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全媒体记者 邹 杰 龚 琴
凤冈,产业链上的支部
文丨全媒体记者 邹 杰 龚 琴
修建中的凤冈县天桥镇蜜蜂产业园(龚琴/摄)
和中国不少地方一样,凤冈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
没有工业支撑,矿产资源较为贫乏。这也决定了凤冈的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有别于很多先发地区,甚至有别于遵义市内的不少县(市)。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当大家都热衷于各种开发模式的时候,凤冈却立足脚下这方土地,老老实实发展农业,发展生态产业。
很多年过去了,凤冈的生态产业创出一番新天地。
当然,最大、也是最成功的产业就是茶产业。好山、好水、好生态,加之土地富含锌硒等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元素,凤冈茶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遵义成为仅次于湄潭的茶乡。凤冈现有茶园总面积50万亩,涵盖全县14个乡镇70个村居,其中有机茶园面积5.18万亩,茶产业综合产值46亿元。
当年,湄潭打造了一个“茶海”,凤冈则搞了一个以优质茶区田坝为中心的“茶海之心”。 类似于播州区的“乌江镇”和余庆县的“大乌江镇”,区域间的竞争显而易见!
湄潭、凤冈两个农业县的一大特点,就是老百姓的日子还过得去,政府财力一直紧张。“政府穷,百姓富,一袋茶叶胜干部”,就是凤冈县的真实写照。
农业县的另一大特点是基层治理模式比较传统,或者说传承了上千年的一些治理方式。凤冈县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探索实践“党群直议话民事、干群直通连民心、县乡直达惠民利、民生直办解民忧”的“四直为民”机制,我们不妨理解为既从传统中吸取营养,又在创新中寻找突破。
当然,这也是源于村民的自治能力和民主程度较弱,乡村治理对象多元化、传统乡村秩序遭遇挑战等困难,孵化出的一种治理模式。以此为基础,近年来凤冈在基层党建中,不断补充完善。
党建的作用除了基础治理外,另一个则是整合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决战脱贫攻坚。
农业县,曾经是凤冈的短板。但在可看得见的未来,这却会成为凤冈后发赶超的一大助力。
森林覆盖率67%,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和县城空气质量达标率均为100%,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凤冈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成就有目共睹。绿水青山就是凤冈的最大产业。
生态与产业碰撞,凤冈书写出了一篇别样文章。
天桥镇位于凤冈县南部,离县城有71公里。毗邻余庆、思南两县,与石阡县隔着一条乌江相望。在天桥,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地理切割落差大,路窄弯多。曾经有投资商去天桥考察时粗数了一下,从山上的天桥村到山下的河闪渡村就有64道拐。
在天桥,养蜂历史悠久。天桥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为养蜂提供了天然场所。现在,全镇有1830桶蜜蜂,一桶可产30-50斤蜂蜜,一斤蜂蜜可卖180元,一桶蜂蜜就能为村民增收5000多元。这只是天桥实施党建脱贫的一个缩影。
弱鸟先飞、滴水穿石,天桥重点实施产业和就业扶贫行动。着力发展肉牛、山羊、土蜂蜜等特色农业产业,实施“一场带一组”战略,建立“养殖基地+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入股保底分红方式促进贫困户增收。
养蜂需要开花的植物,每年的夏末秋初,开花植物比较少。花荞,正在此时节开放,能很好地弥补夏季花少的缺憾,为蜜蜂提供蜜源。凤冈七彩农业有限公司是一家有机食品公司,主营业务就是荞麦系列产品。公司向农户提供荞种,荞花做蜜源,公司以2元一斤的价钱从农户手中收购荞子,过不久,还可割取荞花蜜。
生产、加工、销售。从产品的生产到流通,凤冈既引入了传统种养殖方法,也在加速发展现代化、网络化的销售渠道。
在位于凤冈县城的淘宝•凤冈馆,蜂蜜、土面、茶叶、皮蛋、大米……该馆收罗了来自凤冈各地的土特产,实行线上线下联动销售,仅此馆一年的销售收入就可达150万元。
茶叶、蜂蜜、苦荞、大米、野山鸡……这些在我们身边的寻常事物,若在后面加上产业二字,能带来的就是,年薪10万、分红若干,年产值46亿元。凤冈县用实践告诉我们,大产业能做出大文章,小产业也能做出大文章。
下一步,凤冈还将进一步整合地方资源优势,用“串珍珠”的理念大力推广特色养蜂、种茶、农旅一体化等产业,打造“党建+产业”亮点品牌。
这里漫山遍野都是荒坡。
土溪镇大屋村,位于凤冈县的偏远山区,和遵义很多山区不同的是,这里树木稀少,除了玉米等少数耐旱植物,很少有其他植物存活。当赖以生存的土地保障不了基本的生活时,出走,成了大多数青壮年无法避免的选择。
2009年10月,“二次上岗”的吴静来到了大屋村,成为大屋村的党总支书记。全村没有一条硬化路、村里负债5万元。这就是吴静和大屋的初见印象。
改变迫在眉睫。
两年内将后坝组到村里的公路修好,同时更换组里早就老旧的变压器。这是吴静初上任时对村民的承诺。
说干就干!吴静上下联动、多方筹措资金,完成了他的承诺,也让村民们摆脱了观望的心理,信服于他。
虽然经过几年的发展,大屋村的面貌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然而离村委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还是得抓产业。
变化发生在2015年。
2015年,在一次因缘际会中吴静知道了野鸡养殖这一项目。“投资少、见效快、有市场”。这挺适合大屋的呀,然而,没有启动资金,一切都是空谈。
但困难从来挡不住大屋村党支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决心和毅力。
没有集体经济,那就个人贷款。于是,大屋村村委6名成员以个人名义到银行贷款60万作为启动资金,带头建现代农业园区1500余亩,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帮助农民增收,解决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2015年8月3日,吴静去四川达州拉来了野鸡苗,也拉开了大屋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大幕。
野鸡苗以每只16元钱的幼苗购进,用玉米散养一段时间后,在县城农贸市场就可以每只120元的价钱卖出去,养的时间越长,获利就越高。
大屋村党总支提出实行“村委+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建造村级生态农业园区,鼓励村民发展精品水果、万寿菊种植或以土地作价入股,党群携手共同发展现代农业种植,助力脱贫攻坚。
阳光下,万寿菊含苞待放。冉渡滩园区里已经种植了1500余亩万寿菊,其中穿插种植了格桑花、各种蔬果等,集观赏性与实用性为一体。可入药、可化妆、可食用……小小万寿菊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一亩万寿菊可收益3000元。
产业兴,促路通。随着园区的修建、产业的相继发展,困扰村民们多年的出行难题也得到了解决。相继修通了王家坝至东乡、大屋至风香坪组、大屋至汪家山组的产业路。而今,大屋村至凤冈县城的公路也即将通车,届时,从凤冈县城到大屋只需要20分钟的车程。
如今的大屋,除了盛开的万寿菊,怒放的格桑花,各种鲜翠欲滴的蔬果,有些变化还在继续发生。
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村民回到了大屋。一天,在园区打工可以有100元的工资。除此之外,年底还有分红。这些,为在外打工的游子归乡提供了条件,家乡,才是游子们最大的挂念和最好的归宿。
沉睡的土地焕发了新生,现在大屋村的全部固定资产加收益,今年收益可达1000万元。
60万撬动了1000万,大屋村,曾经的空壳村,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凤凰涅槃。
去年换届,吴静当选土溪镇副镇长。但他没有去镇里任职,而是以副镇长兼总支书记的名义,继续留在这里干。
在凤冈,大屋村决不是孤例。近年来,凤冈县以产业为纽带,以专业合作组织、示范基地、专业协会等为依托,以单独建、联合建、派驻指导员等为形式,成立65个产业党支部(党小组)、95个非公党组织,聚集1693名党员,致力让党组织红旗插遍凤冈的村村寨寨、产业发展的各个链条。
凤冈还充分发挥产业党支部、非公党组织推动发展、引领致富、促进就业的作用,已带动1万多户农户3万多名农民致富、7000多户贫困户3万多名贫困农民脱贫。
在凤冈,如大屋村这样的基层支部还有很多。
悄然间,以党建促脱贫,凤冈孕育出巨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