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新亮
摘 要:机电一体化系统使用微电子器件处理与控制信息,但是身为不可缺少的核心部件,微电子器件非常容易受到电子干扰的影响,再加上其本身由半导体制成,所以其本身便是一个宽频带的干扰源,因此其所受到的干扰是非常明显的。针对机电一体化系统所受到的干扰,操作者需要掌握干扰抑制技术,本文试对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常用的干扰抑制技术进行简单研究分析。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干扰抑制技术;电磁干扰;传感器
对于机电一体化系统来说,其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便是传感器、微处理器以及电路,其接受来自传感器的各类信号,在长距离传输后经由接口电路被导入微处理器,在这一运行过程中,机电一体化系统频繁受到电磁干扰,其运行状况将会大大折扣。对此,应该从干扰抑制技术入手,通过在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环节应用干扰抑制技术,以此来确保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稳定运行。
一、概述
(一)何为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又被称为“机械电子学”,这种技术集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电工电子技术以及机械技术为一体,将接口技术、传感器技术、信号变换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于现实中实现广泛的应用。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目标是将信息技术与微电子技术、机械技术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以实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最优化,在这个系统中,各项技术都能发挥出自身的长处,昭显出自身的特点,机械产品因此而不断更新换代。目前,市面上的自动化生产设备,便是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产物。
(二)干扰要素
电磁干扰犹如病毒侵犯人体,都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其一为“源头”,其二为“传播途径”,其三为“敏感体”。对于机电一体化系统来说,变压器、继电器、微波设备以及电机等可以发出干扰信号的设备均可以成为干扰源,此外,宇宙射线、太阳以及雷电也会带来干扰,因此同样是干扰源。按照其干扰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设备干扰(如绝缘不好、接地不完善、设备漏电等)、空间干扰(如磁场、电场、广播、电话、太阳等)以及供电干扰(如断电、浪涌、尖峰、噪声等)。
二、干扰抑制技术
(一)物理屏蔽技术
将一体化系统的器件、受扰电路从干扰源周围远远隔开,可以降低受干扰的程度,事实上,干扰程度大多与距离远近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而言,干扰力度=距离x距离,每增加1倍的距离,干扰程度就会降低1/4。基于这样的客观状况,可以有计划地进行设备与器件的安装与布线,如:低电模拟信号→一般数字电路→交流控制装置→直流动力装置→交流动力装置,如此可以避免因系统干扰而出现故障。
(二)滤波技术
滤波技术主要针对交流电源线上存在的输入干扰、瞬变干扰,当然,信号传输线中存在的感应干扰也在其针对范围之内。目前,常见的滤波器主要有压敏电阻、电容以及电感。以交流电源滤波器为例,电源滤波器既可以对外来的高频干扰产生抑制效果,也能阻断开关电源由内向外发出的干扰。对于从工频电源、雷击中产生的瞬变干扰,可以通过电源滤波器进行滤除。这种技术的实行要点有如下几点:①滤波器在安装时应将位置选择上机箱底部,距离电源尽可能近,下方放有垫板,未经滤波器的电源线不要迂回布置,若此节段长度过长,则应加以屏蔽。②电源为柜体周边的照明设备、电磁开关直接供电,若这些干扰源被安装在柜体中,则应将这类负载引接到滤波器上,或是单为其加装滤波器。③电源滤波器的外壳应通过祖线与机柜外壳直接连接,二者距离应尽可能短,将滤波器的输出线路与输入线路分离开来,输出线使用屏蔽线或双绞线,其中屏蔽线需接地。
(三)接地技术
在抗干扰技术中,接地技术的可行性已经得到了证实,这技术要求控制系统、电子系统均具有一个公共参考电位,将所有参考电位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接地线”,当这条地线与公共底板、设备外壳、柜体框架相连接,即为浮地系统;若这条地线与大地相连,即为接地系统。目前,常用的接地系统可分为三类,其一为保护接地,其二为系统接地,其三为屏蔽接地。其中保护接地因其保护人与设备安全这一目标而得名,将强电设备的外壳、底座、金属手柄以及柜体框架与大地连接,若在普通环境下能保持电压<48V,在潮湿环境下保持电压<24V,则可称之为妥善接地。系统接地按照连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接地、浮地系统以及经电容电阻接地三类,系统基准电位直接与大地相连。屏蔽接地的静电屏蔽要求必须接地,屏蔽电缆的绝缘保护套不可破损,当频率>10MHz时,应通过多点接地来预防出现集肤效应与天线效应。在使用双重屏蔽电缆时,外屏蔽层应与屏蔽地线相接,内屏蔽层应与系统地线相接。治愈交流电源的进线屏蔽层与线路滤波器的外壳或接地端子,应该与保护地线相接。对于单独一台的小型装置,可在机箱内部安装专用的屏蔽接地端子,且所有屏蔽层都应与此端子相接;若控制柜属大型,则应该在机柜中安装屏蔽基地母线,并在个性比曾中与屏蔽接地母线就近连接,随后与其他接地线相连,最终在一处进行集中接地。
(四)屏蔽技术
1.静电屏蔽
不同的电路之间可能因为分布电容精合而出现一定的干扰,静电屏蔽对这种干扰有较强的针对性,通过将屏蔽物与大地相接可以实现有效的静电屏蔽。一般而言,可以使用铜、铝等低电阻金属制成屏蔽罩,将其与机壳或大地可靠相连。
2.低频磁场屏蔽
针对低频磁场,可以使用具有高导磁率的软磁材料来制备屏蔽罩,所制成的屏蔽罩或呈管状,或呈杯状,将干扰源覆盖后可以把磁场干扰“困”在屏蔽罩中,同时,外界存在的低频干扰磁场也无法对屏蔽罩中的电路、器件造成明显的干扰。当然,若是想发挥出更好的低频磁场屏蔽效果,可以设置双重屏蔽甚至多重屏蔽。
3.电磁屏蔽
针对高频的电磁干扰,可以采用反射、吸收的方式来承载、排除电磁能量。针对低频的电磁干扰,可以通过加厚屏蔽无或采用先进的抗磁材料来屏蔽电磁干扰。相較于静电屏蔽,电磁屏蔽即使没有使屏蔽物与大地相接也能发挥屏蔽作用。
结语:
机电一体化设备在运行中经常遭受电磁干扰,为其采用电磁屏蔽、接地技术、滤波技术、物理屏蔽技术等常见干扰抑制技术可以有效预防电磁干扰,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王宪文.机电一体化中常用的干扰抑制技术[J].中国科技博览,2013(04).
[2]金国良.机电一体化中常用的干扰抑制技术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22).
[3]金巧兰.EMI&EMC专题(二)电磁干扰的分类和常用的抑制技术[J].重发科技,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