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剑长歌气压轩
——叶剑英在云南陆军讲武堂

2017-07-18 11:34■肖
云南档案 2017年6期
关键词:讲武堂剑术毕业证书

■肖 民

把剑长歌气压轩
——叶剑英在云南陆军讲武堂

■肖 民

叶剑英毕业证书

在云南陆军讲武堂“百年军校 将帅摇篮”的展览中,有一件被称之为“镇堂之宝”的展品,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叶剑英在该校的毕业证书。

叶剑英(1897~1986年),原名伟宜,字沧白,广东梅县人。1917年以南洋归侨青年身份,从马来西亚踏上回国之路,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习武求学后,特意把名字由“伟宜”改为“剑英”,以表达自己在当时中国这所最新式最进步的军校里,“要及时练剑胆琴心”,学得丰富的军事理论和熟练的军事技术,将来为国家为民族,在疆场上“一吐英雄豪气”的决心。

经过半年紧张而严格的新生入伍训练,叶剑英转为第十二期炮兵科正式学员。闲暇之余,他总爱吟诗作对,抒发情感。每当他吟出一首壮怀激烈的诗作,周围的师生们都会为他那敏捷的诗才,锵锵的诗句,赞叹不已。当时,讲武堂组织了一个“剑余诗社”,叶剑英成了这个诗社的活跃分子。他常常以“剑影”为笔名,发表自己的诗作。1920年,这个诗社编印了一本《剑余诗集》,其中收录了叶剑英的15首诗,他的一首《雨夜衔杯》,可谓激情横溢,意味深长:

雨撼高楼醉不成,纵横豪气酒边生。

会将剑匣拼孤注,又向毫锥汩绮情。

入世始知身泛泛,结交铸侣尚不平。

愁多无计寻排遣,澎湃声传鼓二更。

《剑余诗集》刊登过叶剑英的一幅神采奕奕、英姿勃勃的戎装照片,有他写下的一首七律《夜宴》诗,记述了叶剑英当年在讲武堂与同学们聚会的情景,吟出了他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月满危楼花满园,花前月下宴王孙。

频移杯影浑忘醉,几次琼香对笑论。

兴爽春衣沾露湿,情高秋思落诗魂。

更怜良夜嫌更促,把剑长歌气压轩。

叶剑英还写过题名《梅》的两首七绝诗:

乞得嫦娥一片痴,松山风雪自怡怡。

林郎别久无消息,娟影依然傲故枝。

心如铁石总温柔,玉骨姗姗几世修。

漫咏罗浮证仙迹,梅花端的种梅州。

从叶剑英在讲武堂写下的这些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思想境界的升华——他以傲雪的冬梅自比:凛然自怡怡,心如铁石坚的情怀;投身于革命,矢志不移的志向。

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期间,叶剑英结交的同窗好友中,有不少云南籍的少数民族同学,他对他们以诚相待,肝胆相照,彼此间建立了深厚而真挚的同窗友情。有一位与叶剑英很贴心的云南籍同学,名叫普小堂。当年,普家是彝族“大土司”,就住在昆明翠湖西南角(现翠湖南路47号),和讲武堂毗邻。每逢节假日,叶剑英常会约着同学,去普小堂家做客。一天,他们正在普家聚餐,忽然听到屋外不远处传来呼喊声:“快救人啦!救人啦!”

叶剑英和几个同学急忙推窗望去,只见翠湖西南角的洗马河边,几个小娃娃在拼命喊叫。原来有人落水了!叶剑英水性极好,他曾在洗马河里游过泳,深知那河水并不深,但水流湍急,要是小娃娃掉进河里,十分危险。于是,他毫不犹豫地从窗户跳了出去,跑到河边,连衣服也顾不得脱,一个猛子扎进河里,游到落水儿童身边,费了很大的劲,终于把那个小娃娃救上了岸。

落水的孩子正好是普小堂的大侄儿。普小堂的父母从叶剑英手里接过被救起的孩子时,连连谢恩,感激不尽。事情也凑巧——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1937年8月,有个叫普梅夫的人,来到南京找到八路军办事处,说是要见叶剑英。叶剑英听说他姓普,又是昆明人,赶快约见了这个云南“小老乡”。

见面后,叶剑英问他:“知不知道有个叫普小堂的人?”

普梅夫竟然回答说:“我就是普小堂的小弟弟。过去,在家里多次见过您呢!”两人话语投机,共同回忆了当年在云南的往事,感慨万千。后来,叶剑英送他去了延安学习,使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86年,叶剑英元帅逝世后,普梅夫特意赋诗一首,寄托哀思:

正是中原危急时,钟山一谒感相知。

荐书陕北求真理,受命江南倚战旗。

匡过勋高公望重,献身力薄我悔迟。

难忘四十九年前,堕泪碑前无尽思。

叶剑英在讲武堂学习期间资质聪慧、刻苦好学,显示出非同一般的文采武略,加之他热情豁达,待人诚恳,深得同学们的爱戴和尊重,也引起了骑兵科科长兼教官林振雄的关注和器重。

林振雄比叶剑英年长9岁,1909年至1910年在日本士官学校深造,学习马学和马术,练得一手极好的剑术。回国后,于1916年应邀到云南陆军讲武堂任骑兵科科长兼教官。叶剑英虽然不在骑兵科,但十分尊敬林振雄,特别钦佩他的剑术。叶剑英常常利用课余时间,请林教官单独教导他,从而使自己的剑术很快名列同期同学中的前茅。

当时,云南陆军讲武堂聘有一个非常傲慢的日本教官,凭着自己一身较好的劈刀武艺,以此来炫耀自己的功夫。在他连续打败几位中国教官后,更是傲慢有加,自以为打遍武校无敌手了。叶剑英非常气愤,强烈的民族自尊心震撼着他的心灵。他暗暗地憋着一口气:一定要把这个日本教官“比”下去。

叶剑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同寝室的朝鲜籍同学金至顺,他俩相约每天“闻鸡起舞”,切磋武艺,对练击剑术,经常练得大汗淋漓。林振雄教官也主动来到操场,给他们指点,教他们要领,并与叶剑英对练劈剑搏击,给他做示范,为他当靶子。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个月的刻苦训练,叶剑英的剑术大有长进,越练越精了。临毕业的一天,叶剑英找到那个日本教官,主动提出与之比试剑术。岂知日本教官根本没有把叶剑英放在眼里,他骄横的回应:“我早就没有兴趣比剑了,只想比试劈刀术,你敢吗?”

叶剑英的剑术这时已经炉火纯青、出神入化。“剑魂在心头,刀剑便相通。”于是,他成竹在胸地点了头。

这天,在讲武堂宽阔的大操场上,叶剑英与日本教官的劈刀比赛拉开了阵势。闻讯而来的师生们,把操场围成了一个大圈。比武开始后,日本教官咿咿呀呀的连吼带叫,疾步向前,连劈数刀,如同饿虎扑食,咄咄逼人,想速战速决,一举获胜。叶剑英看出了这个日本人求胜心切的心理,采取以守代攻,稳扎稳打的策略。他不慌不忙地左闪右挡,避开日本教官的刀锋。十几个回合下来,日本教官没有得手,反而渐渐地乱了刀法。叶剑英抓住战机,突然转守为攻,猛地劈了过去,日本教官阵脚大乱,连连后退,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了。

叶剑英一个箭步上去,用手中的刀按住对方的刀,力量越来越大,使他久久不能动弹。窘迫的日本教官慌忙贴近叶剑英,轻轻地请求道:“用力的不要太重啦!用力的不要太重啦!”这个骄横的日本教官不得不认输了。在场的讲武堂师生掌声雷动,连连喝彩。日本教官为了表达对胜利者的敬重之意,双手恭敬地把跟随他多年的战刀捧起,将它送给叶剑英作为纪念。

1920年,叶剑英从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鉴于他学业优秀,又是来自南洋,讲武堂准备将他留校并派他回南洋,去做宣抚特使,招收新的华侨学员。叶剑英却不愿从命,革命理想在召唤着他,他踏上了回广东故乡的归途,去实现追随孙中山先生,做一名革命军人,报效社会,尽忠国家的远大理想。黄埔军校成立后,叶剑英担任了教授部副主任,他“把剑长歌”,勤勉恪己,“以武校精神,训练黄埔健儿”,为中国近代革命培养了一大批将帅之才,成为“军校最有威望的教官之一”,并于大革命失败后的192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最终成了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这里,还需要讲一讲:叶剑英离开云南后,一直珍藏着讲武堂的毕业证书。1998年,叶剑英元帅的儿子、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叶选平来到云南视察时,参观了讲武堂。在参观中,叶选平表示自己对这座军校敬仰已久,原因一是父亲叶剑英为讲武堂第十二期学员,由此开始了他伟大的革命军事生涯;二是这里培养了很多国内外显赫的军事人才,为反帝反封建斗争,为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与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了让后人都知道这段辉煌的历史,叶选平建议让它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的教育作用,并为讲武堂写下了“民族志士 功垂史册”的题词。

当叶选平参观时得知讲武堂方面“希望得到家中的叶剑英毕业证书”,爽快地答应了这个要求。随后,讲武堂收到了由云南省政协原副主席麦赐球转交的叶剑英毕业证书影印件。

云南陆军讲武堂把叶剑英的这份毕业证书当作“镇堂之宝”公开展览,让人看到了这座军校对他的影响之大,他对讲武堂的怀念之深。

今年是叶剑英元帅诞生120周年。笔者以此文作为对他的纪念。

猜你喜欢
讲武堂剑术毕业证书
冯庸毕业学校考证
赵王止剑
Efficacy of pancreatoscopy for pancreatic duct ston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剑术套路与舞蹈剑舞演练风格对比研究
社会变迁维度下武当剑术传承人液态文化的构建
爱尔兰学校将体育纳入毕业证书考试
民族传统体育剑术美育综合课程建设浅谈
校长鞠躬568次为学生颁发毕业证书
云南陆军讲武堂与中国近代革命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