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日本:超57万考生参加2017年“高考”
类似于中国“高考”的日本大学入学中心考试在今年1月中旬举行,约57.6万考生在全国691个考场参加考试,其中应届生约47万。据悉,日本“高考”报考人数已经连续两年增加。今年的考试在1月14日、15日两天举行。第一天的考试科月为地理历史、公民、国语、外语,第二天为理科和数学。日本的“高考”不是一考定终身,而是大体分为两次,第一次为每年1月举行的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即大学入学中心考试,这一考试由日本各大学和大学人试中心(独立行政法人)合作组织进行;第二次为各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考生可报考自己的目标大学,各大学将综合两次考试成绩择优录取。
(新华社 华义 编译)
校园
挪威:对校园欺凌“零容忍”
挪威政府2月15日公布旨在强化对校园欺凌“零容忍”的新法律草案,对学校处理欺凌事件提出更严格规定,同时给予学生和家长更多权利。
根据新法案,学校应该采取具体措施预防校园欺凌,对所有的疑似欺凌现象都要展开调查,对欺凌事件必须采取快速、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所有工作人员都要负起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果学校没有采取迅速和正确的行动,其所在的市镇政府也有可能被罚款。在学校未能及时、有效给予帮助的情况下,受害者能向郡政府投诉。对于郡政府的决定,学生和家长有权提出上诉,并有权建议由教育和研究部的负责机构直接处理。与此同时,新法案规定学校有义务向学生和家长介绍他们在欺凌问题上的所有权利、学校的相应责任以及学生和家长的投诉渠道。
(新华社 梁有昶 张淑惠 编译)
韩国:教师是中小学生最向往的职业
据韩国《联合新闻》报道,无论10年前还是今天,在韩国,教师仍是中小学生最向往的职业。同时,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们开始关注信息系统及保安专家等新兴职业。 韩国教育部和职业能力开发院公布对近10年中小学生职业规划进行分析的结果。结果显示,教师在2007年、2012年、2016年成为中小学生最向往的职业。具体来看,小学生最想从事的职业依次为教师、运动员、医生、厨师和警察;初中生的理想职业分别是教师、警察、医生、运动员和军人;高中生则对教师、护士、生命科学家及研究员、警察、军人等职业最为关注。
在被问及“通过何种途径了解理想职业”时,选择“大众媒体”的比重最大,其次是“受父母影响”。同时,在选择理想职业时,64.3%的小学生、65.7%的初中生和65.2%的高中生认为“兴趣和符合自身性格”是最重要的因素。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朴仙子 编译)
新加坡:华文读写能力有所弱化
新加坡华裔选手李宜幸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一战成名,也在新加坡引发关注。华文是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之一,但近年来新加坡人的华文读写能力却有所弱化,学生日常生活巾仍是使用英语居多。加上冉典诗词有其特殊的格式及韵律,学生完全理解并掌握有一定难度。
报道称,李宜幸9岁时随父母移居新加坡。在新加坡学习期间,李宜幸通过南洋女子中学与华侨中学的“直通车”计划,加入华侨中学高中部语文特选课程。该课程是新加坡教育部为培养精通双语的人才、提高学生华文水平和文学素养而开办的,鼓励像李宜幸这样对华文和文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加入,修读华文与文学、中国通识等科目。
(摘自《参考消息》)
动态
俄罗斯:召开2016年天才儿童培养工作总结会
2017年2月7日,俄政府副总理戈洛杰茨主持召开了天才儿童培养国家协调委员会会议。与会者们讨论了天才儿童的发现和支持形式。俄教科部副部长卡冈诺夫汇报指出,“我们的天才儿童发现及培养工作处于高水平阶段,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结果已经说明了这一点”。据悉,全俄针对中学生各门课程的奥林匹克竞赛的参加人数每年都在增加。2016年,有将近600万10 -18歲的巾学生参加了俄罗斯备地区组织的24门课程的知识竞赛。除了课程类的奥林匹克竞赛,还有非课程类的竞赛活动,如总统体育竞赛。为了在文化和艺术领域发现并支持天才儿童,去年俄罗斯首次举办了全俄儿童民族文化节“传统的继承者”。总结会上,。卡冈诺夫还介绍了联邦儿童中心关于天才儿童培养工作以及全俄科技节等活动。
(驻俄罗斯使馆教育处 赵世锋 编译)
经合组织发布《中国教育速览》
去年11月,经合组织发布了《中国教育速览》(Edueation in China-A Snapshot),介绍中国教育行政机构、学制、教育改革等,并分析了参加PISA 2015测试的北京、江苏、上海和广州四个省市的教育现状。
《中国教育速览》共包括六个章节和两个附录。第一章概述了中国的教育系统和组织架构,介绍了中国政府在推动教育发展、改革与质量提升等方面所作的引导,如教育经费的来源;第二章介绍了中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和相关政策;第三章到第六章介绍了参与PISA 2015测试的四个省市的教育现状,如上海2017年高考改革的“3+3”模式,江苏农民T随迁适龄子女免收借读费与学杂费的政策等。附录详细介绍了中国教育部的职责和各部门职能。
(摘自《世界教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