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学生慈善意识的途径探究

2017-07-16 14:58张雪娟
报刊荟萃(上) 2017年7期
关键词:慈善事业志愿慈善

张雪娟

——钱钟书

摘 要:我国各高校大学生慈善意识比较薄弱,应针对大学生的特点,设置慈善理论课与实践课程,也可借鉴一些国外学校的慈善教育方法,鼓励大学生用非物质化的方式来参与慈善活动。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大学生慈善意识

一、加强慈善教育,设置慈善理论课

学校是大学生接受教育的最主要的场所,应承担教书育人的责任,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全面型人才。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更需要道德高尚的人互帮互助,营造一个和谐的慈善文化氛围。高校应该把慈善文化教育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去,才能更系统、更科学的传播慈善理念。高校可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补充慈善教育、感恩教育和利他教育的相关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更丰富更全面;可以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开设慈善知识理论课,重点讲解慈善法律法规知识等内容。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把道德教育从抽象化,形式化的说教中走出来,使内容更加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可以多联系大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这样就会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事实说服教育大学生,让大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采取讲座的形式,请专家或先进个人为大家做报告,也可以组织学生对某个话题进行大讨论,各抒己见,还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把个别事迹情景重现等等。

二、重视大学生社团作用,吸引更多大学生加入

高校在传播慈善理念时,应该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防止知行脱节。虽然现在很多大学生对慈善理念有一些了解,但却没有真正实践过,偶尔参加社会实践,也只是形式主义,并没有激发他们继续参与慈善活动的热情。很多大学生只是在发生重大灾难或特定的日子里才想起慈善,参与慈善,并没有把慈善当做经常性、持续性的行为。高校的教师,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长期宣传慈善理念,传播慈善文化,定期开展慈善活动。大学里的各种学生社团组织,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所以,作为高校的教育者,我们要重视大学生社团的作用发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加入。

经调查,很多高校的大学生都没有参与过慈善活动,而主要原因是由于没有合适的组织。鉴于此,首先,各大高校应该多设置一些慈善社团,满足当今大学生的需求。利用慈善社团,把这些志同道合的大学生聚在一起,可以集思广益,发挥他们的特长,让他们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慈善活动,并向身边的同学和朋友传播慈善理念,言传身教,充分发挥社团的作用。其次,大学生社团组织也可以利用廣播、橱窗、板报、校报等媒介,来宣传慈善文化、开展慈善专栏,通过征文、专题讲座、讲演、慈善晚会等活动,来强化慈善意识,营造校园慈善文化氛围,在当代大学生心中形成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服务社会的价值观,使慈善理念深入高校的每一位大学生心中。再次,高校的社团组织还要定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形式也应该具有多样化的我点,来满足不同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慈善活动中来,也可以组织学生去献血、捐款捐物、参加义务劳动、去福利院慰问、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去贫困山区支教等等,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实现自我价值。最后,高校也可以组织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慈善组织开展的慈善活动,结识更多有爱心的人士,交流思想,积累经验,集合更多的力量为慈善事业做贡献。

三、借鉴国外的慈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水平

国外的慈善事业发展相对发达,慈善意识也比较强,尤其是学校的慈善教育比较完善。在西方国家,学生到高中阶段,必须拥有作为志愿者在社区进行服务性工作的经历,才能顺利毕业升学。因此,西方国家的学生必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坚持为自己生活的社区作奉献。在美国,政府与学校采取各种措施,来鼓励青少年参加志愿者活动。1993 年克林顿政府签署了《国家与社区服务法案》,规定凡做满1400 小时义工的青少年, 政府每年奖励4725 美元的奖学金, 这笔钱可以用作上大学的学费,也可以用作职业训练或偿还大学贷款。美国的许多学校也把是否做过志愿者,作为对学生考核的一项标准。根据调查,在韩国那么小的一个国家里,居然有10余个大学都设置了志愿服务的研究所,其中有一个大学设置了志愿服务系。可见,国外的教育者们不仅在精神上鼓励学生参与慈善活动,更重要的是在教育体制上为他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取人之长,向国外学习,大学应该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相关的志愿服务培训课程,在大学中安排志愿服务的必修学分,开展慈善知识教育。要把慈善意识上升为慈善行为,应该有专门的大学生志愿者协会的机构保障,组织大学生开展各种志愿活动。学校应该鼓励并给予经费上的支持,完善大学生志愿者的奖励机制。大学生在奉献爱心、参与公益活动的同时,他们希望得到尊重和认可,得到奉献的满足。所以,为了鼓励更多的大学生更积极的参加志愿服务,应该给予每个大学生建立完备的志愿者活动档案,参与志愿活动的时数可以折合成课时,计算入每个大学生的课程学分;把是否从事志愿活动作为学生评优的标准之一。当志愿者活动次数和服务时间积累到一定数量,颁发相应的奖项。总之,我们要借鉴国外优秀的慈善教育方法,来提高我国高校学生的慈善意识,达到大学生自觉践行慈善行为的目的。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主人,是未来从事慈善工作和慈善事业的主要群体,他们的慈善意识对未来慈善事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高校并没有对大学生慈善意识的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教育,这就造成了大学生慈善意识比较薄弱,参与慈善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学校应该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培养大学生的慈善意识,使他们成为具有奉献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做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实现校园内外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为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齐兰芬,黄建玲.慈善文化教育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2009(8)

[2]张娓娓.浅析青少年慈善意识的培养[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4)

[3]程立涛,孙国梁.论当代中国慈善事业的道德主体[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4]黄家瑶.中西方慈善文化的渊源比较启示[J].学术界,2008(4)endprint

猜你喜欢
慈善事业志愿慈善
The Price of Beauty
推动慈善事业发展 促进社会向善向上
肩负使命的奶奶
慈善事业法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慈善晚会4
慈善晚会3
慈善晚会2
慈善晚会1
慈善事业立法正在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