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素敏,河北省元氏县南因镇董堡村村民,她身材不高,却很有自己的想法,2009年创办了元氏县佳农粮棉种植专业合作社,任理事长,还担任了元氏县政协委员,元氏县农业技术指导员,元氏县巾帼创业创新联盟副会长,元氏县农产品协会秘书长,是元氏县新型职业农民。被评为带领农民增产致富的示范带头人,佳农合作社被定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研究定点采集单位。
董堡村有7000多人口,8000多亩地,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一到农忙,要么请假回来,要么雇人干活,出现了打工顾不上种地,种地耽误挣钱或雇工成本高等诸多问题,为解决农民种地难的问题,彻底打消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使越来越多的农村走上“轻松”致富路,开始流转土地。
她和丈夫都是心灵手巧、吃苦耐劳的人,师素敏1984年出嫁到东堡,婆家哥仨,家中她们是最小,老人年龄大了,勉强帮她带孩子,当时正赶上改革开放,她买了磨草面机,养了5头猪,赶上老人也生病,孩子也生病,日子很苦。1998年两个孩子都上学了,他们买了大型带锯,她和丈夫都能干,开玉米收割机,拖拉机,汽车,铲车,又买了磨玉米面机、碾米机、气泵、气枪、进了一批玻璃,给农户安装玻璃。“2001年打了第一眼吃水井,供一部分人吃水,丈夫做木工,做了一批桌凳出租;2002年进井陉白灰块,加工淋白灰膏,白天干别的活,晚上加班淋灰,很累,2002年收入22013元;2003年起在董堡村负责计划生育工作共3年,2003年收入25302元,2004年买了新收割机,共收入41738元……日记坚持写了20多年,至今还写着日记,老年后让我的孙子帮我写个自传……”这就是师素敏20多年来用朴素的言语记录下的奋斗历程。
2007年,地下水下降,70米以下水井没有水,后来村民浇地用的都是其他村里的水井,用池村水井,需布地龙1000多米才能浇地。用牛房庄和北杜村水井需布地龙800多米,村民浇地十分困难。麦收后种上玉米15天浇不上地,6月份才能浇完,严重影响产量。
地球物测队在董堡村入驻,经测量后得出结论:董堡村地下水地形好比是大锅型,水井打到锅底有水,打到锅帮水少,打到锅沿没水,2007年她冒着风险在村南打了第二眼水井,水井深120米,水脉很旺。又购买了55马力拖拉机、小麦收割机,帮农民耕种收。2009年又打了第三眼井,刚打到一半时,10月份下起了大雪,她晚上在地里帐篷里看架子,冷得直抖,两个晚上没睡觉,过了两天,天晴了接着打井,下管时管下歪了,井深140米,在100米处落下石子,泵下不去,成了废井。师素敏欲哭无泪。
2010年师素敏又打了第四眼井,井深150米,水脉很旺,流转土地280亩,还购置了玉米收割机、小麦收割机、小麦玉米播种机。2013年参加了元氏县第一期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会,在大会上做典型发言,获得了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她认为只有学习才会有进步,还动员丈夫和大儿子也参加了新型职业农村培训会,获得了证书,为合作社发展培养人才。师素敏还参加了元氏县巾帼创新创业联盟组织,任副会长。10月份成立元氏县农产品协会,任秘书长。2016年被评为带领农民致富的示范带头人,她鼓励孩子们“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大儿杜江伟自造了一种施肥装置,2016年7月13号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利用此机械,省工省时,降低成本。被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推荐为元氏县政协委員,为建设元氏出谋划策。
合作社的发展缺少人材,2017年3月份她给儿子、儿媳报考了河北省农业大学,4个孩子各自学习不同专业,师素敏鼓励孩子们在人生路上要有上进心,要勤奋,要有坚定的目标,要正正派派的做人,实实在在做事,每个人都有犯错误和失误的时候,得饶人处且饶人,与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们要经常沟通,相互了解,相互体谅,相互帮助,在人生的岁月里要尊重别人,包容别人,认识自己的错误。
佳农合作社目前有社员150名,固定资产320万元,流转土地1200亩,占地面积68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并建有农机棚面积1308平方米,农闲时农机具入驻农机棚,合作社与嘉丰种业有限公司和万丰种业有限公司合作,从事小麦繁种业务,繁种基地面积2600亩。
为确保生产效益及经营的大田作物能够得到及时播种,收获产业化、机械现代化服务,合作社农业机械配套设施有小麦收割机3台、玉米收割机2台、大型拖拉机4台,小拖拉机5台,配套设施8套,玉米深松精播机3台,小麦水肥一体化免耕播种机1台,深松机2台,卷盘喷灌2台,自走式打药机2台,普通播种机6台,撒肥机1台,小铲车2台,购置了3套粮食烘干设备,搞好了粮食烘干储存,为合作社今后的农业产业化一条龙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积极搞好粮食种植的同时,她成立了舞蹈队,购置了音响和演出服装,带领给她打工的女同志和女乡亲在农闲时间学习广场舞、学习舞狮、在元氏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毕业典礼上表演,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农民的自身素质。
为合作社生产质量大幅度的改变,师素敏以后要经常参加农业技术培训,不断改变小麦玉米更新换代新品种的种植技术,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使产品数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水平。
十年的风风雨雨尝尽了人生酸甜苦辣,成就了合作社,也成就了师素敏本人。她决心献身农业,做一个优秀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农村农业多做贡献。编辑/马冲冲ma-ch-c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