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援疆结硕果 杂技新星耀天山

2017-07-19 12:45铁河中国杂协
杂技与魔术 2017年3期
关键词:马戏杂技团援疆

◎ 文︱铁河(中国杂协)

◎ 图︱肖怡翔、祖忠人、新一代马戏节组委会提供

文化援疆结硕果 杂技新星耀天山

◎ 文︱铁河(中国杂协)

◎ 图︱肖怡翔、祖忠人、新一代马戏节组委会提供

《抖杠》

《跳板蹬人》

2010年,为了解决新疆高水平杂技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托上海马戏学校,为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定向培养45名演员。于是,一群来自天山南北,最小8岁,最大13岁,怀揣杂技梦想的孩子来到上海马戏学校,开始了为期7年的求学之旅。

上海市政府对此事非常重视,将其作为上海“文化援疆”的重要项目之一,指示承担该项目的上海马戏学校要将新疆班教学作为重点工作,并强调要上升到促进杂技艺术发展、推动民族团结、弘扬中华文化艺术的高度来完成这一任务。为此,上海市教委每年都给新疆班进行几十万元的专项拨款和其它项目资助。

这是上海马戏学校第一次为新疆培养少数民族杂技人才。考虑到学员年幼,又远离家乡和父母,在语言、生活、习俗等方面又多有不适,学校专门从新疆聘请维吾尔族厨师为学员们制作民族特色营养餐,并选用少数民族教师驻校协助教学和日常管理,让学员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训练中来。学校为新疆班成立了专门的教学、管理团队,设立了培养新时期高素质、职业化演员的教育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大胆尝试和有益探索。根据国际演艺市场的变化对杂技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学校适时调整课程体系,在学生不同学习阶段设置有针对性的艺术课程。通过对学生音乐、舞蹈、表演等方面的系统授课,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艺术修养和职业素养,并根据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进入高年级后,学校提高了表演课的比重,增加了滑稽、默剧表演课,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节目创作中来,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艺术灵感,增强了参与感和主动性,为学员日后成为职业演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学校还安排学员参加上海杂技团的驻场晚会演出,以及到社区、学校等地的慰问演出,不断积累他们的舞台表演经验。学校定期组织观摩文艺演出,观看电影,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让学员们亲身感受上海的文化底蕴和科技魅力,为培养他们的国际化视野打开一扇窗。

2015年9月22日,由新疆班学员担纲表演的杂技剧《阳光·梦》,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礼在乌鲁木齐上演,随后又在新疆多地进行巡演。这是他们学艺五载,首次在家乡亮相,向新疆人民展示了他们在上海的学习成果,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强烈反响。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阳光·梦》不断修改完善,并进行公演。这台为学员们量身定制的原创剧目,既是学员们几年来学习成果的汇报,更是让学生们从基本功训练转入节目编排和表演实训阶段的一次创新之举。《阳光·梦》对学员们技巧掌握、表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参与演出,他们对杂技剧目的创作流程、元素衔接、灯光舞美等都有了切身体会和全新认识,表演能力被更有效地激发,艺术潜能被更充分地挖掘。

2017年2月6日,在第六届摩纳哥蒙特卡洛“新一代”国际青少年马戏节上, 4名来自新疆班的维吾尔族小伙子表演了杂技节目《抖杠——担当》,出色完成“双人双翻”“1080度转体翻腾”“团身后空翻三周”等一系列高难动作,而且两场比赛零失误,赢得摩纳哥王室成员、国际评委和现场观众长时间起立鼓掌,最终获得本届马戏节唯一金奖。这是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自1962年成立以来获得的最高奖项,新疆多家新闻媒体对此事进行采访报道,杂技新星闪耀天山南北,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从业自豪感。

经过7年的系统学习和训练,今年7月,45名新疆班学员(其中维吾尔族40人,哈萨克族1人,达斡尔族1人,汉族3人)将学成归来。目前,他们总共可以表演20多个大中小型节目。上海马戏学校的传统优势项目《抖杠》和《跳板蹬人》,新疆班学员已经掌握,并且达到了较高水平,其余十多个节目则达到中等演出水平。而且学员们可以承担每个节目的不同角色分工,具备编排一整台杂技剧的全部要素。实现了“走出校门就能走上舞台,培养成熟演员”的既定目标。

《阳光·梦》剧照

上海马戏学校新疆班的成功举办,在新疆和上海两地受到各有关方面的广泛好评。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团长艾尼瓦·麦麦提动情地说:“55年前新疆杂技团成立之初,就是来自内地的汉族老师为新疆培养了第一代少数民族杂技演员,如今上海马戏学校新疆班将这种各民族间的深情厚谊得以延续。上海马戏学校利用现代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培养了高起点、高素质的杂技人才,破解了制约新疆杂技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困境。这批学员正值杂技演员舞台表演的黄金年龄,他们将是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最富活力、充满朝气的宝贵,新疆杂技必将迎来新的跨越式发展。”中国杂技家协会副主席、“高空王子”阿迪力·吾休尔的女儿阿比达也是新疆班中的一员,如今的她早已不是当年那个练功哭鼻子,差点打退堂鼓的小女孩,即将回到故乡的她兴奋不已,激动地说:“是上海马戏学校老师的精心培养,让我们长出了放飞梦想的翅膀。我心中有一个美丽的杂技梦,就是要做比爸爸更大的杂技明星。”中国杂技家协会副主席、上海马戏学校校长俞亦纲则在多个场合表示:“上海马戏学校为新疆培养杂技人才,是对党中央作出对口支援新疆重大决策的生动实践。老师们教会新疆班学员20多个杂技节目,就连上海的看家绝技也毫无保留地全部传授,这是一种无私的胸怀,更是一份让杂技艺术不断传承的担当。”

上海马戏学校以实际行动让“文化援疆”实现了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是一项科学发展的创新之举。通过培养新型杂技人才,为新疆文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同时,增强了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夯实了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精神基础,对全国各地的“文化援疆”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猜你喜欢
马戏杂技团援疆
武汉杂技团杂技剧《英雄之城》
中国杂技团杂技剧《呼叫4921》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十四五”对口援疆工作会议在乌鲁木齐召开
马戏团来啦
援疆的夜晚
弟弟看过马戏回来
医疗“组团式”援疆模式应加快探索
借伞
中国马戏行业首个国标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