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新“杀手”——无人机
无人机是一种由无线电遥控设备或自身程序控制装置操纵,执行作战任务的非载人飞行器。无人机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应用于军事侦察,并在几次重大战争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出动了无人机在伊拉克部队前沿阵地上空昼夜侦察,提供实时图像,引导地面部队摧毁了伊拉克部队阵地。
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捕食者”无人机表现优异,在无人区域巡逻时借助机载激光目标指示仪照亮目标,引导导弹攻击目标。在此次战争中,“捕食者”无人机共攻击并摧毁了12个地面目标,包括防空导弹连、导弹发射装置,伊拉克电视台雷达和卫星设施等。
可以说,无人机作为异军突起的新生力量,已由侦察保障逐步演变为进攻主角,不仅有效补充卫星侦察等手段的不足,也能执行远程侦察、边境巡逻、目标识别、电磁干扰、物资运送,精确打击和毁伤评估等多样化作战任务。在未来战场上,无人机更能替代常规战机,成为未来空中作战的主力航空武器装备之一。
鸟类成为无人机的新“猎手”
任何武器都有其克星,无人机也是如此。飞机等飞行器在天空中与飞行的鸟因物理相撞所造成的事故,称为“鸟撞”,也被通俗地叫做“飞鸟撞飞机”。当鸟与飞机相对而行时,虽然鸟的速度不是很快,但是由于飞机的速度很快,所以鸟也能变成击落飞机的“炮弹”。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1万次鸟撞飞机事故,国际航空联合会已把鸟害升级为“A”类航空灾难。世界上因飞机撞鸟发生的首次飞行事故是在1912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沙滩上,一只海鸥飞进了一架刚起飞的莱特飞机的控制系统,飞机坠入大海,从而开创了鸟撞飞机的先河,鸟害从此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如今,鸟类撞击先进军用飞机的事故不胜枚举。1995年9月22日,美国空军的一架E-3“望楼”式预警机从一个空军基地的跑道上腾空而起,进行例行的飞行训练。只见这架预警机起飞后不久,就像一个醉汉,一头从空中栽了下来,坠毁在跑道头上,机上的人员全部遇难。事故的原因在哪里呢?美军经过调查发现,在预警机起飞后不久,可能有几只正在空中飞翔的鸟撞到了发动机上,发动机顿时失去了动力,无法正常工作,飞行人员虽然竭力进行控制,仍造成机毁人亡的悲剧。
老鹰作为体型庞大的鸟类,一旦撞击到无人机上,后果更是不堪设想。2013年8月16日上午,英国经验丰富的飞行员西蒙·爱德华兹和他的飞行指导伊恩·威斯顿,驾驶“塞斯纳”152型教练机,在离地近300米的高空飞行时,撞上一只正在飞行的老鹰。此次撞鸟事故发生在英国约克郡赫尔市的林利山机场附近,当时飞行员西蒙正准备降落,突然感到一股大风吹进座舱,随之而来的还有大量羽毛和有机玻璃的碎片。仔细一看,原来飞机挡风玻璃上有一个巨大的破洞,而他們座位后面的包裹架上,则躺着一只可怜的老鹰。虽然有些惊恐,但已有两年驾龄的西蒙很快冷静下来,平安地降落到机场,避免了坠毁,而飞行指导伊恩也仅有手部轻微割伤。
减少鸟撞事件的招数
为了避免或减少鸟撞事故对人类造成的损失,航空界除了采用原始的靠人工驱赶、鸣枪示警、设立拦鸟网或围墙等驱散鸟类的办法,还发明了各种从鸟类的视觉、听觉、食性等方面入手的先进设备。
然而,世界上的鸟类数以亿计,辽阔的天空是它们展翅翱翔的地方,鸟类是绝不会自动放弃自己的领地的。因此,人们在与鸟类“对抗”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避免鸟撞的发生需要进行综合防治,包括在机场的选择、设计、施工及环境管理中都必须充分考虑鸟撞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鸟撞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