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纳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7)
长沙市南郊公园植物配置现状与对策
李敏纳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7)
通过调研长沙市南郊公园植物造景现状,结合现状成因,考虑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展开相应的研究与探讨,从植物造景特色和其多样性两方面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生态美学原理分析调查。提出公园绿地植物配置应发挥三大效益:景观效益、生态效益、防护效益;植物造景应形成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风格、手法;植物造景应体现艺术性的原则与文化特色原则及经济性的原则。
植物造景;植物配置;地域特色
城市景观植物不仅能够构建一个美丽的空间,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有效防尘、绿化空气,以及降噪等多个方面的作用。当然除此之外,植物还可以让市民身处的环境更加健康舒适,让其身心都能够得到一种满足感[1]。
优秀的景观设计师必定会考虑造景时将科学理论与艺术美感高度统一,会考虑到构图艺术,利用植物本身的美感与其他方面形成重组并融合在一起,结合其艺术的作用,展现出一幅美丽的空间景象,从而达到让人欣赏的目的[2]。 近年来,“两型社会”理念的提出,引起了环境艺术和园林艺术两学术界对于提升植物景观设计理念的重视。本文拟以地处长沙湘江以南的南郊公园为分析考察对象,通过调查南郊公园的植物造景现状,摸清该地域绿地植被的种植情况,并且针对其现实状况、种类等相关因素进行细致地分析,旨在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及搭配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考虑当地的文化特征,营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公园植物景观,更好地为将来长沙地区的其他公园绿地景观提供可行性参考依据。
1.1 南郊公园地理概况
长沙南郊公园位于市区南郊新开铺地段,是一所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公园,占地36公顷,于1965年5月1日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其森林绿化面积已经占据了整体面积的九成以上,各界将其称之为长沙市区的“绿色明珠”。园区内植被种类繁多,高达248种,因此季相变化也颇为丰富。
1.2 南郊公园植物配置特点
南郊公园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公园,文化特色方面十分明显。整体来说园区展现出两种较为突出的特色:一是山多,第二在于人文景观多,如:漫竹湖、数红阁、天趣乐园等。为了使植物的造型能够反映出长沙的文化方面的特色,从而既呈现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也表现出一种自然美,所以在对园区的植物造景过程中,主要通过“四多一结合”方式来进行:
1.2.1 乡土树种多 南郊公园森林绿化面积已经占据了整体面积的九成以上,公园的植物类别主要来源于一些较为基础的乡土植物,如香樟、桃树、翠竹、杜鹃、山茶等,经过人为的改造之后形成了一种自然化发展的森林群落。
1.2.2 传统绿化树种多 由于园区成立时间较长,不管是在道路上还是绿化方面始终与长沙市的总体特色一致。尤其是行道树基本上在每一条道路上都有种植。其中所包含的种类为白兰花、香樟、马尾松、重阳木、乌桕、枫香等,以及水边所栽种的树种包括水杉、池杉、蒲桃等。
1.2.3 大树古木多 远在建园初期存在着一些孤零的植物或者是较为分散的植物,这些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树木成长得十分壮大,表现出一种古老的生态美。目前已经成为了该园区的特色景观,吸引了众多人群。这种类型的树木包括:银杉、黑松等。
1.2.4 配置方式多 既表现出一种自然的美感,又充分地利用固有的规则性,双方的有效结合达到了一种不一样的状态,呈现出不一样的美感。
1.3 南郊公园植物配置方式
1.3.1 乔、灌、草多层式植物配置 在园区景观的构造过程中,所选择的是一些多层次的植物,将其运用至山地或者是一些道路边缘,不仅能够展现出一种自然的美,还能够表现出一种丰富的层次感,更具有特色。
1.3.2 乔、草两层式造景 这种方式通过两层的构造来起到绿化与美观的作用,一般来说在主干道旁边选择种植乔木,在其下沿再种植绿色草带,形成一体。
1.3.3 灌、草两层配置 从花坛以及坡地边缘所进行的种植方式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种:
(1)灌木和草花交错配置:这种形式一般运用在花坛的构造中。在中心地区种植一株以上的灌木,从而体现出中间部分,在四周就围绕一圈花草,花坛的周围则选择一些色彩较为鲜亮的植物勾勒边缘。
(2)灌木散植于草花中:这种植物一般被用在一些坡地、林缘或者是规模较小的花坛的装饰之中。在这个过程中,用一种较为规则的方式把花草形成环绕式的种植。在中心部分零零散散地分散一些具有独特造型的灌木,体现出自然的美感。
(3)灌木散植于地被中:这种方式大多被用在山坡边缘的植物的景观的构造过程中,在坡地边缘基本上都是种植着绿色植物,然后在此基础上种植一些具有观赏性的植物,使得枝条下垂的过程中,将边坡有效地遮挡。这类植物运用得较多的有三角梅、悬铃花等。
2.1 基调树种为常绿树,景观季节性不明显
基调树种为香樟,该景点一年四季都保持着绿色状态,呈现的景象较好,反而造成秋叶景观不太突出(图1)。
图1 南郊公园现状实景
2.2 湿生植物景观不足
南郊公园虽然有大面积的水体,但是却很少存在湿生植物景观(图2)。光秃陈旧的硬质驳岸,水面无任何湿生植物来点缀。其实湿生植物大多富有自然美,利用其可以起到一种好的装扮作用,灵活而生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水资源有着净化的作用。根据长沙的气候状况来看,能够符合变化并有效种植的湿地植物就有几十种,如:鸢尾、菖蒲、水葱、美人蕉、春羽、荷花、睡莲、龟背竹、芦苇、千屈菜[3]、雨久花、萍逢草等(图3)。而南郊公园所用的湿生植物仅仅只看到鸢尾、睡莲等寥寥数种。
2.3 部分植物配置未注意到生物学、生态学特征
该园由于历史悠久,部分植物随着时代的变化,已经难以达到观赏的作用,影响了整体观赏价值,所以针对这方面要进行调整[4]。如早年配置的植物经过多年后成长为高大乔木,营造出荫蔽的空间,导致下层喜阳的花灌植物如狗牙花、红缨球形状细长而不开花。
图2 南郊公园漫竹湖现状实景
图3 长沙地区水生植物参考图
2.4 本土植物运用较少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说,在对植物进行搭配的过程中必须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必须明确地认识到乡土植物所带来的特殊含义与韵味,也就是说,需要将各种不同类别的植物种植在具有差异化的地区、气候、土质之中,从而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植被景观,具有独特的风景[5]。长沙地区乡土植物颇为丰富,樟树、日本杜英、冬青、乐昌含笑、毛竹、枫香、苦储、桂花等生长广泛且具有极高的观赏性,非常适合园林绿地的营造。但是当前,该公园的植物大多数来源于外地,除大面积使用香樟外,其他乡土树种应用非常有限。
2.5 突出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植物景观不够
长沙作为“楚汉名城”,文化历史悠久,存在着丰富多样且极具内涵的民族遗产,可谓是我国的瑰丽珍宝。同时,长沙集聚着深厚的湖湘文化,文化底蕴较为浓厚。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为更好地去实现生态文化,提供了空间。但是目前南郊公园的植物配置人工化太强,不顾自身环境特点和文化特点,盲目模仿,体现民族特色的植物运用不够。榕树、松树、梅、竹,这些都是具有丰富文化内容的植物,这些植物在公园的主体位置运用不足,难以体现民族特色。
3.1 注重植物配置的效益性
公园绿地植物配置的重要性,应发挥三大效益:景观效益、生态效益、防护效益。
3.2 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风格与手法
植物造景应形成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风格、手法,并在时间的检验中形成一定的规范制度,以不断提高植物造景的科学水平和观赏价值。任何植物都富有生命力,并且表现出各类纷繁复杂的形式,具有多种特色。在开展相关园林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具备以下几点最基础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才可以进行植物景观的构造:
(1)植物的形态特征:了解到植物的基本形态才能更好地加以区分和判别。
(2)植物的可塑性:主要所针对的是植物的造型而言,涉及到两类:其一在于萌芽性,其二在于枝、茎的韧性程度。
(3)针对影响植物的生成因素要有一定的了解。
(4)植物的多样性:明白植物的各种类型,根据其形态来构造出相应的景观[6]。
3.3 植物造型的基本原则
3.3.1 艺术性原则 在对植物进行搭配的过程中,首先应该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保持其自然美。与此同时,将植物作为关键部分,亦或是和其他类型的要素进行有效地联系,从而展现出一种极具美感且具有特色的画面感。在整个园林艺术中对公园植物的搭配是其中的核心部分,被划入到造型艺术的范围之内。可以这样认为,造型艺术最终所要呈现的状态是通过植物的搭配所形成的。所以,实际过程中对于植物的搭配需要符合以下几点要求:①多样与统一,即统一与变化的原则“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寻统一”的准则。②均衡与稳定。即表现为物体在立体上的重心下移的重量感。③对比与调和。通过具有较大反差的因素来形成强烈的对比,呈现出一种对比美。④韵律与节奏。这个方面所强调的是一种排列形式,通过排列的整齐性和规则性来形成一种强烈的节奏感。⑤比例与尺度。⑥主体与从属。
3.3.2 文化特色原则 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存在着属于自身的文化特色,相应的也就反映出不同的植物文化,因此对于园林植物的搭配也需要从本土特色的角度出发,表现其独特性所在。如果随大流是会失去这种文化特色的,并且十分平庸[7]。楚文化的浪漫跳跃,成就了现代湖湘文化的坚韧有序,这种特殊的湖湘文化也可运用植物形式来表达,例如在入口处的漫竹湖畔紧密结合原有微地形高差种植梅、兰、竹、菊“四君子”来丰富景观层次,让湖湘文化随处可见,适当种植长沙的市树、市花凸显长沙特色[8]。
3.3.3 经济原则 关于植物的搭配,经济性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也就是说,在植物的养护方面要尽可能地减少相关成本的损耗,利用好的设计手段来达到这一目的。
总的来说,在对植物进行景观建造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两个方面:第一是可持续发展原则,第二是两型社会的核心思想。需要站在长远的层面上来进行思考,从长沙园林的发展情况来看,大多是引用的外地植物,本地植物运用较少,而且在景观的构造方面无法表现出其美的形态。针对这些不足要加以改善,加大对于本土植物的利用力度。另外,结合植物的多样化,运用一些湿生植物以及色叶植物,使得景观更加丰富多彩。
[1] 石磊.长沙市公园绿地植物配置的现状与对策[D].湖南农业大学,2009,(05):70-73.
[2] 李传霞.广州市四大公园观赏植物造景的初步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04):34-35.
[3] 刘晔. 广州、长沙城市植物造景对比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076):19-20.
[4] 贾广林,谭雪红.徐州市主要公园植物造景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0,(02):30-32.
[5] 侯则红,余雪标,陈展川.海南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10):4448-4450.
[6] 苏东胜.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中的植物配置探究[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07):174-175.
[7] 高建亮. 衡阳市园林植物造景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07):107-108.
[8] 黄睿,李炎林,熊兴耀等.柳州市园博园植物景观配置分析与优化[J].湖南包装,2017,32(1):24-27.
李敏纳(1986-),女,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助理实验师。
E-mail:376512314@qq.com
2017-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