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教育工作途径、教育活动及内容分析

2017-07-18 01:51覃莹莹
现代交际 2017年14期
关键词:玉林市讲解员博物馆

覃莹莹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教育的功能与地位日益重要,博物馆教育工作主要有内容与形式兼顾的展览、过硬的讲解员服务水平和博物馆志愿者队伍的培养三种途径。作为地处西部非中心城市的地级市博物馆,玉林市博物馆通过举办具有地方文化韵味的专题讲座,开辟中小学教育第二课堂,开展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和与城市社区教育的互动,讲好玉林故事,融入地方公共教育,受到了政府的好评和民众的欢迎。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 地方公共教育 玉林市博物馆

中图分类号:G8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4-0094-03

博物馆可谓公共文化的集中体现,而在当今社会教育水平普遍提高的情况下,公共文化这一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因此公众对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博物馆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使其成为承载公共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62年12月14的第十一届会议上通过的《关于博物馆向公众开放最有效的建议》中提出“各类博物馆均是欣赏与教育的根源”。200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修订博物馆的定义为:“博物馆应该抓住一切机会发展其作为教育资源为各阶层人群服务的职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的强化对参观者知识的获取将会十分有利。当然,这对博物馆自身的发展壮大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博物馆教育的工作途径

(一)内容与形式兼顾的展览

观众进入博物馆获得最直观的信息来源主要还是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将是进行博物馆教育工作的主要平台。现如今大部分的博物馆教育工作在结合传统展览模式的基础上加入现代教育的技术和手段。博物馆教育加入现代教育技术,展品的内容和形式都极大丰富,观众对博物馆展览所获取的知识量得到相应的提升,展览效果也会更加明显。现代科技手段的投入是器物层面,而在思想文化内容层面的展览同样也是博物馆教育工作的途径。博物馆展览结合地方性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再融入时下民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现实生活与展览主题的契合,以引起民众的兴趣点与提高民众知识水平的博物馆展览是博物馆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在这方面,玉林市博物馆在迁入新馆之际也作出不懈努力。2016年5月18日至2016年6月18日,玉林市博物馆展览围绕“博物馆日暨文化遗产日”开展。2016年6月11日,展览围绕“中国文化遗产日”进行。

(二)过硬的讲解员服务水平

从博物馆的发展历史与博物馆的职能来看,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离不开讲解员的讲解,“博物馆是近现代以来出现的一个综合性机构,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博物馆主要负责对本国本地区以及世界上文物的收藏、保护、研究等工作,同时,博物馆对广大人民群众开放,担负起了向人民群众宣传教育的工作。博物馆讲解员的讲解工作是实现博物馆宣传教育职能的主要方法。”当然,博物馆讲解员也不是简单的讲解,需要讲解员有着过硬的专业知识,“讲解的目的在于揭示人类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引导观众感受艺术、自然、人性的美,使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建立过去与现在的联系,启发现代人如何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家园。因此,讲解员要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知识修养。”讲解员的讲解水平对观众参观博物馆的参观质量与知识的获取量有直接影响。因此,讲解员的水平除了了解展览的内容外,面对不同层次与不同年龄的观众,讲解员应具备博物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知识的过硬本领。现在的博物馆普遍引入了展品视频介绍和讲解,这对人工讲解是一个明显的补充,科技与人工的有效结合,使观众获取更丰富的知识。讲解员了解观众的兴趣点所在并根据不同的观众对其进行有效的讲解,从而实现博物馆教育的功能。

(三)博物馆志愿者队伍的培养

在博物馆免费开放、服务、教育公众的大背景下,博物馆工作获得长足进步,当然会遇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参观博物馆的人员急剧上升,观众公共意识参差不齐,文明水平有待提高,自然也会给博物馆的接待和管理工作上不小的压力。仅仅依靠博物馆自身的能力无法满足观众在观览过程中的更高要求。国外的一些博物馆在博物馆志愿者招募与管理上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国内很多博物馆于是取经于此。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可以为博物馆的服务质量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确保基本的参观服务的同时延伸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当然培养博物馆志愿者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发展博物馆志愿者,博物馆一方面可以吸纳和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另一方面,博物馆可以达到其全面开放、融入社会、依靠公众的目的。”因此,现代博物馆在招募志愿者方面越来越普遍,志愿者队伍的培养为博物馆的发展提供可靠有力的后备力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博物馆教育的广度。博物馆在吸纳社会丰富资源的同时也让志愿者在服务中获取知识,最终达到双赢的局面。

二、玉林市博物馆的教育实践与探索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博物馆的主要角色还是以物为本、重视科研功能、重视馆藏文物保护为重点,在公众教育方面认识较浅,因此也阻碍了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2007年新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定义博物馆“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教育”调整到博物馆功能的首位。社会教育是博物館的主要社会职能之一。社会的发展促进博物馆教育理念的创新和教育形式的更新。博物馆教育承载的信息量也在增多,教育形式也从过往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互动发展。在2012年重新修订发布的《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指标体系》中,教育项目的内容和分类可分以下几个大类:专题讲座、论坛,中小学教育项目,家庭教育项目,社区教育项目,教师培训项目和其他项目。除了展览这种博物馆教育采取的主要形式外,还有很多延伸教育和拓展服务以满足现代观众多层次的观览要求,例如示范表演、探索活动、专题讲座、视听欣赏、动手做、研习活动、知识竞赛、知性旅游、学术讨论会、出版刊物、咨询服务等。玉林市博物馆作为一个地方性的博物馆也在积极推动博物馆教育化、服务社会的发展。endprint

(一)具有地方文化韵味的专题讲座

在诸多博物馆教育活动中,结合博物馆藏品所开展的公众讲座是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公众讲座对观众了解博物馆的展示、收藏研究等方面的内容有着重要的作用。当然这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学者、专家与社会的直接对话与交流。这与讲解相比信息量更丰富,知识内容也更有深度。公众讲座对博物馆自身的宣传方面也更具有主动性与深入性。从观众方面来说,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所在有选择地听讲座以达到有效地利用时间的目的。玉林市博物馆结合自身的办馆理念、藏品特色和区域文化特点举办各类专题讲座和论坛。2016年8月20日至22日举办以现场紫砂壶制作演示和紫砂知识讲座为内容的“紫玉文心——蒋新安师生紫砂艺术精品展”活动。2016年9月12日至13日举办“玉博大讲堂”第一期活动。2017年1月22日,玉林市博物馆举办“玉博大讲堂”第二期活动,本期“玉博大讲堂”围绕“巨匠丹青——广西博物馆馆藏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张大千精品画展”这个中心,旨在让观众品味到广西灿烂的文化,了解民国画坛四大家与广西之间的渊源,加深观众对本次展览所展出画作的认识,从而达到提高市民书画艺术鉴赏水平的展览目的。

(二)开辟中小学教育第二课堂

博物馆以其丰富的资料资源可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这也是博物馆为何能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的重要原因。博物馆在中小学教育中发挥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品德教育、培养审美感受的作用。和传统的学校教育比较,博物馆教育主要体现在其丰富性、形象性、趣味性上。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教育的要求,博物馆教育应更紧密结合学校教育,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的优势,承担应有的社会使命,助力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也对中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公民意识和创造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当然博物馆教育的充分发挥离不开正确方法的引导。2016年10月12日,玉林市红苹果教育集团智慧树分园学前二班的小朋友们来玉林市博物院进行“行走课堂”的课外学习。行走就是课堂,世界始于足下。玉林市博物馆是玉林市唯一一座地市级综合性博物馆,里面陈列展示着玉林的历史;玉林市博物馆也是玉林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单位,为未成年人提供思想道德教育。红苹果童军在这里近距离观看文物,回顾历史,了解玉林的历史,品味家乡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展望未来。

(三)博物馆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

博物馆教育中融入家庭教育,这也使社会教育更加完善,博物馆的社会作用得到更大的发挥。博物馆教育着眼于家庭,以家庭为服务的对象,特别关注家庭中儿童观众的教育活动设计,对儿童作品的欣赏,家庭成员在博物馆教育活动交流互动中达到教育的目的。在这方面,玉林市博物馆也作出了积极的探索,2016年1月1日,开展“庆元旦——钟鼓齐鸣”少儿绘画比赛。2016年2月8日至12日举办“迎新春我的小小发明成果秀”。2016年12月2日至2017年1月1日举办玉林市首届红领巾讲解员选拔赛。

(四)博物馆教育与城市社区教育的互动

博物馆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对提高居民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博物馆教育以社区居民的文化要求为基础,更深层次地探讨有特色的地域社区文化内涵,进而推动社区文化的发展。博物馆与社区之间做到有效的链接,并且主动与社区、学校、企业联系,按其需求组织馆内馆外活动。博物馆为社区居民提供的教育服务将逐步成为博物馆应有的责任。对此,玉林市博物馆也作出了有效的探索,自2015年12月26日开始,开展“千年古州,岭南都会——玉林历史文化”陈列,从2016年1月到3月份举办“郁苍其盛,隽秀如林——馆藏桂东南文物精品展”;2016年7月1日至2016年8月1日举办“岭南杰构——庆七一·玉林古建筑摄影作品展”;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2月1日,“创文明城市、建美丽家园”玉林市国庆书法美术摄影大奖赛暨获奖作品展,等等。这些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开展让很多观众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到展览,使文化成果真正惠及民众。

三、结语

围绕着博物馆教育这项基本的功能,更多学者认为博物馆应成为“一所可以自学的学校”,教师能自如地将博物馆当成辅助教育的地方。博物馆与社会民众的互动过程逐步推进博物馆教育,教育活动的落实方式更加丰富,关注对象也从大众具体到个体,更加人性化。博物馆教育功能在地方性的博物馆中也能与地方性文化有机融合,目光从物本身聚焦到人身上,在完成博物馆教育使命的同时,与时俱进地推动国家教育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博物馆教育的边界也不会仅限于此,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服务社会、惠及大众将是博物馆教育不变的服务理念。

参考文献:

[1]单霁翔.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与社会教育[J].东南文化,2010(6):9-16.

[2]邢致远,李晨.博物馆社会教育与服务的分众化研究[J].中国博物馆,2013(3):57-63.

[3]王丽娟.论博物館与社会教育[J].职业时空,2012(5):151-152.

[4]罗胜添.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理念的新探索[J].大众文艺,2012(18):219-220.

[5]姚香勤.当代博物馆与社会教育[J].平原大学学报,2005(6):68-70.

[6]丁福利.论我国博物馆教育发展的新趋势[J].中国博物馆,2013(3):50-56.

[7]王焕丽.博物馆教育项目的策划与实施[D].复旦大学,2009.

[8]宋向光.博物馆教育的新趋势[J].中国博物馆,2015(11):5.

责任编辑:杨国栋endprint

猜你喜欢
玉林市讲解员博物馆
墨韵书香
绘颜绘色
博物馆当讲解员
玉林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筛查TSH切值在GSP分析仪上的设定
博物馆
黄果树瀑布现“天价”特级讲解员
地质博物馆讲解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
古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