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艺术的特征和本质

2017-07-15 08:45
新闻爱好者 2017年6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作艺术

目前我国的新媒体艺术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从最早的传统艺术模仿到现在个性化的艺术创造,我国的新媒体艺术的创新发展经过了模仿、改进、创造的逐步过渡。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当代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进程已经赶上了国外发达国家的节奏,但是从作品的艺术价值、艺术水平上来看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新媒体艺术的理论学科体系、艺术评价体系等方面还亟待完善,更多的新兴艺术形式的发展有待优化。艺术院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往往还停留于将新媒体的技術应用视作设计的工具,这种片面的理解和认知,对于新时代的新媒体艺术人才培育十分不利,当前众多的艺术院校往往盲目进行招生,在教育的过程中割裂了设计理念的创作和软件的使用范畴,造成大量毕业生成为单纯进行工作软件操作的个体,而并非艺术创作的专业型人才。因此,有必要对新媒体艺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完善,从新媒体艺术特征和本质的认知及理解进行深化和有效运用,并且通过新媒体艺术的内涵强化和理解,更好地丰富爱好者的创作内容和创作形式。掌握当代艺术界的艺术设计标准,有助于自身技艺水平的提高和改进。

金江波所著的《当代新媒体艺术特征》(2016年4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内容详实,覆盖广泛。金江波结合自身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从多元化的角度为新媒体艺术的学科发展带来全新的认知。作者从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研究重点和意义方面展开,从新媒体艺术的文化变革着手,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理论脉络。同时,结合作者的新媒体艺术实践经历和经验,为读者诠释了真实的艺术设计历程。该书契合当下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趋势,符合时代对人才教育的发展需求,对塑造个人艺术风格、培养新媒体的时代精英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丰富新媒体艺术的学术知识。全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展开,首先,从新媒体艺术的产生和分类、新媒体艺术的主要形式、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区别入手,对新媒体艺术产生的技术动因、哲学动因和艺术动因进行了全面剖析。其次,从依赖程度、作品形态、与观者的关系、使用材料、认知模式五个方面阐述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区别,逻辑清晰,思维流畅。再次,对新媒体艺术特征展开分析。该书还对新媒体艺术公共性的概念、要义及当前机械复制时代与大众消费文化的内容进行阐述,作者放眼未来,对当代新媒体融合的边界进行了展望,从新媒体公共性与个性体验出发,对个性体验的创作、艺术传受方式的双向变更进行了诠释。

新媒体艺术和其他的艺术形式不同,它一方面需要结合当下的社会环境生活,另一方面需要与时代变化接轨,真正反映当下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变化。作者超越了以往传统教材中理论化的论述模式,将读者引入了艺术的殿堂,形象生动地对新媒体艺术的开放性、体验性等特征进行惟妙惟肖的阐述,这种艺术空间和人文气息交融的手法让读者可以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新媒体时代艺术的特征。作者在文中撰写了自己大量的实践心得,为读者阅历的提升和技能的启迪带来了足够的扩展空间,真正帮助新媒体爱好者搭建了视觉感官和知觉体验,创造了一个融合哲学、美学等多种学科于一炉的世界,为读者探索新媒体世界、提升个人认知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该书一改以往单纯技术论的学术作品写法,更多的篇章用于为读者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新媒体艺术学科理论体系,全书通篇实现了技术与理论的相辅相成,为新媒体艺术的学科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学科基础,为更多的艺术设计从业者提供了创作实践的经验和方法。

当下,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新媒体技术的方法和效用,但是技术只是一种工具,并非像艺术一样具有生命力,对于新媒体艺术从业者而言,重要的是艺术的成就,艺术本身高于一切技术,新媒体的优势只是帮助艺术作品更具审美视觉,但是代替不了艺术价值本身。并且多媒体在创作方式、创作方法上所追求的真善美也需要自身的艺术发散,随着新媒体技术和设计艺术的相互融合,新的创作思路和方法也随之不断激增,新媒体的引进所带来的艺术创作和鉴赏能力的变化,逐步将艺术设计更加普及化、大众化。新媒体艺术作品所带来的艺术成长对于艺术设计者而言是一次成熟的尝试、一种新时代背景下的创作升华,艺术只有与时俱进、贴近生活才能更加符合大众的审美认知和审美趣味,有助于创作者不断推陈出新,创作出更加符合大众艺术美感的佳作。通过借助新媒体艺术的交互平台,整合新科技的资源优势、传播优势和信息优势,借鉴国内外优秀作品的创作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定能更好地为我国当前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和壮大增光添彩。

(李良箫/硕士生,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潘美妮/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本科生)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创作艺术
《星.云.海》
《花月夜》
《一墙之隔》创作谈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创作随笔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爆笑街头艺术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