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移栽后炭疽病田间防治药剂筛选试验初报

2017-07-18 11:47丹李涛李成徐锦瑾成玮蒋其根上海市青浦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0700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003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青浦区吡唑炭疽病

吴 丹李 涛李 成徐锦瑾成 玮蒋其根(上海市青浦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0700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003)

草莓移栽后炭疽病田间防治药剂筛选试验初报

吴 丹1李 涛1李 成1徐锦瑾1成 玮2蒋其根1(1上海市青浦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017002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01103)

上海市青浦区主栽的“红颜”草莓因长年连作,易发炭疽病,严重制约了青浦区草莓的产业化发展。为筛选出防治炭疽病的高效药剂,特进行了3种新型药剂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于草莓移栽后施用500g/ L氟啶胺悬浮剂对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最佳,且持效期较长,药后14d防效达88.48%。

草莓;炭疽病;药剂筛选;防效

炭疽病是草莓定植后的常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草莓叶片、叶柄和茎。目前,该病害以化学防治为主,但由于长期以来,生产上存在用药不规范、不科学等现象,炭疽病病原菌产生了耐药性,常规使用药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的防治效果显著降低。当前上海市青浦区主栽的“红颜”草莓具有品质优、果形大等优点,但因长期连作,易发炭疽病,导致草莓的移栽定植后出现弱苗、死苗等现象,严重制约了青浦区草莓的产业化发展。因此,筛选出能在高温、高湿条件下高效防治炭疽病的药剂显得尤为必要。目前,国内外农药企业已推出吡唑醚菌酯乳油等一系列防治炭疽病的新型药剂,且有试验表明,这些药剂在辣椒、葡萄等多种经济作物上的应用效果较好。为此,笔者选用3种药剂开展了其在草莓移栽后防治炭疽病的田间防效试验,以期探明其对草莓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和对草莓生长的安全性,从而优选出可供草莓生产上推广应用的药剂,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草莓品种为“红颜”。供试药剂为250g/L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金福优,上海禾本药业股份有限公司)、500g/L氟啶胺悬浮剂(农割,江阴苏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凯润,巴斯夫植物保护(苏州)有限公司]。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6年11月4日设在青浦区嘉敏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内进行,选取其中1个炭疽病普遍发生的草莓种植大棚。试验设处理:(1)250g/L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0mL稀释1 000倍,(2)500g/L氟啶胺悬浮剂5mL稀释1 000倍,(3)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10mL稀释1 000倍,(4)空白对照(CK)。每处理3次重复,各小区种植草莓250株,随机区组排列(见图1)。

使用卫士15型背负式喷雾器对草莓茎叶均匀喷雾,全株叶片正反面和茎杆均喷透。施药时草莓处于生长初期,长势良好。试验前10d和试验期间均未用过其它杀菌剂。试验期间各处理其他田间管理基本一致。

图1 试验小区排列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每小区随机取样3个点,每点定点调查20株,用药前调查草莓炭疽病发病基数,用药后3d、7d、14d分别调查记录草莓炭疽病发病等级数,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草莓炭疽病病情分级标准:0级,全株无病;1级,全株1/4以下的叶片(柄)发病,或茎上发生1~2个较小的红褐色斑点,大小不超过茎周1/4;2级,全株1/4~1/2的叶片(柄)发病,或匍匐茎发生较多褐斑,大小不超过茎周1/2;或茎、叶柄均发生病斑;3级,全株1/2~3/4的叶片(柄)发病,或匍匐茎褐斑大小超过茎周1/2但未扩展为环形;或少量叶片萎蔫,但植株整体未萎蔫;4级,全株3/4以上的叶片(柄)发病,或匍匐茎、叶柄褐斑已环绕,植株全部萎蔫,或全株枯死。

病情指数= [∑(各级病株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株数×4)]×100;防治效果(%)=[1-(CK0×PT1)/(CK1×PT0)]×100,其中CK0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CK1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PT0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PT1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0整理数据,采用SPSS 16.0的Duncan’s法对各处理之间药效差异进行比较,按P≤0.05标准进行显著性检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草莓炭疽病病情指数

由图2可知,随用药后时间的推移,对照区草莓的炭疽病病情指数不断增加,处理(1)、(2)、(3)的病情指数显著降低,且均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其中,药后3d,处理(2)的病情指数下降最快,处理(3)、(1)次之;药后7d,处理(1)的病情指数下降幅度大于处理(3)、(2);药后14d,处理(1)、(2)、(3)的病情指数下降幅度相近,处理(2)略高。

图2 不同药剂防治草莓炭疽病用药前后病情指数变化

2.2 草莓炭疽病防治效果

由图3可知,药后3d,处理(2)对草莓炭疽病的防效较高,显著高于处理(1)、(3),处理(1)、(3)间防效差异不显著。药后7d,处理(2)对草莓炭疽病的防效为56.79%,处理(1)次之,2个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处理(3)对草莓炭疽病的防效为50.74%,显著低于其余2个处理。药后14d,处理(2)、(1)对草莓炭疽病的防效较高,分别为88.48%、81.28%,2个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处理(3)对草莓炭疽病的防效最低,显著低于处理(2),但与处理(1)间防效差异不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图3 不同药剂防治草莓炭疽病防治效果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250g/L吡唑醚菌酯悬浮剂、500g/L氟啶胺悬浮剂和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对草莓炭疽病均有较好的防效。其中,500g/L氟啶胺悬浮剂对草莓炭疽病的防效最好,且持效期较长,药后14d防效仍较高;250g/L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草莓炭疽病的防效次之,速效性好,用药后3d对草莓炭疽病的防效明显高于500g/ L氟啶胺悬浮剂,但用药后7d、14d对草莓炭疽病的防效与500g/L氟啶胺悬浮剂差异不显著。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对草莓炭疽病的防效在3个药剂中为最低,但从用药后防治草莓炭疽病的整体效果来看,防效良好。

在草莓生产实际用药防治炭疽病过程中,草莓炭疽病易产生抗药性,上述药剂可交替使用,以免病菌产生抗药性,从而保证良好的防治效果。建议在炭疽病发生初期,用250g/ L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 000倍液或500g/L氟啶胺悬浮剂3 000倍液均匀喷雾,即可有效防治草莓炭疽病发生。

2017-01-06

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关键技术集成应用示范项目[编号:沪农科推字(2015)第2-7号]。

猜你喜欢
青浦区吡唑炭疽病
苦瓜长“雀斑” 警惕炭疽病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猪炭疽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7.2.4全景声影视厅 上海市青浦区御湖别墅香水湾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玉米上的应用技术
在这里,与100个世界相遇——上海市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
联吡唑含能化合物合成及性能研究进展
上海市青浦区大用水户管理的应用
瓜类炭疽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多吡唑胺与金属络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