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 刘国莲(通讯作者) 冯雪 刘赟赟
(宁夏医科大学,宁夏银川750004)
“联合共育”实用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陈红 刘国莲(通讯作者) 冯雪 刘赟赟
(宁夏医科大学,宁夏银川750004)
目的构建“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共育实用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联合共育”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方法以我校2013级护生为研究对象,在学校与教学医院原有护理人才培养的基础上辅以社区护理实践教育,并对社区护理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课题结束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护生对实践教学效果满意度较高,81.0%认为“联合共育”实用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特色,95.8%认为其优于传统教学(学校实训加医院实习),92.6%认为该模式的实践有利于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结论“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共育实用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对于加快护理教育改革,培养我国社会所需的实用型护理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联合共育;培养模式;护理;教学改革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轨和健康观念的转变,护理人员将成为社区卫生保健的主要力量[1]。护理的重心也将随着保健模式的改变而转移,即由单一的急性病医院内的患者护理发展到社区和初级卫生保健机构的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的护理[2]。新世纪护理发展趋势对高等护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而理想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应当体现护理学科的发展趋势、社会对护理人才素质的要求,反映教学特色与优势,并能把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因此,研究与探讨护理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护理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它决定着护理教育的根本方向,更决定着护理人才培养的质量。本研究以培养护生的实践能力为重点,在我校原有教学基础上构建并实践了“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共育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以宁夏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3级护理专业本科生(以下简称“护生”)5个班共189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9人,女170人,年龄20~25岁,平均(22.5±1.5)岁。
1.2 方法
1.2.1 “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共育实用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除具有扎实的护理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需要具有较高的整体素质。根据这一需求,为了培养提供既适合临床专科护理,也能为社区人群健康需求提供服务的实用型护理人才,我校在学校与教学医院原有护理人才培养的基础上辅以了社区护理实践教育,并对社区护理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构建了“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共育实用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1.2.2 “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共育实用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1.2.2.1 学校实践:护生在校学习期间以提高护生综合能力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实践教育。采用分阶段递进式教学方法。第一阶段,专业社会实践,在护生第1~3学期,鼓励护生根据社会热点和社会形势,紧密结合专业,确定实践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第二阶段,专业课程实践,在护生第4、5学期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制度,每周三下午6~9点开放实验室,力求为护生提供更多的护理技能训练机会,提高护生的基本护理操作技能。第三阶段,岗前模拟训练,在护生第6学期安排38学时的实习前情景模拟训练,内容包括临床护理技能培训、护理职业道德教育、护患沟通技巧培训以及摸拟招聘大会等,以提高护生的实习适应力及就业竞争力。
1.2.2.2 社区实践:将《社区护理学》作为护理本科专业必修课程,于护生第6学期开设,确定总学时为40学时,其中实践教学12学时。开课前安排护生利用第5学期暑假进行专业见习,参观、调查和访问当地社区卫生服务站布局、卫生资源配置、卫生服务现状等,以加强护生对社区工作的了解,为后期《社区护理学》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学实践中,采取小组合作性学习方法进行教学,实施形式以模拟实践、社区实践为主,考核方式以角色扮演、病例讨论、查阅文献、实验演示为主[3]。
1.2.2.3 医院实践:进一步拓展临床教学基地的作用,通过临床见习、教学实习、毕业实习递进式实践模式全面培养护生临床实践能力。第一阶段为临床见习阶段,在第1~2学年期间,要求护生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医院见习,目的是让护生感受医院环境,了解护理职业要求及工作氛围,形成对护理职业和服务群体的认同感;第二阶段为教学实习阶段,进入第3学年后,在专业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安排3~4周的医院教学实习,目的是让护生了解护理学理论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与实施,了解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评估与诊断及护理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加强护生对理论学习重要性的认识;第三阶段毕业实习阶段,安排在第4学年,时间44周,目的是强化护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和巩固护理专业技能,综合提高护生观察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3 效果评价:①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成绩:包括课前资料准备、课堂实践汇报、课后实验报告三部分,以30%、40%、30%比例计算成绩。成绩采用百分制,90~100分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中等,60~69分为合格,低于60分为不合格;②实践教学评教表:研究者自行设计,经专家指导和修正,问卷共8个条目。每个条目依次用同意、一般、不同意表示。每班随机抽取8人参与调查,共发放问卷40份,回收40份,有效回收率100%;③“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共育实用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调查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构建“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共育实用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实用性、有效性三方面。所有对象均参与调查,共发放问卷189份,回收189份,有效回收率100%。
1.2.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社区护理学》实践学习考核成绩:护生学习积极性较高,能够按教学要求及时完成教学任务,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成绩较为理想,优秀率达76.2%,详见表1。
表1 《社区护理学》实践学习考核成绩[n(%)]
2.2 实践教学评教表:结果详见表2。
表2 实践教学评教表[n(%)]
2.3 “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共育实用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效果调查:通过联合共育实用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84.1%的护生认为有必要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见(实)习,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模,熟悉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内容、性质及开展情况;89.2%表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67.1%毕业后有意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详见表3。
调查显示,89.2%的护生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开展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且67.1%护生毕业后有意向从事社区护理工作,愿意努力和尝试改变基层卫生机构存在的问题。说明随着人们健康保健需求的快速增长,护生已意识到护理的重心将随着保健模式的改变而转移,社区初级卫生保健机构以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为主的护理受到更多高等护理人才的青睐。“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共育实用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帮助护生重新认识护理的内涵,培养护生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表3 护生对“联合共育”实用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评价[n(%)]
“学校-社区-医院”联合模式下的护理教学实践形式多样,教学内容丰富,注重小组合作性学习,充分提高了护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在实践教学中我们突出了参与性、主动性、应用性的特点,强调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4]。护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共同讨论、查询资料、设计实验,进一步提高了护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形式多样的实践考核方式,对护生提出了新的挑战,迫使护生主动思考,咨询教师或上网查询等,提高了护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锻炼了护生的信息素养[5]。护生提出希望能多去几个社区实践,多一些社区带教教师,并增加社区护理实践的学时。说明护生对实践学习的渴望与积极态度。今后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了解护生对实践学习的需求,及时与教学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带教老师沟通,制定合适的护理实践计划。其次,在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护生满意度较低,仅有24.9%认为该培养模式有助于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今后的教学中应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做简要调整,如校内实践中可鼓励护生成立科研团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性项目,并增加立项比例,以确保更多护生能够参与科研课题;社区实践中可组织护生进行社区慢性病调研,并要求撰写论文等。
综上所述,本研究构建的“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共育实用型护理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特色,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有利于培养具备较强综合能力的实用型护理人才,但仍需进一步完善。
[1]姜安丽.21世纪护理教育发展现状及我国护理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发展策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12):1-2.
[2]徐建鸣.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的研究与进展[J].上海护理,2005,5(2):50-52.
[3]林梅.小组合作学习在健康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7):1555-1556.
[4]苗秀欣,朱秀丽,王力.新形势下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设计与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2):32-34.
[5]丛荣华.基于任务驱动法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0(4):116-118.
R471
B学科分类代码:32071
1001-8131(2017)03-0240-03
2016-10-24
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度校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宁医校发〔2015〕1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