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娜
6月下旬的香港,已是盛夏时节,空气中弥漫着燥热。在位于香港闹市的中环渣打大厦28楼,陈启宗娓娓道出数十年商场打拼沉淀而来的智慧和思考。
1960年,陈启宗的父亲陈曾熙创建恒隆集团,主营地产开发,曾是香港十大财团之一,父亲过世5年后,他从叔叔陈曾焘手中接管恒隆,正式执掌家族企业。
这位出身豪门的香港“富二代”,凭借两大战略决策,帮助恒隆重振雄风:一是进军内地市场,在上海先后打造恒隆广场、港汇恒隆广场两个标杆项目,前者曾是浦西第一高楼;二是在乐观时坚持审慎小心,保证现金流,安然度过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上海的两大项目,奠定了恒隆在内地高端商业地产的地位,也坚定了陈启宗投资内地市场的决心,他在内地的商业地产只租不售,“到现在为止,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模式,有人说中国的商场太多,我认为是不好的商场太多,好商场太少。”陈启宗言辞幽默。
目前,恒隆地产在上海、沈阳、济南、无锡、天津、大连各地拥有8座恒隆广场,截至2016年底,公司内地租金收入达39.95亿港元,在整体租金中占比约52%。他表示,恒隆早年即采取“买地、起楼、租”的长远策略,大部分项目已先后落成,公司近年以管理和营运为重,绝对是正确的方向和做法。
香港豪门绯闻不断,不时爆出的家族争产丑闻常成城中茶余饭后的话题。陈启宗家族则是一个低调的例外,鲜有負面新闻见诸报端。“给后代留钱是最笨的做法”,这是其对家族传承的箴言,他一语中的,“身教、榜样最重要,简单来说,就是给他们树立一个道德榜样。”
外界流传着一个陈启宗父子间的小故事。其长子陈文博于2010年加入恒隆,曾在上海出任助理经理,每天早上骑自行车上班,“有一天我打电话给他,他说:‘对不起爸爸,我现在快要下自行车了,下了车我再给你通电话。”陈启宗以他惯有的幽默回答,“还骑自行车,你好奢侈。”2016年,陈文博正式升任执行董事,引发外界陈启宗有意“交棒”的猜想。
陈启宗认为,“富不过三代”的魔咒,是因为大部分华人企业都是家族公司,只从家庭成员中选人出任管理工作,其实,一个混合模式的管治架构,或许更适合由创办人家族为控股股东的亚洲企业,“集团家族通常会考虑业务的长远发展,西方的董事局模式架构则比较侧重短期利益,最理想的是能够从世界各地找到最合适的人出任行政总裁,主理日常业务,并由家族成员出任董事长”。
陈启宗认准的事,往往会坚持下去,过去25年,他坚持不懈亲自执笔撰写恒隆财报的《致股东函》,最长的一份超过两万字,其中大量内容涉及国际大势,曾坦言花在了解政治上的时间,不亚于花在生意上的时间。他对市场趋势的发展和判断往往也有着“先知先觉”,与弟弟陈乐宗一同创立的晨兴集团(Morningside Group),上世纪90年代起即在内地投资,在创投领域非常活跃,投资了搜狐、携程、小米等科技公司。
这位68岁的商人说,如果现在他是二十出头的年纪,一定会到内地去闯,这里才是最大的机遇之地。
坚守高端
21CBR:上世纪90年代开始,恒隆进入内地市场,主打高端综合商业项目,如何看待未来中国地产市场的机遇和挑战?
陈启宗:内地高端房地产有很多机会,中国的经济发展长远靠什么?最近一二十年,靠的是公共投资拉动,还可以维持很长一段时间,盖很多机场、蓄水库、水净化设施等,公路、铁路已经修得很不错,地铁尚有大量项目可以做,环境治理、土壤复原等也有很多机遇,但不可能永远如此;靠出口的话,控制权不在自己手上,在于世界经济,别人买不买不由你说了算。
唯一可靠的就是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我们商场对准的就是老百姓的消费,无论是高端或非高端消费,都有很多机会。老实说,懂得做高档(商场)的人不多,相当一部分是香港发展商在内地的项目。中国神州太大了,有1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超过100个,3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20个,千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6个。
21CBR:你提到以前香港地产商的模式是“买地、起楼、卖”,而恒隆则是“买地、起楼、出租”,为什么业务模式要变?
陈启宗:我们从1970年开始就是这样,当时这不是最赚钱的方式,在中国内地,过去二三十年直到现在,我们还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模式。早年,万科、保利、碧桂园、富力等地产商是买地、盖房、出售的模式, 20年前,他们的土地来源价格低很多,我们拿什么去跟别人比?我们就决定做高档商业地产。
现在,有人说中国的商场太多,我认为是不好的商场太多,好商场太少。人流只是衡量商场好坏的一个标准,恒隆广场每天的人流不过1.5万人次,相比之下,别的商场每天人流达到5万甚至10万以上,我们收入仍然比其他商城要高,单位租金、整体租金收入都超过很多大商场。
21CBR:内地货币政策趋紧,对国内消费以及恒隆的内地业务会有哪些影响?
陈启宗: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以往20年,中国的货币政策很宽松,很多经济增长来自于货币政策的推动。这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美国、日本和很多其他国家也是如此。这个不可能长远下去,如果货币泛滥的话,将来的后遗症一定很厉害,既然资金已经泛滥到如此地步,早收缩比晚收缩好。对于房地产的实际影响,取决于货币政策收紧的程度。
21CBR:网上购物盛行,会如何影响现有的零售业态?
陈启宗:线上的东西是无可避免的,要利用它而不是挡住它,如果有人说这样就没有线下的,也是无知。每个城市、每个品类都会达到线上和线下的平衡点,不同城市、同一品类的平衡点也不一样。比如,四线城市的线上占比较之线下可能比一线城市高很多,因为这些城市的分销渠道没这么发达,只能去线上买,而香港、新加坡在互联网、移动电讯的覆盖属于全世界前列,线上购物并没有蓬勃发展起来。
在一些领域,我们已经看到接近或者已达到平衡点,更多的商品刚刚开始,高档商品的线上份额一定比较低,比如名牌奢侈品。
身教传家
21CBR:2016年,郑裕彤去世,李嘉诚前一阵传退休,如何看待香港老一辈企业家的离去对香港社会的影响?新生代的接班人,他们行事风格有什么新特征?
陈启宗:一定有变化,但没有人会拉后腿。世代的更替一定会这样,问题是下一代准备得怎么样?他们的思维不可能和上一辈一摸一样,重要的是,在于每个家族的培养。一般来说,香港从第一代传到第二代,在地产行业表現基本是可以的,现有已从第二代慢慢转到第三代手上。
21CBR:你曾说过“给后代留钱是最笨的做法”,现在还这么想?
陈启宗:几十年来都是这么想的,现在不会变。对子女的培养,身教最重要,简单来说,就是给他们树立一个道德榜样,现在第二代、第三代都是很不错的大学毕业,而第一代人基本没学位。
我常常和太太说,看到一些女孩子嫁给(某些)富二代,都是没脑子的,嫁入豪门不是好事,应该对她说“节哀顺变”。一个家族,如果爷爷、爸爸都是沾花惹草的,你想儿子可能不鬼混吗?儿子不出轨的概率很低,婚姻成功的概率也很低。有身教、有榜样,就比较有把握,但也没有绝对的把握。
21CBR:你有没有想过何时正式退休,将重任交给儿子?
陈启宗:我现在活得很快乐,CEO陈南禄先生做得很好,我儿子也在团队中。我们这类房地产公司,一年不过是两三次的大决定,你抓好了,基本(表现)就可以的。现在很多大决定是陈南禄和我儿子的团队在做,我参与不多。要是我不同意,会和他们讨论。公司的财政情况非常好,投资1000多亿元人民币,12年零负债。
在不同的市场发展阶段,地产商负债有高有低,香港的地产商基本负债都低,其中有些是二三十年前非常高负债的,现在变成了低负债。很多人曾经过高负债的阶段,20岁的人就做20岁人的事,30岁的人就应该做三十岁人的事。
21CBR:晨兴在内地投资大量新创公司,差不多20年,如何看待内地的投资机会和企业家?
陈启宗:内地有大量了不起的企业家,高科技行业也很多,这是个大机遇。我们家族投资高科技,大概从1975年开始,过去20多年投入更多,抓到了一些不错的机遇。在内地,我们主要投资TMT领域,在美国和欧洲投资生物医疗的案例比较多。
大机遇大家有目共睹,过去20年,中国互联网真是大机遇 ,抓住它就是了;现在全球人口都在老化,生物医药非常重要,科技创新出现了很多医疗新方法,这些都是晨兴有兴趣投资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