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江++武丙琳++刘正琼++杨肖峰++李小丽++王洪锦++何国锋
摘要 再生稻是通过一定的栽培管理措施,使头季稻收割后稻桩上的休眠芽继续萌发生长成穗后再收一季的水稻,该技术特别适合在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地方种植,能达到“一种两收”多产稻谷的效果。本文就达州市适宜发展再生稻的片区作了简明介绍,其栽培的关键技术包括选用良种、秧田管理、科学移栽、大田管理、收获留桩等,以期为达州市更好地发展再生稻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指导。
关键词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6-0023-01
达州市是四川省水稻主产区之一,位于四川省东北部,水稻是该市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现有稻田面积17.3万hm2左右。虽然是再生稻次适宜发展区,但南部大竹县、渠县和东中部达川区、开江县的地理条件与光热资源适宜发展再生稻。现将再生稻的头季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简介如下。
1 选用良种
选用适宜良种是再生稻高产的基础。根据达州再生稻适宜区域的自然条件,应选用头季成熟期较早,生产潜力高,再生能力與抗逆性强,适应再生稻区生态环境的水稻品种,如川香优198、泰优99、Ⅱ优602、D香101、Q优108等优质杂交良种[1]。
2 秧田管理
2.1 早育早栽,培育壮秧
适当早育早栽,可延长再生稻的有效生长时期,是奠定高产的基础。为躲避早春育苗受低温寒潮的影响,可采用带拱棚湿润育秧或旱育秧的方式,根据本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播种期,达州地区一般在3月上中旬播种为宜。重点抓好“开厢培肥、旱育保姆、适时播种、稀播匀播、双膜覆盖、温湿管理、病虫防控”等配套技术的落实,培育健壮秧苗。
2.2 苗床合理施肥
再生稻播种时,一般温度较低,需用采用“地膜+小拱棚”覆盖方式。注意地膜覆盖的苗床,忌施碳铵作底肥,以免氨气冲坏种芽或造成秧苗徒长过嫩,揭膜后形成青枯死苗。一般苗床在播种前1~2 d施45%复合肥600 kg/hm2、大粒锌9 kg/hm2。
2.3 秧田病虫草害管理
播种后1~2 d秧田用30%扫弗特乳油1 125 mL/hm2(75小包/hm2)对水900 kg/hm2均匀喷雾预防秧田杂草,即每包对大半桶水喷134 m2。待厢面水干后,用呋喃丹37.5 kg/hm2拌毒土150 kg/hm2全田撒施,可有效防治稻蓟马、螟虫、老鼠等。2叶1心施断奶肥,施尿素60~75 kg/hm2,力争早分蘖,培育多蘖壮秧。播种盖膜前或一叶一心期,喷施敌克松预防立枯病[2]。
3 科学移栽
可采用半旱式小、中苗直插栽培,也可采用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做埂前,施农家肥15 t/hm2、碳铵750 kg/hm2、磷肥750 kg/hm2、锌肥15 kg/hm2作底肥。栽秧前5 d,按一沟一埂53~60 cm的规格,拉绳做好初埂。栽秧前1~2 d做成埂面宽20~27 cm、沟深17 cm左右的成型埂,达到埂直、沟深、面平的要求。埂面两侧各栽1行,窝距13 cm左右,栽22.5万~30.0万窝/hm2,做到栽得浅、栽得正、栽得稳[3]。
4 合理施肥
再生稻全生育期为头季稻的1/2,约60 d。再生稻的生长除了依靠稻桩上的储藏养分外,还需要通过施肥来补充营养。中等肥力稻田,头季稻植株生长健壮、不脱肥、不贪青的,在头季稻收割前10~15 d,施尿素225 kg/hm2作促芽肥;若头季稻植株的长势过旺、有贪青现象的,则促芽肥应适当迟施、少施;若头季稻植株明显脱肥早衰,则应适当早施、多施,用尿素300 kg/hm2分2次施用,第1次在水稻齐穗后10 d左右,用尿素75 kg/hm2,第2次在水稻齐穗后15~20 d用尿素225 kg/hm2。
5 合理管水
采用间歇灌水与湿润管水相结合的方法。在头季稻生育后期采用间歇灌水法,即灌水1次,落干后再灌,并随着水稻的成熟程度,逐渐减少稻田积水时间,增加露田时间,以养根保叶。在灌浅水施用促芽肥以后,不能此后就断水,因这期间气温较高,水分蒸腾较快,要保持田间湿润或短期内浅水层,直至头季稻收割。为了方便收割,注意不要在头季稻成熟前过早断水,否则会造成田泥干旱、成块开裂而伤根,导致再生稻根系不能正常吸水、吸肥而影响稻株腋芽萌发。因此,在头季稻收割前需保持田间稍微湿润,收割后至再生稻齐苗前则需保持田间浅水层[4]。
6 病虫防治
再生稻病虫防治与一季水稻相似,但各项防治指标更低,防治措施要求更为严格。主要病虫害有稻瘟病、纹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根据田间病虫测报,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在关键时期防治好稻瘟病、纹枯病、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要特别注意对头季稻纹枯病和稻飞虱等的防治。
7 收获留桩
当全田谷粒黄熟90%以上,且有70%的茎秆倒2、倒3节腋芽长至3 cm左右时,为头季稻收割的最佳时期。若腋芽尚未萌发,或萌发芽不足2 cm时,可推迟3~5 d后收割。一般稻桩蓄留高的度为头季稻株高1/3左右,中熟品种不低于20 cm,迟熟品种不低于30 cm,注意保留倒2芽和倒3芽,它们是构成再生稻产量的主体,约占再生稻产量的70%[5-6]。
8 其他管理
头季稻收获后,在再生稻植株生长发育期间,禁止人畜下田践踏,以保护好稻桩。在头季稻收获后3~5 d内,施用尿素45~75 kg/hm2促进幼苗生长,若稻田缺水干旱,应及时灌溉,保护腋芽。同时注意适量施用“九二○”提苗,促进倒4芽、倒5芽成穗,以提高再生稻的产量[7]。
9 参考文献
[1] 朱永川,熊洪,徐富贤,等.再生稻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6):1-8.
[2] 杨肖峰,李万明,谢勇,等.浅谈达州市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14(5):18-19.
[3] 蔡志刚.水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5-77.
[4] 凌启鸿,张洪程,丁艳锋,等.水稻高产精确定量栽培[J].北方水稻,2007(2):1-9.
[5] 谢振宇,沈建凯,尹明,等.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研究进展[J].热带农业科学,2014(7):39-45.
[6] 刘长江,高崇升,金剑,等.黑龙江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与模式研究[J].中国稻米,2011(5):49-52.
[7] 张桂莲.杂交稻的腋芽再生特性研究[J].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