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ky++宴子
WHYHOW思维创造社:
透过艺术人文跨界合作的手法把社会各方的资源力量和公益服务相结合。希望每个人都能在服务别人的同时看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并能由此看到一个能力共享,彼此理解尊重并循环互助的美好社会。现有项目“拾房子”“不老心房”等。
拾房子:
运用社会同理心调动不同职业的人对弱势群体家庭面对的核心问题提供核心解决方案。2013年发起,在广州为10个因罕见病、多动症、不同残障类型、癌症晚期等引发家庭问题的贫困家庭进行家庭居住空间改造。
不老心房:
一方面改善老人居家能力——通过设计软装改造的方式,改善老人能力衰退带来的居家不便;另一方面强调老人价值的呈现——希望通过青年愿意进入的方式,增加与老人在一起的机会,使得老人身上的价值被看见。
近几年各种房屋改造兴起,北京掀起了让胡同老屋再现活力的改造热潮;江浙一带,很多老房子变身设计感爆棚的高端民宿。而这次,给亲们呈现的是广州的“拾房子”和“不老心房”两个很走心的公益改造项目。
林欣认为,房屋改造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改造,还是关系的梳理,它涉及很多个层面,比如家庭关系甚至邻里关系,改造空间和改善关系之间的关系有点类似灵与肉。
因此,在“拾房子”项目中,思维创造社反复强调3个要点——
同理心。做公益容易犯下先入为主的毛病,常身不由己地觉得自己给的是最好的,自己的比较先进……所以,WHYHOW思维创造社首先强调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要互动,不仅要考虑到美感、设计感,还要考虑到对方的真实、切实需求,尤其是有病症人的家庭。林欣说:“在工作坊的时候,我们设想了很多可以改变的条件,而到了现场才发觉很多设想被现实条件限制,这都是需要去尊重的。”
民间智慧。空间使用者可以深度参与设计过程,并把他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融入设计中,包括定制家具、改裝旧家具等。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相处之道。“比如在改造07号房子时,其核心家庭成员妈妈的想法在改造里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林欣说,“如果改造结果和邻里之间反差过大,也会引起问题。这些因素都要考虑到。”
多方参与。每个改造,单靠几个人很难完成,需要室内设计师、心理咨询师、创意工作者、影像人、病症人士等各界共同讨论产生改造方案并进行落地实施。要将多方力量整合,丰富设计思维。“09号家庭,有个脑瘫的小孩,去年妈妈又生了二胎。在反复接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很多问题,爸爸隐形、哥哥和弟弟之间的情感、婆媳矛盾……于是我们邀请一个心理师进入这个家庭,来看看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并找到孩子的主治医生,从医学的角度设计空间让孩子获得锻炼,从而改善脑部发育。”
截至目前,拾房子已经完成了10所房子的改造,涉及到罕见病、多动症、精神障碍、肢体残障、单亲妈妈、城中村、脑瘫儿童、自闭症等家庭。
“不老心房”项目于去年9月发起,与“拾房子”一样也是以10户为单位。其本意是关注长者居家能力的改善,挖掘老人价值,并让他们与青年跨界组合。
众所周知,有很多独居鳏寡老人,因为身体衰退,居家安全有隐患。“我们走进了88岁独居生活的陆姨的家,和她一起改善居家能力。陆姨记忆力衰退,煲着汤就出门两个小时,幸好回来还算及时,没有发生重大事故,但锅已经烧黑。”在与陆姨接触的过程中,项目组成员观察陆姨的生活轨迹、行动路线,比如她常集中在哪个区域活动,她挪动米袋的行动路线,然后做些相应的软装改造。“我们还发现,因为陆姨居住的房子隔音比较差,陆姨每次在看电视的时候,都会先趴在自己家门口外听听声音是否吵到了邻居。这样的邻里品德完全可以跟我们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结合。”
和“拾房子”一样,“不老心房”也是以个案去做,10个个案为一小结,并加入影像记录,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独居老人的心态和生活状态。在记录里不仅能看到自己长辈的影子,甚至预料到自己老了以后的样子,而这样珍贵又细致的影像记录不仅利于传播还能启发大家关注自己身边的长辈和老人。
做公益其实很难很难,因为不是做秀,你需要理解对方的想法,才能找到对的方法。这是每个参与过“拾房子”和“不老心房” 项目人员的透彻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