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国卿
桃花红雨先烈血,碧海丹霞志士心。
神州今朝看奋起,中华大地慰英魂。
《大刀进行曲》作者麦新的事迹,我是今年春才知道的。此事还要从今年清明节前说起。早春时节,笔者有幸赴内蒙古通辽市(原哲里木盟)开鲁县的同学陈宝安家中小住。有一天,清晨漫步街头时,阵阵歌声将我引至开鲁县东南的一座公园。进入公园后,一座与北京天安门广场革命烈士纪念碑神似的高大纪念碑映入眼帘。在它的右侧,一座元代风格的白色佛塔静静矗立着。白塔造型考究,挺拔而清秀,与北海公园的白塔颇为相似。园内栽植了许多柏松、杨树、柳树、榆树和各种奇花异草,衬托着多座仿古凉亭。跳广场舞的大妈、晨练的年轻人和戏曲爱好者清唱的动人旋律,组成了一幅美好祥和的画面。漫步园中,笔者猛然发现一座规模宏伟、造型别具一格的白色建筑——麦新纪念馆。白底黑字的馆名,是由著名诗人、原中宣部副部长贺敬之题写。笔者此前并不知麦新是何人、有何英雄事迹,打开纪念馆大门,看到麦新烈士挥舞右手的站立铜像,及其身后《大刀进行曲》的曲谱时,猛然醒悟。
麦新烈士
伫立在纪念馆中,解说员清脆、标准的普通话解说,将我瞬间带入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
麦新烈士,原名孙默心、孙麦新、孙培元、孙克、铁克等。麦新1914年出生于上海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幼年丧父、家境中衰,与母親相依为命,过着忧心忧食的贫困生活。1929年,年仅15岁的麦新开始参加学生运动。1935年“华北事变”发生,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麦新在共产党的影响和引导下趋向革命道路,并在吕冀、孙慎波等音乐家的影响下,开始了歌曲创作活动。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抗日战争时期,麦新参加上海共产党组织的战地服务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在广东的东新会、开平一带做民运工作;1940年,赴湖北任第一集团军秘书长,负责部队的音乐工作,同年底到达革命圣地延安。1945年,麦新奉命到辽宁阜新煤矿做发动群众工作。1946年初,麦新调至北镇县,3月调至开鲁,任县委秘书及县委机关党支部书记、组织部长、宣传部长。以后,麦新到五区(今麦新镇)开展土改试点工作。
1947年6月6日下午,麦新同志参加完县委会与通讯员王振江骑马返回五区(现麦新镇)途中,遭百余名土匪的袭击。他立即命令通讯员王振江返回县委汇报情况,自己只身掩护。小王眼含泪水不愿离去,麦新大声说道:“这是命令!”小王拨马向县城方向跑去,麦新一人与百余名土匪英勇战斗,终因寡不敌众身中四弹,壮烈牺牲,年仅33岁。
在麦新烈士安葬的那天,开鲁县及五区的父老乡亲主动前去悼念。有位老大娘把自己亲手纺的棉线,放在麦新的棺木中;通讯员王振江和战友们久久不愿盖上棺盖;悼念现场民众哭声震天……当第一锹黄土填入墓中后,前来悼念的乡亲都要添上一锹黄土,坟越堆越高,黄土堆出了一座巨大的坟墓。这座高大的墓,代表的是开鲁人民对一位革命烈士、人民音乐家的无限热爱!
作者与同学参观麦新纪念馆
麦新烈士15岁参加革命,21岁学习创作歌曲,23岁即创作出战斗性极强、脍炙人口的《大刀进行曲》。这首抗战歌曲旋律刚健、词语激昂,振奋人心、流传中外。它代表了当年四万万中国人民的心声,抒发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大刀进行曲》在中国人民抗击日寇、争取自由解放的革命斗争中,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激励着中华儿女冲向烽火硝烟的战场,组成了全国爱国同胞抗击日寇的铜墙铁壁和誓把日寇侵略者全部消灭的决心!麦新烈士从开始音乐创作到壮烈牺牲,只有12年的历程。但这短短的十余年,他却创作出了60余首不同内容、形式多样的歌曲:《大刀进行曲》《春耕之曲》《保卫边区》《毛泽东之歌》《红五月》《向前冲》以及儿歌《马儿真好》《小葡萄》等等。
民国时期的老照片,那时候有穿长袍的,有穿西服的,穿西服必然配皮鞋
麦新热爱党、热爱音乐、热爱中华民族。年仅33岁的他,就把鲜血和生命,洒在了他热爱的中华大地上!一个热爱音乐的人、一个用音乐唤起民众爱国魂的人,就这样为了劳苦大众的解放、中华民族的觉醒,流尽了最后一滴血!1947年,全中国即将解放,五星红旗即将升起,而麦新却没能看到中华民族彻底解放,没能等到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
今年的6月6日,是麦新烈士牺牲70周年祭。我想如果世界上有永垂不朽,那么我相信那是一种崇高精神的不悔——无数先烈不悔为民族解放赴汤蹈火、不悔为人民利益献出生命!先烈们,你们为民族解放而牺牲,你们的牺牲重于泰山,你们将永远与青山同在,与神州大地永存!先烈们永远是我们心中不朽的丰碑!
(编辑·张子乐)
kelemy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