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准背景下高校拓展训练课程教学模式探析

2017-07-15 10:03闯,舒
运动 2017年15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标准目标

闫 闯,舒 琳

(1.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2.哈尔滨体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新标准背景下高校拓展训练课程教学模式探析

闫 闯1,舒 琳2

(1.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2.哈尔滨体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学科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拓展训练课程已经逐渐成为高等院校体育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门主干课程。在新标准的指导下体育与健康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了新标准背景下高等院校拓展训练课程教学模式。

新标准;高等院校;拓展训练课程; 教学模式

1 对新课程标准内涵的解读

1.1 新标准的指向及定位

最新出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与以往的版本相比有着较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新标准》更加强调如何从多个层面促进学生发展。其主要特点是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生学习的领域。具体的学习目标更加注重可操作性和观察性。另外,《新标准》划分学习水平时充分考虑了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选择课程内容从课程管理要求的多重性上着手、建立评价体系从课程发展性角度入手。《新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的角度更加宽泛,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长期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思路。

1.2 新标准对课程性质及价值的全新界定

1.2.1 新标准对课程性质的全新界定新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这个层面上讲,《新标准》要求下的体育课程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及全面发展的一门课程。

1.2.2 新标准对体育与健康课程价值的全新界定 在旧版的《课程标准》中,对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价值的阐述相对较为单一,更为看重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对体育课培养学生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能力的价值则较少提及,相对有些片面。这种只注重单一价值的文件,将会对教师和学生产生误导。教师会认为在体育课程中只要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就可以达到课程要求了,关于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以及如何通过体育课程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则会忽视。学生也会产生错觉,认为只要是在体育课上达到考试要求的达标项目就行,至于是否掌握运动技能或者如何在从事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跟同伴进行沟通,增进友谊、学会运动技术则往往被忽略掉。这在无形当中就导致了体育课程价值缺失。《新标准》提出了5个维度的课程收益: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其中提倡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价值观是其突出特点。在此基础上《新标准》在评价标准上也更加全面、灵活,根据课程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课程评价,不但重视体育课程促进身体健康的功能,还强调其促进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较好的社会适应的价值。

1.3 新标准对体育课程基本理念的阐述

新标准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括:(1)把健康第一作为中心思想,同时兼顾培养运动的技术或是提高运动能力。(2)教学的中心任务指向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把教师当作教学活动的主要引导者,在教师的帮助下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体育课学习和进行身体锻炼的方法。(3)把了解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时的需求作为重要任务,把确保每一个学生在体育课程中都有所收获作为主要目标。所有的理念都指向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模式,更加切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维度。

1.4 新标准对体育课程目标的诠释

1.4.1 新标准规定的体育课程目标 《新标准》制订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与以往的版本相比更具有时代性,把原标准中相对死板的口号型目标分层细化,每个层面都有不同维度的要求。身体健康维度要求学生能够增强体能;运动技能维度要求学生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在心理层面要求体育课程应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在思想品德方面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较好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在生活方式层面要求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态度层面要求学生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1.4.2 新标准规定的学习领域目标 《新标准》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领域目标包括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社会适应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身体健康目标。其中,运动参与目标中规定了与参与体育运动相关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逐步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运动技能方面的目标则规定了几条需要掌握的运动技能,以及掌握运动技能的程度。社会适应目标则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合作沟通能力,促进个体的社会化。身体健康领域目标则提出了与以往的达标式的体质健康评价方式不同的评价标注,更加注重该领域的自身对比度。强调个人的收益,而不是传统的单一死板的评价方式。

2 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及分类

2.1 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

毛振明等指出,教学模式是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 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 主要体现在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上。体育教学模式在应用过程中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操作性,并有明确适应范围及相对科学和全面的评价体系。简而言之,体育教学模式就是具有教学思想的教学路径和教学样式。通过这些路径和样式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并可以进行评价。本文对教学模式的考量也将从以上几个角度进行。也就是说体育教学模式要有自身的特点、要有清晰的架构,并且易于评价和考核。具备以上几点,就可以称之为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在体育领域的应用,且符合这些特点的就可以称之为体育教学模式。

2.2 体育教学模式的分类

目前,学术界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分类并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邵伟德等人的分类方式。邵伟德等人将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划分为运动技能类、心理发展类和体能训练类。不同种类的教学模式之间相互补充,各有所长。不同类型的教学模式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交替、穿插使用。教学模式之间并无优劣之分,也不存在等级上的差别。当课程目标的维度进一步细化之后,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也应从多个维度出发。适于运动技能类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在运动技能课程中作为主要模式进行使用,适用于心理发展类的教学模式则在心理教学内容中进行使用。体能类教学模式则应在素质练习中较多的使用。

3 拓展训练课程的特点及教学模式

3.1 我国拓展训练课程的发展脉络

自1995年起,拓展训练开始在中国教育培训领域蓬勃发展,作为一种倍受青睐的体验式学习课程首先在首都生根发芽,用于人事管理培训。随着北京大学将拓展训练课程作为体育课程进行开展,众多兄弟院校也逐步将拓展课程纳入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一度有学者认为,拓展训练课程在培养学生心智、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有良好的作用,但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掌握运动技能方面则差强人意。后期经过多次改良,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甄别,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既能兼顾培养学生运动技术、运动兴趣,又能促进学生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的一套拓展教学内容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不同类别的拓展课程教学模式,用于适应各类教学内容的体系。这些教学模式可以适用于各种维度的教学目标,多种模式穿插使用使得拓展课堂显得更加生动和充满活力。

3.2 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大学体育教育模式基本上是以教师的教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要目标,缺乏社会适应和心理承受力的训练。在体育课程的学习过程是以体能教学模式为主,中学生很少面对心理方面的挑战,更多的是身体或生理层面的挑战。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模式是强调自主学习的体验式学习模式。学生在面对挑战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自信,对自我进行认知。与此同时,在完成课堂挑战任务时还会逐步意识到团队的重要性,建立起团队学习模式。不同的成员之间根据团队角色的不同逐渐地、自然地进行分工合作。另外,拓展教学内容具有高度的融合性,多学科的内容相互渗透,其课程属性体现了高度的多学科融合的特性,与《新标准》对课程内容和目标的指向和定位不谋而合,恰恰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在运用拓展训练课程中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时应注意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不应过多干预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引导者的角度去启发学生。团队学习模式在个人挑战项目中也可以应用,主要是通过其他团队成员鼓励挑战的同学克服困难并感受成功的体验。在团队挑战项目中要帮助学生认识到个人与团队之间的关系,不断增加个人对团队伙伴的信任度,提升团队成员的沟通能力。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4.1.1 《新标准》突出强调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4.1.2 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模式应归属于体验式教学模式和团队教学模式。属于体验式学习和团队学习的范畴。其课程模式和理念能够很好的体现新标准的要求。4.1.3 在运用拓展训练课程中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时应注意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不应过多干预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引导者的角度去启发学生。

4.1.4 拓展训练课程中团队学习模式在运用时应引导学生自主建立团队,不断提升团队凝聚力,帮助学生通过团队学习共同进步。

4.2 建 议

4.2.1 在各类高等院校推广拓展训练课程及其教学模式。各高校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一步促进拓展训练课程的本土化及校本化发展,以适应新标准的要求。

4.2.2 在原有拓展训练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部分智能发展类课程中身体练习及身体活动的内容的比例,以达到增进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目的。

[ 1 ] 邵伟德,王恬.体育教学模式的分类与选用策略研究[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7).

[ 2 ] 毛振明.体育教学模式论[ J ].体育科学,1998(6).

[ 3 ] 钱永健.北京大学拓展训练课程设置与开展效果的分析研究[ 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6.

[ 4 ] 钟启泉,赵中建.学程设计教师课程开发指南[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15.

G807.4

A

1674-151X(2017)15-101-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5.051

投稿日期:2017-06-15

闫闯(1982—),博士。研究方向:拓展训练课程及教学理论。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标准目标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政治标准是发展党员的首要标准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