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薇薇 人民卫生出版社
当前我国金融与医疗融合的探究
戴薇薇 人民卫生出版社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府战略的部署,金融行业的改革与创新开始进入医疗行业,并正在逐步的进行融合,从而产生了医疗金融这一创新模式。本文首先介绍了金融与医疗融合的大背景,然后从四个方面对现阶段金融与医疗融合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最后对金融与医疗的融合进行了展望。
金融 医疗 融合 现状 建议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快速发展,对金融行业也提出了创新的要求。金融创新是指金融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它不但包含金融制度、机构、管理、工具等方面的创新,还包括金融市场、产品等方面的创新。这就要求金融行业要突破传统的工作范畴,找到与其他行业合作的途径,更多方面更深层次的融合,通过金融创新而实现自身更大的发展。
在西方经济学中提到福利经济学的概念,若想实现福利最大化,就要在有限的社会资源中,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医疗属于社会福利的一部分,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保证每个个体都可以公平的享受医疗福利,是现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的难题。
我国近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经济会议中多次提到“金融创新”和“健康中国”,所以,在国家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金融行业与医疗行业的融合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金融创新的必然,它们的融合将会为推动社会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金融创新是指变更现有的金融体制和增加新的金融工具,以获取现有的金融体制和金融工具所无法取得的潜在的利润,它是一个以盈利动机推动、缓慢进行、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金融创新大致可归为七类:(1)金融制度创新,(2)金融市场创新,(3)金融产品创新,(4)金融机构创新,(5)金融资源创新,(6)金融科技创新,(7)金融管理创新。
医疗金融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广义上的医疗金融是指在医疗行业领域内进行的所有金融活动的概称。它包含了医疗行业整个产业链上的经济活动。
在金融创新方面,更具体的有:(1)互联网医疗金融,(2)医疗保险,(3)医疗信托和医疗保险基金,(4)医疗设备融资租赁。在二者融合方面,涉及金融活动的主要包括患者、医生和医院三个主体。患者方面的金融模式主要是医疗支付方式,包括医疗缴费、医疗保险、医疗贷款和众筹互助;医生方面的金融模式主要是用于医学研究的经费;医院方面的金融模式主要是医院基本建设、医疗设备购买以及药品采购,在医疗设备采购环节产生了融资租赁,在药品流通环节产生了供应链医疗金融。
近几年“互联网+”的概念异常火热,各个行业都希望借助“互联网+”的新模式,促进本行业的新发展。在金融与医疗融合的过程中,互联网医疗金融是融合最深入,发展最快的一个方面。
P2P(Peer-to-Peer)是一种将非常小额度的资金聚集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人群的一种民间小额借贷模式。在医疗行业中也存在融资渠道短缺的问题,借助P2P模式能够有效缓解这一问题。医疗行业的P2P平台主要有:医界贷、医疗贷、万盈金融、医购贷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也是互联网医疗金融的一种形式。它缩减了医疗业务流程,便捷了就诊支付方式,有效解决医院长期存在的“三长一短”问题。目前,全国近400家大中型医院加入支付宝“未来医院”,居民可以在各级医疗机构体验线上预约挂号,线上支付等,就诊时间缩短一半。微信的“智慧医院”则通过“公众号+微信支付”的形式,支持微信挂号和微信全流程就诊。目前可在微信上挂号的医院超过1200家。
目前国内各个保险公司也开始转型,把商业保险的功能从传统的医疗费用补偿向预防、治疗、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健康管理转变。它们与互联网医疗平台合作。这种保险与医疗的深度融合不但能产生新的保险产品及相关服务,更重要的是通过从产品和服务端获得的大数据及从用户行为端获得的连续性行为数据,可以对保险产品进行保险成本控制和产品服务优化。互助平台模式有效弥补商业保险门槛高、社会保险报销比率有限、慈善捐赠无法实现普惠的问题。目前,互助平台的模式主要有相互保险平台、互助众保平台和互助众筹平台。
医疗信托是指信托资金投资于医疗领域,以获取投融资收益的业务,细分类别又可以包括医疗债权投资信托业务、医疗夹层融资信托业务和医疗股权投资信托业务等。近几年医疗健康产业由于受到国家利好政策的推动,吸引多家信托公司进行投资。医疗保险基金是国家为保障职工的基本医疗,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按国家有关规定,向单位和个人筹集用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专项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包括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两部分,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按—定比例共同缴纳。除去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外,个人还可以购买补充医疗保险来增加保障。除此之外,一些基金公司在医药领域内进行投资,推出医药基金产品供投资者购买。
医院设备融资租赁业务已成为部分公立医院的重要筹资渠道。设备融资租赁分为:设备售后回租、设备直租赁、设备杠杆租赁。医院融资租赁业务更多的是以设备售后回租的形式进行,即医院把相关设备的所有权出售给融资租赁公司,医院得到设备出售的售价,然后又从融资租赁公司把设备租回来使用,分期支付租金,租赁期满后,设备所有权归还医院的一种融资行为。设备直租赁是融资公司直接采购医院所需的设备,把设备出租给医院使用,医院分期支付租金,租赁期满后,设备所有权转移给医院。设备杠杆租赁至少有三方面的人参与:贷款人、出租人和承租人,使用这种租赁方式时,出租人自筹租赁设备购置成本的20%~40%资金,其余60%、80%的资金由银行或财团等以贷款提供,租赁期间出租人拥有设备的所有权,医院分期支付租金,租赁期满后,设备所有权转移给医院。医疗设备融资租赁能有效地缓解政府投入的不足和医院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健康医疗大数据不完善。我国现有的医疗大数据刚刚开始建设,还十分不完善。患者的数据信息只是停留在医院层面,少数医院间实现了资源共享,但大部分地区医院中数据只保存在自己的数据库中,没有一个大的数据平台来分享,这就使得很多非常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不能提供给保险业、基金和信托等金融机构,从而影响对医疗现状的判断和发展前景的预估。现在互联网医疗公司的数据规模和质量根本不能满足保险行业产品的设计需求。
2.医疗金融个人诚信体系不健全。由于医疗金融自身的大数据分析整合和诚信系统的不健全,各个机构各自之间也没有进行信用的交流和共享,与银行间的征信体系也并未关联起来,导致对患者的诚信情况不太了解,所以容易发生恶意骗贷等信用风险问题。
3.金融与医疗的目前融合较少。目前金融与医疗的融合主要处在比较浅的层面,主要以资金投入的方式在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器材租赁,养老医疗等方面提供资金支持,但是对患者的资金需求还不能提供更好的支持。贷款的最终目的是要刺激消费,但治病是一种刚需,不用刺激,对于缺少资金的患者,贷款后的还款能力也是问题。如何解决医疗贷款与治病之间的矛盾,仍需不断探索。目前我国的商业医疗保险设计也比较保守,一般都以理财为主要目的,不能灵活的在治疗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安全性问题。金融与医疗的融合目前还处于初期,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对于一些超出常规的行为很难用法律约束,容易使医疗金融的投资人利益受损。另一方面,虽然很多金融机构自身的网络安全建设比较成熟,但业务内容多是传统金融业务,在医疗方面多是通过购买系统模板来实现科技保障,所以其技术保障和突发管理投入不足,对待突发事件和抵御黑客的能力较弱,容易泄露机密信息和患者隐私。
1.医疗金融大数据的整合分析和完善。我国的健康医疗大数据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医疗金融大数据也刚刚开始进行,围绕着医院诊疗规模、医院发展建设、患者疾病种类、费用支付方式和花销、医疗消费偏好等很多方面都需要用大数据来进行整合和分析,所以此项工作是当务之急,金融行业也可以对做健康医疗大数据分析的企业进行投资和融资。在大数据的基础上成立专门的医疗信贷公司,对患者的信用度和医疗费用,保健支出等进行专门管理。
2.医疗金融个人诚信体系建设。我国的诚信体系建设已经小有成果,包括淘宝等电商都对自己的客户建立了诚信体系。但是医疗的个人诚信体系还在建设之中,还需要加大投入。建立完善的医疗金融诚信体系,对于医疗贷款、众筹互助等都有极大的帮助,可以提高效率,并且把资金用在该用的地方上。
3.金融与医疗更深度更全面的融合。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已经发展并且成熟的融合模式,使得医疗诊治过程和缴费过程更加的简单和方便。除了常规的临床治疗之外,在保健行业、美容行业都可以进行合作,为信用度比较好的客人提供分期贷款,并且在医院就可以完成申请。
4.医疗金融安全性的完善。金融安全一直是金融行业发展的基础,同样医疗金融的安全性也是医疗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对医疗金融服务产品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工作流程、风险控制、信息流通、隐私保密等方面都要给予更加严格的管理。安全稳定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对医疗基金、医疗信托、医疗保险的客户们来说重中之重,这就要求相关的金融机构要实行合理的管理制度,完善其自身内部的监管制度,完善保密系统,将维护医疗金融客户的合法权益、提供稳定的金融环境作为首要任务。
虽然金融行业在与医疗行业在融合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但是这种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完善和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金融与医疗融合的优点会越来越突出,金融让医疗服务越来越便捷,医疗水平越来越高,受益人群越来越多,人们的满足感也越来越大。而受到社会发展、政府引导、技术推动、资本支持等因素的影响,金融与医疗的融合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高科技的金融与医疗的深度融合,对推动医疗体制改革的发展,提高整个社会医疗水平,降低人们的患病风险,都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银发〔2015〕221号. 2015-07-18.
[2]贾春增. 外国社会学史(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 211-213.
[3] 金兴,王咏红.互联网金融与健康医疗融合应用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