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平原早熟大豆新品种适应性研究

2017-07-15 18:52邓军波杨芳陈艳黄昌武周家华李洪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早熟江汉平原适应性

邓军波+杨芳+陈艳+黄昌武+周家华+李洪菊+韩秀秀+罗冬玉

摘要:引进18个近年新育成的早熟大豆(Glycine max)品种在江汉平原进行了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鄂2074不倒伏,产量最高,适应性最强;油春14-3和油春16-332产量高,轻度倒伏;鄂2077产量较高,不倒伏,适应性较好;油春316、油春337和油春15-3产量高,倒伏较重;贡827、油春11-1和油春327产量表现一般,轻度倒伏或不倒伏,均不推荐种植;中豆40和鄂2066产量中等,倒伏严重;油春314、油春11-6-1、衡春9451、湘春豆26、天隆1号和油春14-1等品种产量表现较差,均不宜在江汉平原种植。

关键词:大豆(Glycine max);早熟;适应性;江汉平原

中图分类号:S5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12-2212-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12.004

Research on the Adaptability of New Early Maturing Soybean Varieties in Jianghan Plain

DENG Jun-bo,YANG Fang,CHEN Yan,HUANG Chang-wu,ZHOU Jia-hua,LI Hong-ju,HAN Xiu-xiu,LUO Dong-yu

(Jingmen (China Valley)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Jingmen 448000,Hubei, China)

Abstract: Adaptability of 18 new early maturing soybean varieties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 2074 had the strongest adaptability,with no lodging and the highest yield. Youchun 14-3, Youchun 16-332 and E 2077 had stronger adaptability. Youchun 14-3 and Youchun 16-332 had negligible lodging and better yield, and E2077 had higher yield without lodging. You chun 316, You chun 337 and You chun 15-3 had more serious lodging and high yield. Gong 827, You chun 11-1 and You chun 327 had no lodging or negligible lodging and average yield, so they could not be recommended for planting. Zhongdou 40 and E 2006 had medium-yield and serious lodging, and other varieties such as You chun 314, You chun 11-6-1, Heng chun 9451, Xiang chundou 26, Tianjiangyihao and You chun 14-1 had poor yield. They are not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this area.

Key words: soybean(Glycine max); early maturity; adaptability; Jianghan plain

大豆(Glycine max)是人類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也是植物油的主要来源[1]。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品质植物蛋白的需求越来越多,大豆已成为不可替代的战略性保障物资[2]。2016年农业部《关于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发展大豆生产的主要目标就是扩大大豆的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提高品质、提高效益。荆门市作为中国“豆腐之乡”,巨大的豆制品加工生产能力带动了大豆生产的大面积发展[3]。但我市大豆品种老化、品种资源少、产量低下,不能满足加工需求,也不利于打造大豆全产业链。为鉴定近年新育成的早熟大豆品种在江汉平原大豆产区的丰产性、适应性、品质及利用价值[4,5],从中筛选出适宜当地发展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早熟大豆新品种[6-8],为江汉平原地区大豆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9],以荆门市大豆院士工作站为依托,开展了18个早熟大豆新品种的适应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于2016年在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团林镇双碑村荆门(中国农谷)农业科学研究院基地进行,试验田为黏士,前茬为空闲田,多年未种植过大豆。

1.2 供试材料

参试品种共18个,分别是油春11-1、中豆40、油春11-6-1、衡春9451、贡827、鄂2077、鄂2066、鄂2074、油春14-1、油春14-3、油春15-3、油春16-332、油春327、油春316、油春314、油春337、天隆1号和对照品种湘春豆26(CK),全部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供种。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18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6.0 m2,行长3 m,每小区5行,行距 0.4 m、株距0.08 m,密度31.2万株/hm2,试验田四周设5行保护行。

1.4 田间管理

2016年5月1日旋田整地,整地时施45%(15-15-15)氯基复合肥375 kg/hm2作基肥,5月13日双粒穴播,喷施精喹禾灵、氟磺胺草醚除草;5月26日喷施高效氯氟氰菊酯杀地老虎。6月14日定苗。6月16日人工锄草,6月24日(开花期)追施尿素112.5 kg/hm2。6月29日喷施多菌灵、啶虫脒、四氯虫酰胺、四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防治叶斑病、蚜虫、豆荚螟等。

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1.5.1 生育期测定 按大豆田间观察记载规范执行,分为播种、出苗、开花、成熟4个阶段。

1.5.2 生物学性状测定 按大豆田间观察记载标准执行,从结荚习性、株型、裂荚性、落叶性、倒伏性、花叶病毒病6个方面进行测定。

1.5.3 产量性状测定 收获时取试验小区中间2行生长正常,无缺株的连续10株为考种样本,调查株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3个小区各取1次,计算平均值。收获时去掉边株但不去边行,收获5行,计产行长2.5 m,计产面积为5.0 m2,计产时,统计小区所有子粒产量,晒干扬净后称重。

1.6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XCEL和SPSS1.9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大豆品种的生育期比较

由表1可知,所有参试的18个大豆品种生育期在82~98 d,在试验地均能正常成熟。其中对照湘春豆26生育期最短,为82 d;鄂2077、中豆40、鄂2066、油春314和天隆1号为88 d;油春11-6-1和油春327为90 d;衡春9451和油春15-3为91 d;油春11-1、鄂2074和油春316为92 d;贡827为94 d;油春337、油春14-3和油春16-332为95 d;油春14-1最长,为98 d,较对照晚熟16 d。

2.2 不同大豆品种的生物学性状比较

2.2.1 株高 从表2可以看出,株高最高的大豆品种是油春11-1为108.7 cm,其次是中豆40为94.6 cm,衡春9451为86.8 cm,天隆1号为85.6 cm,贡827为84.6 cm,油春316为82.5 cm,油春314为80.1 cm;最矮品种是鄂2074为44.4 cm,其次是鄂2077为49.0 cm,鄂2066为55.7 cm,油春14-3为59.7 cm,油春11-6-1为60.2 cm,油春327为62.0 cm;包括对照湘春豆26等其余品种株高为65.0~78.3 cm。

2.2.2 裂荚性 从表2可以看出,全部18个品种都不裂荚。

2.2.3 倒伏性 从表2可知,油春11-1、衡春9451、鄂2077、鄂2074、油春14-1、油春327、油春314等7个品种不倒伏;貢827、油春14-3、油春16-332等3个品种轻度倒伏;天隆1号中度倒伏;中豆40、油春11-6-1、鄂2066、油春15-3、油春316、油春337和对照湘春豆26共7个品种重度倒伏。

2.2.4 病毒病 从表2可以看出,所有品种均未表现出花叶病毒病症状。

2.3 不同大豆品种的产量性状分析

2.3.1 单株有效荚数 由表3可知,在18个供试大豆品种中,单株有效荚数最多的是油春14-3为39.9个,其次是油春337为39.3个,贡827为37.5个,油春16-332为35.7个,油春11-1为35.5个,油春15-3为35.1个;最少的是鄂2066,为23.5个,其次是油春11-6-1,为23.6个,天隆1号为24.8个;包括对照湘春豆26等其余品种单株有效荚数为26.7~34.2个。

2.3.2 单株粒数 由表3可知,在18个供试大豆品种中,单株粒数最多的是油春316,为87.1粒,其次是油春337、鄂2077和贡827,分别为83.9、82.0和80.2粒;最少的是鄂2066,为29.4粒,其次是油春14-3、天隆1号和油春11-6-1,分别为50.5、53.8和53.8粒;包括对照湘春豆26等其余品种单株粒数为60.1~79.7粒。

2.3.3 百粒重 由表3可知,在18个供试大豆品种中,百粒重最高的是油春11-6-1,为25.43 g,其次是鄂2074、油春16-332和油春314,分别为24.07、22.92和22.80 g;最低的是贡827,为16.40 g,其次是对照湘春豆26、天隆1号和衡春9451,分别为17.50、18.00和18.87 g;其余为19.05~21.59 g。

2.3.4 单株产量 由表3可知,单株产量最高的是鄂2074,为16.34 g;其次是油春316、油春337、油春14-3、油春15-3和鄂2077,分别为16.21、16.20、16.12、15.67和15.58 g;最低的是天隆1号,为9.20 g,其次是对照湘春豆26、中豆40、鄂2066、油春14-1、贡827、油春11-6-1和衡春9451,分别为10.65、11.52、11.73、11.85、12.29、12.57和12.88 g;其余为13.06~14.87 g。

2.4 不同大豆品种产量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大豆品种的折合产量在2 593.7~3 710.6 kg/hm2。其中,鄂2074产量最高,为3 710.6 kg/hm2,较对照湘春豆26增产41.3%;油春316次之,为3 571.2 kg/hm2;往后依次是油春337,为3 563.7 kg/hm2;油春15-3为3 536.7 kg/hm2,油春14-3为3 473.8 kg/hm2,油春16-332为3 338.8 kg/hm2,鄂2077为3 304.3 kg/hm2,贡827为3 280.4 kg/hm2,油春11-1为3 223.4 kg/hm2,油春327为 3 125.9 kg/hm2,中豆40为3 028.5 kg/hm2,鄂2066为2 958.0 kg/hm2,油春314为2 899.6 kg/hm2,油春11-6-1为2 764.6 kg/hm2,衡春9 451为2 632.7 kg/hm2,均比对照湘春豆26的2 626.7 kg/hm2高,只有天隆1号的产量为2 593.7 kg/hm2,低于对照1.3%。

3 小结与讨论

3.1 不同早熟大豆品种的适应性表现

影响大豆生产潛力的产量性状主要有单株荚数、每荚粒数和百粒重[10]。鄂2074、油春316、油春337、油春15-3、油春14-3、油春16-332、鄂2077产量均在3 304.3 kg/hm2以上,比对照湘春豆26的2 626.7 kg/hm2高25.8%以上,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以上品种生育期为88~95 d,其中油春316、油春337、油春15-3倒伏严重。故鄂2074适应性最强,其次是油春14-3、油春16-332和鄂2077。

3.2 异常天气对试验产生的影响分析

试验期间,由于6月中下旬雨水频繁,正值大豆开花期,尤其是6月30日至7月19日的连续暴雨,可能对不同品种大豆的生育期及开花结荚存在影响,故矮秆品种表现较好。贡827、油春11-1、油春327产量表现一般,轻度倒伏或不倒伏,可继续试验观察。

参考文献:

[1] 何杰升,丁艳锋.作物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万宝瑞.振兴我国大豆产业的根本途径[J].求是,2010(9):30-32.

[3] 吴 旻,郭红俊.钟祥大豆种植之调查[J].经济研究导刊,2010, 36(8):46-47.

[4] 张勇跃,刘志坚,张仙美,等.大豆区试中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方法比较[J].杂粮作物,2002,22(2):90-93.

[5] 李卫东.河南现代大豆品种及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6] 余永亮,梁慧珍,杨红旗,等.河南夏大豆区试新品种丰产稳产性评价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9):99-104.

[7] 王连铮,王彬如,翁秀英.大豆高产品种选育的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1980(1):15-16.

[8] 李国臣,丁春利,马 琳,等.大豆高脂肪、高蛋白、高产品种筛选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7(15):93-94.

[9] 何艳琴,邱 强,高士波,等.北方春大豆晚熟区品种适应性鉴定[J].吉林农业科学,2013,38(6):25-27.

[10] 赵双进,张孟臣,杨春燕,等.栽培因子对大豆生长发育及群体产量的影响Ⅱ.肥水、生长调控措施对产量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3,25(2):48-51.

猜你喜欢
早熟江汉平原适应性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基于江汉平原货运铁路的运营管理模式研究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从互生到共兴:民国晚期江汉平原的垸与市镇——以湖北省松滋县为考察中心
寒地西瓜早熟高效栽培技术
江汉平原地区草莓栽培技术研究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