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欣,张懿颖
(辽宁科技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辽宁 本溪117004)
本溪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陆 欣,张懿颖
(辽宁科技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辽宁 本溪117004)
文章通过对本溪文化旅游产业现状的研究,探究本溪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旨在为本溪经济的发展尽份薄力。
文化旅游 ;本溪文化旅游产业;对策
地处辽东山区的本溪市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本溪水洞被誉为“天下奇观”,是当今世界第一长的地下冲水溶洞,每年九月末的以“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老边沟”、“洋湖沟”、“枫林谷”为主要枫叶观赏地的本溪国际枫叶节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2016年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3022.31万人次,同比增长26.2%;国内旅游收入227.56亿元,同比增长29.4%;接待海外旅游者59.4万人次,同比增长12%;旅游创汇38898万美元,同比增长34.6%。旅游总收入252.84亿元,同比增长30%。本溪正是因为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每到旺季总是会人满为患。本溪的旅游业已经成为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文化旅游产业以其独特的资源依托成为21世纪旅游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文化已经成为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源泉,渗透在现代旅游的各个方面。欣赏大自然美景、游览珍贵历史文化艺术瑰宝、获得生动的自然知识和鲜活的人文知识的文化旅游成为一种时尚〔1〕。大自然是厚爱本溪人民的,不仅赐予本溪人如画的自然景观,也赐予本溪人丰富的矿产资源,本溪也曾被誉为煤铁之城。煤炭和钢铁生产曾经是本溪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今天这些传统产业的辉煌早已明日黄花,本溪怎样实现经济发展的转型?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本溪经济转型,提高经济实力、社会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本溪具有丰富旅游资源。本溪是中国枫叶之都、中国温泉之城、全域国家地质公园。是一座集山水风景、高句丽满族风情与近代工业遗产文化与一体的旅游城市。本溪处于长白山余脉,庙后山古人类遗址为东北祖源,铁刹山为东北道教祖庭,是东北旅游的重要城市。具有成为世界知名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的坚实基础和发展空间。本溪拥有国家、省级风景名胜区26处,景点近千个,国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个,各类景区与风景资源保护区总面积1080平方公里。其中著名的有世界文化遗产—桓仁五女山高句丽山城,亚洲最大的天然溶洞—本溪水洞,东北道教发祥地—九顶铁刹山,国家森林公园—关门山等,集山、水、林、泉、洞为一体,素有“燕东胜境”之称。可以说太子河流域的文明、浑江流域的开发都给本溪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因此,自然景观和浓郁的历史和民族的文化构因此,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带有鲜明历史、民族特征的文化构成了本溪旅游的主题。
表1 本溪文化旅游资源
续表1
随着本溪市加大对旅游业的开发与重视,市史志馆、档案馆、文广局等部门开始挖掘和研究本溪的历史典故与民俗文化。旅游局对五女山、铁刹山、平顶山历史文化遗址等进行了开发与整理,这些说明本溪开始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本溪缺乏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产品
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不足,缺乏文化旅游品牌产品,是制约本溪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本溪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雄厚,民俗文化特色鲜明。对于国内游客而言,除了知道本溪水洞、关门山森林公园、五女山以外,本溪的其他的旅游资源还没有形成旅游品牌,自然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相交融的综合效应没有充分发挥。如位于本溪县的庙后山遗址是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遗址,但仅有极少数的本地游客到过庙后山遗址;又如五女山是西汉末年修筑的高句丽最早的都城,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也远不及到过本溪水洞和关门山的游客多。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受传统理念的影响和经营策划水平的限制,对文化旅游产品的缺乏开发和深度挖掘,在文化旅游业发展中个性和特色不鲜明。所以开发、设计和打造具有本溪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是大力发展本溪市文化旅游产业首要问题。
2.2 本溪文化旅游配套基础设施落后,服务质量不高
旅游是人们一种生活体验和精神享受。便捷的交通、舒适的住宿环境、可口的美食、美景,通常是游客感知一次旅游是否成功很重要的因素〔2〕。但每年在旅游旺季时候,尤其是“十一”黄金周,来本溪的游客都会或多或少受到交通不便、停车难、入住难、饭价高等问题的困扰。2014年曾有游客因天价的菜价问题投诉到国家旅游局,这虽然是个别现象,但本溪旅游业的声誉下降,在全国旅游行业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吃、住、行不配套,文化旅游信息化跟不上,是旅游配套基础设施落后重要表现。所以完善文化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形成吃、住、行一条龙的“一站式”服务体系,形成特色,是本溪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2.3 本溪文化旅游产业的宣传缺乏影响力
本溪虽然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但由于宣传的推价力度不够,其旅游价值无法最大化地发挥,因而直接影响了本溪文化旅游产业的市场竞争力、社会影响力。2016年市政府投资打造了介绍本溪历史和民俗文化的大型音舞诗画《映象本溪》但由于宣传途径单一,来本溪旅游的游客基本不知道这个文化产品。《映象本溪》知晓率低,说明了本溪文化旅游的社会影响力小。又如东北道教发祥地九顶铁刹山由于缺乏宣传,到过该地的游客多为本地游客外,外地游客寥寥无几。所以,改变落后的营销策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宣传优势,提升人们对本溪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了解,是提升本溪文化旅游产业社会影响力与竞争力,促进其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2.4 本溪文化旅游产业化程度低,智慧旅游软件应用程度不高
在本溪旅游的人均花费支出中,主要用于住宿,餐饮和交通,这三者之和占总消费支出64.6%;对具有满族风情和浓郁东北特色的饮食文化没有开发,还停留在“小作坊林立”、“小吃遍地”的水平上,没有形成以饮食文化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链条。来本溪旅游的游客普遍认为本溪市缺乏有名气的地方美食产品,仅仅知道“小市羊汤”;也缺乏受众范围广泛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娱乐产品。本溪县、桓仁县都是满族聚居的区域,无论是民族特色的饮食、服饰还是传统的手工艺品应该在旅游消费市场中展现给游客,一方面体现本溪文化旅游的特性,另一方面拉动本溪经济的发展。本溪文化旅游产业链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只重视门票收入,对购物旅游产品的开发不够,从游客旅游消费支出来看,购物、娱乐消费比重较低,说明本溪旅游产业的发展还停留在门票经济的阶段,还没有形成产业经济理念。所以,提高文化旅游的产业化程度是本溪文化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
3.1 利用本溪特有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地域文化的旅游项目
“推进我市文化旅游发展,要从资源入手,众所周知我市旅游资源丰富,文化资源独具魅力,我们要将枫叶、水洞、温泉、山水与民俗历史相融合,充分挖掘景区、景点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从而将我市文化旅游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精品品牌。”〔3〕利用本溪水洞、中国枫叶之都、中国温泉之城等在全国旅游资源的影响力的旅游品牌的同时,设计开发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打造国内知名的文化旅游产品,如世界文化遗产的五女山。利用CBA篮球赛事本溪主场的影响力,带动本溪旅游、餐饮、住宿、购物等行业经济的发展。积极培育大型音舞诗画《映象本溪》,向国内外介绍本溪的历史和民俗文化,打造成文化演艺品牌。充分利用本溪历史民俗游戏开发娱乐项目,如朝鲜族的秋千运动,增加旅游的文化特性。
3.2 完善旅游业配套设施,提高旅游服务业的质量和水平
为游客提供交通便利,完善交通设施,增加服务设施和场地,在客源集中的区域设立统一的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季节或黄金周,统一规划旅游路线,合理安排时间、车辆和人员;统一协调全市各个旅游景点,避免出现混乱的情况,影响本溪旅游业的整体形象。在住宿、餐饮、娱乐、商贸方面,应该增加投入,形成规模,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软环境建设,发挥智慧旅游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智慧旅游软件的信息服务功能,满足游客自驾线路安排、满俗风情旅游、特色温泉小镇、本溪地域特色旅游纪念品等方面要求。给本溪旅游客源市场提供一个依靠智慧旅游快速发展的真正意义上的辽东旅游圣地。
3.3 运用智慧旅游的契机,形成宣传文化旅游的社会氛围
1)加强对景点接待人员的培训
请文化、历史方面的专家对本溪文化旅游部门机关干部、出租车司机、景区售货员、景区服务员,尤其是导游员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本溪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地域文化,在讲解自然风光的同时,向游客介绍本溪的文化。
2)借助文学艺术作品宣传
电视剧《似水流年》让乌镇名噪天下,电影《非诚勿扰》让杭州西溪湿地人气飙升,本溪有着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可以借助本溪水洞、高句丽王城的名气,创作体现本溪的歌、电视剧和文学作品,大力宣传本溪文化旅游。
3)充分利用智慧旅游信息平台
借助本溪智慧旅游的技术基础方面的先进的信息设备,提升本溪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关注本溪旅游官方微信本溪景区旅游资讯一览无余;在本溪旅游资讯网平台了解本溪旅游攻略;通过携程旅游网等相关旅游网站实现网上购票;通过扫描二维码或身份证完成自助检票;实现本溪特色旅游产品的网上销售。通过智慧旅游信息平台让游客旅游了解本溪,宣传本溪。
3.4 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化的发展速度
通过借鉴西安、洛阳等已经形成规模的文化旅游城市的经验,强化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与发展〔4〕。挖掘地域文化资源,为旅游注入文化元素,深度挖掘铁刹山道教旅游、五女山世界文化遗产、平顶山文化高地、重走抗联路红色旅游等文化旅游资源。把满族风情、高句丽文化打造成本溪文化旅游业的一张名片。加强旅游业与文化、历史、体育、餐饮业的融合,提供更多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产品,如推广本溪满族特色饮食“满族八大碗”、特色工艺品“天龙洞牌”核桃木系列工艺品在市场的知名度。开发一批具有本溪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如桓仁版画、本溪县农民画、道教文化产品等,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链,进一步提升本溪文化旅游产业化的发展速度。
〔1〕陈少峰,王起,王建平.中国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R〕.中国文化旅游产业报告,20l5.
〔2〕陈少峰,王起,王建平.文化旅游企业经营与商业模式〔R〕.中国文化旅游产业报告,20l5.
〔3〕本溪新闻网:充分挖掘文化内涵,推进本溪文化旅游业发展〔EB/OL〕.2016-3-9.
〔4〕金薇,苏阳.试论旅游经济是一种文化经济〔J〕.中国商贸,20l2,(2):181-182.
1008-3723(2017)03-077-02
10.3969/j.issn.1008-3723.2017.03.033
2017-03-21
项目来源:辽宁科技学院服务地方创新发展软科学项目“本溪地方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2016rkx-09).
陆欣(1967-),女,辽宁锦州人,辽宁科技学院思政部副教授,硕士.
F592.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