽的重信重义心悦诚服。

节义。为了击退关羽,曹操派遣使者劝说孙权袭击关羽后方,并许诺事成之后将江南之地封予孙权,孙权正好也惧怕关羽威胁到自身,便欣然答应了曹操的结盟邀请,答应出兵袭击关羽后方。在争取到孙权的同时,曹操决定亲自与关羽对阵,和关羽做一个了断。曹操遣大将徐晃作为先锋,自己率领一支军队前往樊城援救曹仁;徐晃来到樊城下马伊始就说:“谁拿到关羽的首级,就赏黄金千斤。”随后,在曹操的授意下,徐晃用箭将孙权答应从背后偷袭关羽的密信分别射入樊城曹仁守军及关羽所部驻扎的营地之中,被围的魏军得信后,士气大增,防守更坚。关羽得信后害怕受到曹操和孙权的两面夹击,但眼前樊城就快到手了,关羽又不甘心就此放弃。就在进退两难之际,隶属于关羽手下的糜方和蜀将傅士仁叛投孙权,引领孙权的军队攻下了江陵;前線的关羽对后院起火的事情毫不知情,被两面夹击,败走麦城。最后,关羽率数十骑出逃,一路突围,却还是难逃被擒,与长子关平双双遇害。关羽在为刘备集团服务了三十五年之后,终是为其献出了生命。

二、兴:以市场为导向,面向观众,落笔于虚构

“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以‘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观点被学术界所熟知,甚至成为普通民众借以用来解读历史的主要方式。他的观点出于对‘历史哲学研究的不信任,认为历史学家试图构建‘一劳永逸的蓝图是徒劳的。一部分文学创作者或影视剧作者对克罗齐的观点进行了‘断章取义的解读,从而为孕育出历史改编剧提供了理论依据。所谓‘改编主要是借用于我们当前的历史并将其延伸至文艺创作,这样就形成了所谓的改编电影、改编电视剧。”?譺?訛

当前的影视创作十分热衷于改编历史剧,从客观背景上来讲,是因为历史改编剧既能够给予创作者一个构架形态,又能给予其相对宽松的背景,还能满足观众对某些野史的想象,并且能够轻而易举地避免违背历史事实的窘境。在《三国志》中对于关羽并有很详尽的记载,一些地方存在一些空白,这些空白成为创作者着重虚构的部分。例如“关公出解良”这个桥段,在《三国志》只是简单介绍关羽的籍贯姓名并“亡命奔涿郡”的背景,其中这个“亡命”就给予了创作者极大的想象空间。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将他描述为杀了家乡的恶霸而逃命的勇士。在电影《关云长》中为了给关羽增加感情戏,就把他塑造成为一个为保护自己暗恋的少女绮兰而杀了恶吏的“白马王子”形象,这个感情戏的加入满足了受众对于铁汉柔情的想象,满足了受众的期待视野,但是随后的叙事方向却脱离了整个文艺作品的主题;绮兰成了刘备的第三个妻子,关羽之后解白马之围、过五关斩六将等种种行为都无法脱离保护自己暗恋的“嫂嫂”的色彩,关羽从一个骁勇善战、义薄云天的大英雄变成了一个儿女情长的武打高手,甚至这个武打高手还带有一些江湖匪气。

历史题材剧中演员的选择是十分讲究的,1998年版《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扮演者是陆树铭,其眉眼、气质都与关羽十分接近,可以说是关羽的成功扮演者;2010年版《三国演义》中的关羽由于荣光扮演,在外形上不如陆树铭版的高大,也不如陆树铭版的有威仪;在电影《关云长》中关羽的扮演者甄子丹,尽管无论是服装、化妆,还是道具,都是关羽的“标配”,但是港台武打明星的背景,使得甄子丹与武圣相距甚远,以致观众在观看电影时会不断地“出戏”,仿佛是看见叶问回到了三国时期。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来描述电影《关云长》的叙事文本:以市场为导向,面向观众,落笔于虚构。

三、符合时代主题、回归主流价值取向

市场化是商业电影难以避免的标签,影视作品市场化也不一定都是消极影响,但是必须符合历史精神,符合时代的主题,回归主流价值观取向,这是文艺作品创作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例如徐克版《智取威虎山》,其叙事文本进行了一番改动,抖落了样板戏的陈旧气味,增加了些许的江湖气息,但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杨子荣依旧是原来的杨子荣,聪明睿智、文武双全,战士们的革命情怀、集体精神都原原本本地被展现出来。尽管运用了的3D技术、武戏动作的设计以及后半部分的飞机坦克都具有较高的“眼球”效应,但是其驱邪扶正的价值观不但讲得清晰明了而且讲得理直气壮。所以这部片子老少咸宜,就口碑来说,远远超过了《关云长》。

电视剧《三国演义》由于历史记载与真实生活存在空白,剧作者需要通过虚构来进行调整与修改,以期达到对历史事件的充分“翻译”和阐释。因此,影视剧中的关羽是存在着水分的。

(一)温酒斩华雄

在电视剧中关羽通过“温酒斩华雄”一战名震天下,而当时亲眼见证这一幕的人就有曹操,也就是这一幕关羽用他高超的武艺打动了曹操。电视剧在描写这一段时可谓是精彩绝伦,不过当我们翻开史料典籍来查阅的时候,情况却有所不同。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一战发生在虎牢关,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温酒斩华雄”实际发生地是汜水关,而所谓汜水关就是虎牢关。但是在电视剧《三国演义》却把它作为两个地方来进行叙述。对于事发当时关羽身在何方,可以考证的是讨伐董卓之战发生的时候,刘关张三兄弟隶属于占据北方四州的公孙瓒手下,但没有任何正史典籍记载公孙瓒的军队有和董卓军队交战的经历,所以关羽是否参加了虎牢关之战,我们不能下定论。

(二)过五关斩六将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之后,关羽来到许昌,此时的曹操正值用人之际,千方百计地想让关羽为自己效力,使出了各种手段对关羽加以诱惑,关羽面临着不小的考验。刚到许昌,曹操马上拜关羽为偏将军,为了和关羽增进感情,曹操还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拉关羽吃饭谈心,每次吃完饭后曹操还必有好礼相送;了解到关羽不为金钱所动,曹操就将吕布的赤兔马赠予关羽,使关羽颇为感动。为了答谢曹操的恩情,在白马一战,关羽通过斩颜良帮助曹操解了白马之围,曹操立刻请奏汉献帝表封关羽为汉寿亭侯,封侯在当时是武将的最大封赏,曹操给予了关羽最大的诱惑。在《三国志》武帝纪曾经记述了一句,说白马之后的延津一战,袁绍派出的将领是文丑和刘备。有人据此推论,关羽很有可能是在这个时候看到了刘备。关羽要走,曹操自然不愿意放人。为了拖住关羽,故意对关羽避而不见,不给关羽当面辞行的机会;时间一长,关羽只能封金挂印不辞而别。但由于没有得到曹操的手谕,关羽这一路遭遇了层层阻拦;关羽凭借一己之力,过了五个曹操所辖的关,力斩曹操六员大将,也就是后世人所说的过五关斩六将。这个故事历来被人们用来称赞关公的武艺高超和曹操的为人不义。

但是真实情况却与传说存在着一定的出入。关羽出曹营,在《三国志》中关羽的传记里面是有一小段记录的:“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得出,关羽走时,曹操的部下确实是想将关羽追回,却得到了曹操的拒绝,曹操践行了当时对关羽的承诺。那有没有是曹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或者是底下的部将阳奉阴违呢?电影《关云长》针对这部分,导演就做了是底下部将阳奉阴违的设计。真实情况究竟是怎样呢?我们可以从当时的地图中获得一些信息,传说中关羽的路线是出洛阳城经虎牢关取道荥阳,最后到达黄河南岸的渡口;按照这个路线关羽来到渡口只能是向北走。但是史书中明确记述,关羽出曹营之后,去的是汝南,而汝南的位置是在黄河的南岸。这样说来,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这个故事本身就没有了存在的可能性。

(三)华容道义释曹操

赤壁一战曹操战败,引军沿华容小道,向江陵方向退去,为了生擒曹操,孙权和刘备两路大军水路并进,一路尾随。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军师诸葛亮算准曹操会从华容道逃走,但因担心关羽前往阻击,会念起二人在许昌的旧情而心软,便让关羽立下军令状作保。当关羽率部下赶到华容道时,果然看见狼狈出逃的曹操,当时曹操的身边仅剩几十骑人马,活捉曹操对于关羽来说如同探囊取物,当曹操与关羽四目相对时,曹操突然下马跪倒在关羽面前开始哭诉,讲述当年在许昌对待关羽的种种,要关羽放了他。关羽听完曹操一席话后动了恻隐之心,便令部下闪开道路,放了曹操,这就是著名的“华容道义释曹操”。

这也是对关羽处事争议最大的一件事,认为关羽做得没错的人认为这是关羽将义薄云天演绎到了极致的一个故事,而持相悖观点的一方认为关羽放虎歸山,这是误国的大罪。然而真实的情况却大相径庭。《三国志》对于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的战斗序列并没有详细的记载,但是为《三国志》写注解的裴松之却在《江表传》中找到了答案,他说:当时刘备“而心未许之能必破北军也,故差池在后,将两千兵与关羽、张飞俱,未肯系瑜,盖为进退之计也”,也就是说刘备当时并不认为周瑜一定能够击败曹操,并没有把自己全部的军队都交给周瑜来管理,而是与关羽、张飞另带了一支军队驻扎在了别的地方。赤壁之战曹操的大本营在长江北岸的乌林,孙刘联军的水军和战船则停靠在了长江南岸的夏口,而《江表传》所提到的两千军驻地在汉水的北岸,作为刘备刻意安排的战略预备队并没有参与赤壁主战场的争夺,况且按照当时的交通发展水平,汉水到长江北岸的这段距离一天是很难到达的。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赤壁一战关羽与曹操不存在见面的可能性,至于“华容道义释曹操”更是无从谈起了。

历史题材剧并不是研究历史的普教片,它是在充分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辅以时代精神与现实社会的需求,既充分发挥了创作者的想象空间,又没有脱离事件本身的背景。因此《三国演义》中对关羽历史功绩虽然张冠李戴,存在着夸大关羽历史功绩的成分,但是依然沿袭着历史发展的方向,依然切合时代发展的主题,虽落笔于古往,但却启迪于今,能够切实地感受到其服务于社会的社会责任感。

从历史题材剧《三国演义》的身上,我们能够了解到历史题材剧不是脱下了时装的外衣来演绎古代的偶像剧,而是肩负着树立民族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使命,破解现实社会道德困境、英雄虚无的责任,最终回归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历史长河中。

作 者:梁雯,硕士研究生,运城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

编 辑:张晴 Email:zqmz0601@163.com

猜你喜欢
改编关羽历史
“关羽”去世
华容道
闲话关羽护嫂
新历史
《烈日灼心》:文字到影像的改编策略
中韩两国对真实事件的电影改编理念
由《万物理论》看英国传记文学的改编
莫言文学作品电影改编
关羽大意失荆州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