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北大保送生,失聪女炼成“全能冠军”

2017-07-18 00:00:00阿友
知音海外版(下半月) 2017年6期

她3岁时因医疗事故双耳失聪,然而她没向命运低头,练口型发音,一直上健全人的学校。她学舞蹈,屡获大奖;她学绘画,作品被收入《中国残疾人美术家优秀作品集》;她参加短跑,两次打破全国残运会纪录;参加高考,却谢绝了北大等名校。因为她不忘初心,选择服装设计;公益,和赵薇一起传递奥运圣火向灾区捐款,荣膺重庆感动校园十大人物。如今,大学毕业的她拥有了自己的服装设计工作室和美术工作室,成为命运强者。我们相信奇迹依然还会上演,因为走出无声世界的她拥有一种品质叫努力,有一种耐力叫奋斗!

朽木淬炼变坚钢

1983年,年轻漂亮何玫恰好20岁,她通过层层考核幸运地成为芜湖市供电局的一名员工。1987年,她与邻市《宣州日报》记者钱旭升结婚。次年,他们的女儿出生了,丈夫为孩子起名“可人”,希望她成为一个永远可爱的人。

可人3岁时不幸遭受厄运。她因为感冒,在医院打了一针庆大霉素后便跌入了无声的可怕深渊:小可人的听力丧失到左耳90分贝、右耳100分贝,医学鉴定为全聋。

何玫和钱旭升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浑身颤栗的何玫拿着诊断书哭泣着:“老天,你怎么能这样对待我的孩子啊?”钱旭升忍痛劝慰着妻子,最终俩人不甘向命运低头,辗转北京、上海等大医院为可人复查。然而,他们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残酷无情:可人得了感应神经性耳聋,根本无治!

回到家,女儿三年来稚嫩的咿呀学语声经常在耳边响起,何玫忍不住一次次呼唤着女儿:“可人,可人?”可是,孩子只有呆滞的目光,没有任何回应。何玫泪雨滂沱,可怜的孩子将来如何在这世上生存?

按当时的政策,何玫可以生二胎,亲友们也劝他们想开点再生一个。但何玫夫妇不想这样。俗话说,十聋九哑,“既然是个生命,就得对她负责到底,我们绝不能让女儿失聪之后再失语!”夫妻俩毅然放弃第二胎,决定集中精力、财力教育聋女儿,至少保证能让她像正常人那样说话。

从那时起,何玫夫妇开始了长达14年的“聋儿康复”之路。何玫先到北京参加了中华聋儿康复中心的家长培训班,买了许多语训书籍,回来后对女儿可人进行“语训”,也就是专门针对聋人的口型等训练。

钱旭升为了有时间教女儿,放弃了心爱的记者工作,调到芜湖一所学校任教。他俩想尽一切办法,用情景教学、实物教学、卡片、图片等教可人说话認字。一开始,由于孩子失聪时掌握的词汇极少,又无法知道自己发音是否正确,因而学语识字的进展很慢,有时学一个词,会用半天的时间。

当别的孩子在享受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童年,在父母的怀里撒娇时,可人却为了一个字一个词千万次地对着口型学,枯燥乏味的语训让年幼的她实在忍受不了。

有时,她会偷懒,试图用手语来表达时,都被何玫一巴掌无情地打回去。巴掌打哭了女儿,也打在自己心上。何玫一次次提醒自己要坚强,每当小可人学词语感到厌倦绝望,清澈的大眼睛泪珠闪烁时,何玫总会给她讲海伦·凯勒的故事,鼓励可人做中国的海伦·凯勒。

与此同时,为了陶冶孩子性情,舒缓紧张的学习气氛,从1993年可人4岁开始,何玫坚持送可人学画画,每周上两次课。在兴趣培养的过程中,何玫发现女儿的绘画很有天赋,于是,就送她到专业人士那里系统学习中国画素描。

为了使可人自立自强,何玫夫妇常带孩子到人多的地方锻炼。每逢休息日,还常邀请同事带着孩子到家里来玩,让她学习待人接物,有与人交流的机会,这样,不但使语训得到提高,同时又克服了她的自卑。

丑小鸭加倍努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1992年到1995年,可人饱尝了人间苦涩,语言能力提高很快,她不仅读懂了唇语,学会了说话,还会写不少字词,基本实现了和人的正常交流,如愿在芜湖市绿影小学随班就读。

可是,可人正式上课的第一天就出事了:班主任老师上午下课前说了三遍,叫可人这一组放学后留下来打扫卫生。而可人没有听到,放学便回家了,老师非常生气。

下午老师布置家庭作业,她无法记全,又被老师狠狠批了一顿,全班同学都好奇地看着她,她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晚上回家后说不想上学了。第二天,何玫立即赶到学校,向老师说明了原因,老师立即劝其退学。

何玫顿时泪眼婆娑,连忙将可人语训的情况以及写的字、画的画拿给老师看,令老师非常感动,何玫还向老师保证,今后女儿的考试成绩一定在中等偏上,否则自动退学。

看到母亲为自己奔忙,已经比同龄人成熟的可人懂得这求之不得的上学机会。虽然她面对的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但小小年纪的她没有流泪,在母亲何玫的鼓励下,她相信自己迟早会用眼睛、用心灵来感受这个美好的世界。

为了保证不食言,何玫夫妇坚持用语训方法在家超前教一年级的课本,在一年级的期末考试中,小可人除了听写没有得满分,其它全部都是满分;在二年级时,她居然还考了个年级第二名。老师、校长赞叹地说:“这个孩子太了不起了,她用自己的汗水和实力维护了自己受教育的权利!”

经过几年“笨鸟先飞”的超前辅导,可人从三年级开始,能一看别人的发音口型和喉结振动就知道说什么,基本上能与小朋友们交流了,多年的语训终于使可人聋而不哑。

1997年,何玫认为孩子大了,决不能让生理上的残疾在孩子的人格和心理上留下阴影。而克服自卑的好方法就是要有一个与同龄人沟通的渠道,因此何玫想让孩子去学舞蹈。

在征求女儿意见时,可人非常开心地说:“妈妈,画画、跳舞都是我的兴趣!”于是,可人师从芜湖市舞蹈家协会副秘书长胡歆,每周上一次课。

不论是画画还是舞蹈课,何玫夫妇总有一人陪同她,帮助她记下画画和舞蹈动作的名称,回来后他们对这些名称做详细的解释和示范,直到可人完全掌握。在父母营造的坚韧、乐观、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可人树立起自立自强的信心,这些为她今后取得良好的成绩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小学6年里,可人凭借坚强毅力,靠着看老师的口型“听”课,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次被评为芜湖市和学校的三好学生,她常对身边同学们说:“我要大声宣告,我是残疾人,但我生活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

2002年,可人上了芜湖市萃文中学初一。为了让孩子保持进步,何玫夫妇带头自学。当时,何玫既上班又教孩子,顽强地读完三年安徽师范大学法律大专课程。

父母的勤奋深深感染了可人,每天早上,她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站在镜子前,开始苦练英语单词发音和口型,可人每天都会对着镜中的自己说:“你是个丑小鸭,但绝不是低能儿,所以一定要比别人更努力呀!”

知女莫如父。父亲感到女儿中学学习压力很大,为提高她的身体素质,他把可人送到芜湖市某重点体校,跟随李建平教练学习跑步增强体能。

由于听力丧失,可人的平衡能力减退,但她坚持每天跑步5公里以上,保持每天有充沛旺盛的精力迎接紧张的学习。经过一年刻苦训练,可人在初一下半学期在赛场上展露了才华:在校春季运动会上获得多项第一名。

可人在体育田径方面的潜力让人惊叹,2003年7月她参加了安徽省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100米、200米、400米短跑项目均获得冠军,被大会授予“体育道德风尚奖”,此后一发不可收,多次在全国残运会上获得田径冠军。

由于成绩优秀,可人于2005年作为中国运动员参加了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第二十届聋人奥运会,出发前还代表残疾运动员在出征大会上发言,随后在女子400米、4×400米项目中,分获第八和第四的好成绩,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至此,何玫夫妇终于实现了他们的愿望:女儿已经成长为一个可爱的人,一个能干的人!女儿的全面协调发展,接踵而至的荣誉,这些让在生活重压下始终没有屈服的坚强妈妈倍感欣慰,孩子就是她心中明天就要喷薄而出的太阳!

天使翱翔飞更高

进入芜湖一中读高中时,可人的学业始终保持稳定的状态,上课、绘画、舞蹈、体育四不误。可人在自己的日记中无限深情地写道:进入高中生涯,我已从幼稚的小孩逐步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女孩。感谢我的父母,没有溺爱我,而是比对待正常孩子更严格地要求我。在那些同情和怜悯之心的人们看来,这也许有点残酷,但我却觉得这是走向成功的过程。

为了重返有声世界,2005年5月2日,何玫一家三口来到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接受了电子耳蜗植入手术。30天后开机调试,小可人的主治医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徐平介欣喜地宣布:手术十分成功,可人的听力已经接近正常人的水平!

身残志坚的耳聋少女终于重返有声世界!可人激动地搂着妈妈的脖子说:“妈妈,十几年里我看着别人的表情和嘴唇说话,今天我终于可以像别人一样,甚至可以闭着眼睛说话,我变成了一个全新的我!”何玫激动地点着头,喜极而泣!

也就是在这一年,可人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学余的绘画创作中,佳作频出。2005年11月出版的《中国残疾人美术家优秀作品集》共收集了200幅作品,可人的作品《热闹的社区》也被收入此集,代表了此階段她绘画的最高艺术水平。

在安徽省残联的大力支持下,可人在高考前又一次代表安徽体育代表团赴昆明出征全国残运会。奇迹再一次诞生:在田径比赛中,可人状态极佳超水平发挥,在T60级100米短跑上,她为安徽体育代表团摘得首枚金牌,之后克服高原反应,一举夺得女子200米金牌,并打破该项目的全国纪录。

接着400米金牌也被她揽入囊中,终以绝对优势夺得3金,2次打破全国纪录,爆出全国残运会最大的冷门!

从昆明回来的6月7日,可人和全国1000多万学子一样参加了高考。在高考前夕,她收到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众多高校的橄榄枝,欲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破格招收她,可人一律婉拒了,因为她对服装设计产生了浓厚兴趣。

2个月后,可人以高出录取分数线141分的高分,被心仪的四川美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录取。在大学里,同学的友好以及老师的关爱,使可人顿时喜欢上了这个全新的环境,她尽情地遨游在艺术殿堂里。

在求学阶段,可人将自己的三等奖奖学金全部捐给了灾区。

2012年,可人获得重庆市感动校园十大人物称号,组委会给她的颁奖词是:身残志坚,你却用心灵倾听这个世界。

命运多舛,你却在逆境中放大生命的意义。人生就像一条漫长的跑道,不一样的起点,你却能在第一时间冲过终点。

2016年,可人大学毕业后在深圳一家大型服装企业从事服装设计工作,因父母担心她一人远在外地,她索性辞了工作回到老家芜湖,创办了服装设计工作室和美术工作室,生意非常火爆,成为了别人眼中的人生赢家。目前,可人又忙着代表安徽参加全国聋人朗诵比赛,在新的舞台上绽放光芒。

回首这个28岁“全能冠军”走过的苦难历程,可人平淡而坚定地总结道:“我的求学路,其实就是挑战耐力与吃苦,我和爸妈风雨相依携手的三个人长征。对于一个残疾人,自己最应该克服的心理障碍就是对什么都死了心,什么都不想尝试。人的潜力很大,哪怕这个可能性很小,或者没有先例都应该尝试。”自信的可人表示,成为一名顶尖设计艺术家一直是自己的梦想,她要让所有梦想都开花……

我们从钱可人的经历能获得一种感悟:只要一个人坚持自己的努力和方向,就一定能达到人生的高度。在钱可人耀眼的光芒背后,她付出了艰辛!

编辑/征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