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须持敬
——论敬德

2017-07-18 11:33:39王德成
党员干部之友 2017年7期
关键词:杨震道义关羽

□ 王德成

为人须持敬
——论敬德

□ 王德成

敬在中国传统美德中处于一个重要位置,“敬,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从起源上来说,敬字是会意字,从攴,以手执杖或执鞭,表示敲打;从苟,有紧急、急迫之义。《说文》:“敬,肃也。”本义恭敬;端肃(恭在外表,敬存内心)。《释名》:“敬,警也,恒自肃警也。”是说敬的意思就是“警”。郭沫若先生说:“敬者警也,本意是要人时常努力,不可有丝毫的放松。”从含义上来说,先秦儒家的敬是人对某种对象(人或事)所持的一种应有态度,是外指性的,即有一种外在对象与之对应,或天,或祖、长上,或事。而到了宋明时期,敬不再有外在对象,而成了纯粹的人格修养方式,它是人的自我提醒、自我监督和自我警戒。敬作为处理人际、人事关系基本准则的思想自先秦产生后就一直延续下来。

仁爱是敬的原动力

古圣先哲们所言的“仁者爱人”,就心理要素来说,仁是一种真诚的、发自内心的“爱人”之情感,它有两种方式:一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二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表现的是一种为人着想的正直之心和成人之美的精神,包括关心、爱护、同情、尊重、信任、教人以善、与人为善等等,就是“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表现的是一种将心比心、宽以待人的精神。孔子这两种“推己及人”的爱人方式,本身就包含着从对自己的认识开始,来揣测、尊重他人的需要与欲望。

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一个人只有真诚地关爱别人,才能得到别人永恒的爱;一个人只有真诚地尊敬别人,才能得到别人永恒的尊敬。相反,如果一个人不爱别人,那么也不会得到别人的爱;如果一个人不尊敬别人,那么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尊敬。爱与敬是双向的,没有播种就不会有收获。

坚持道义的人受人尊敬

在今天的中国,有两位“圣人”一直受到人们的尊崇:一位是被奉为“文圣”的孔子,另一位是被奉为“武圣”的关羽。

为何关羽会受到人们的尊崇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与关羽坚持道义的品德分不开的。《三国演义》中有多处描写关羽重义轻利的义举。如:当关羽与刘备、张飞在曹操的追剿下被冲散之后,为了保护刘备的夫人,关羽在曹操部将张辽的游说下,与曹操约法三章之后依附了曹操。曹操为了收买关羽的人心,相继给关羽送来美人、黄金、战袍、赤兔马,又利用手中的权力封了关羽一个“汉寿亭侯”。尽管这些物质利益很诱惑人,但始终未能改变关羽对刘备的忠义。当关羽打听到刘备的下落之后,毅然封金挂印,过五关斩六将,克服重重困难险阻,终于兄弟相聚。这段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令人肃然起敬、为之动容。

另外,关羽还是一位光明磊落、知恩图报的君子。当年身在曹营时,他帮助曹操斩杀了颜良和文丑这两员敌军大将。当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大败之后,关羽奉军师诸葛亮之命把守曹操败退的必经之路华容道。面对落荒而逃、狼狈不堪的曹操,关羽念起了当年曹操对自己的恩情,冒着违令杀头的危险,放了曹操一马,由此足见关羽是一位有情有义的英雄。

正是因为关羽坚守道义的行为引起人们的共鸣,因此他能赢得人们对他的尊崇。这也印证了《增广贤文》所言“好义固为人所钦,贪利乃为鬼所笑”,就是说,坚持道义的人会受到人们的尊敬,而贪利轻义之人不仅会遭到人们的鄙视,甚至连鬼都会讥笑他。

道义,是一种做人的准则,不仅表现为民族的大义,更表现为日常生活中做人的内在良知。它能充实我们的灵魂,振作我们的精神。只有我们每个公民心灵深处坚守道义,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远远超过任何法律的威力,因为法律只能约束一个人的行动,而道义却能“约束”一个人的灵魂。

要人敬先自重

《增广贤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其主旨在教育人们要尊重自己,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要坚守做人的本分,不做违背道德良知的事情。

我国古代的贤哲智者都非常注重以自尊、自重作为自己修身养性的标准。《中庸》中说:“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君子就是在别人眼睛看不到的地方,也要谨慎小心;在别人听不到的地方,也要警惕注意。隐秘的事情没有不被人发现的,细微的事情没有不被显露出来的,所以君子在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要谨慎小心。《孟子·离娄上》中说:“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意思是说,自己残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论;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古人的这些圣训教导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自尊、自重,只有自尊、自重,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杨震是东汉中晚期以清正廉洁著称的贤臣,有“关西孔子”之称。杨震在由荆州刺史调任东莱太守赴任途中,路经昌邑(今山东巨野县东南)时,昌邑县令王密是他在任荆州刺史时举“茂才”提拔起来的官员,听说杨震途经本地,为了报答杨震的知遇之恩,特备黄金十斤,趁夜深人静之时,将黄金送给杨震。杨震不但不接受,还批评说:“我和你是故交,我很了解你的为人,而你却不了解我的为人,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现在深夜无人知道。”杨震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能说无人知道呢?”受到谴责后,王密十分惭愧,只好作罢。杨震“暮夜却金”的事,对后世影响很大,一直被后人传颂,杨震也受到世人的敬重。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党员干部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违法乱纪,谋取私利。他们贪污受贿、生活腐化、执法犯法,最终走上犯罪道路,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放松了自我修养,忽视了自尊、自重。

汉代儒学家扬雄说:“人必其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意思是说,人必须自爱,然后别人才会关爱他;人必须自己尊重自己,然后别人才能敬重他。一个人要获得社会、他人的敬重,必须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特别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更应该自重自爱,不做有失人格、尊严之事,要像杨震那样清正廉洁、远离贪欲,用美德去纯洁自己的灵魂,这是趋荣避辱的唯一有效途径。此外,对于违背社会公德、损害他人尊严的言行还要敢于鞭挞,对于善言、善行要进行褒扬,这是因为:“见恶不疾,是为长恶;见善不从,是为弃善,损于己亦损于人。”

做人须敬业

古人云,“执事敬”“事思敬”“行笃敬”。就是要爱岗敬业,凡事要有严肃认真、精益求精、尽职尽责的态度。朱熹说过:“虽能立志,苟不能居敬以持之,此心亦泛然而无主,悠悠终日,亦只是虚言。立志必须高出事物之表,而居敬则常存于事物之中,令此敬与事物皆不相违,言也须敬,动也须敬,坐也须敬,顷刻去他不得。”他在这里虽然讲的是立志与居敬的关系,但对敬业亦有启示:一个人有没有高远的志向,有没有高尚的理想和情操,对能否敬业影响极大。一个人如果丧失了对他人、对国家、对社会的强烈的义务感和责任心,那就很难谈得上敬业。

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把职业当成谋生手段的人,不会忠于职守,因为他们很难把热情倾注到自己的工作上,往往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把职业分为高低贵贱的人,不会忠于职守,因为他们时时想着“跳槽”,谋求更高的职位。作为党员干部,只有心中常思“执事敬”“事思敬”“行笃敬”等敬业箴言,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摆正“人民公仆”的位置,才能真正做到敬。

(作者为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本文系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儒学与民国文化动力问题研究(J11WE03)的资助成果。)

猜你喜欢
杨震道义关羽
“关羽”去世
环球时报(2022-11-02)2022-11-02 10:32:32
杨震两袖清风
杨震两袖清风
杨震两袖清风
家教世界(2022年13期)2022-06-03 07:56:06
杨震两袖清风
李大钊:播火者的铁肩道义
神剑(2021年3期)2021-08-14 02:29:44
闲话关羽护嫂
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4:00
关羽大意失荆州
连环画报(2015年5期)2015-11-12 07:26:07
西汉道义观的学理形成
古代文明(2015年3期)2015-07-07 07:31:41
情文兼具的道义承担
小说月刊(2015年10期)2015-04-23 08: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