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强 成珍君
摘要:根据2014~2016年第3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结果显示,中华松针蚧虫害在小陇山发生面积共计3206hm2,分布范围涉及天水和陇南2个地区3个县(区),共涉及小陇山林业实验局6个林场,已成为危害小陇山林区油松树种的主要虫害。本文从分布范围及危害程度、近年来扩展情况、传播扩散原因及途径、主要控制措施及效果、定量分析、结论6个方面对小陇山林业实验局中华松针蚧的发生及风险进行了科学评估,评估结果为中华松针蚧虫害目前在小陇山林业实验局的风险为高度危险。
关键词:中华松针蚧;油松;发生情况;定量分析;风险评估
中华松针蚧Matsucoccus sinensis Chen亦称中华松梢蚧,该虫寄生于油松松针,刺吸针叶汁液,是造成小陇山油松树势衰弱甚至死亡的主要林业有害生物。中华松针蚧于20世纪90代传入小陇山林区,首次在小陇山严坪林场发现,危害面积仅3.4hm2,小陇山所属其余林场均未发现。经过20余年的传播、蔓延,截至目前,该虫害在小陇山林区危害油松面积较大,分布范围较广,现已成为危害小陇山林区油松树种的主要虫害。
1分布范围及危害程度
中华松针蚧在国内分布广泛,在河南、云南、四川等省均有分布,在甘肃省陇南武都区和康南林区、白龙江流域迭部林区、小陇山林区均有分布,主要为害油松树木。2008年,在小陇山榆树林场榆树营林区大沙坡地带较大面积发生中华松针蚧危害,以后在高桥、左家、云坪、麦积、党川等林场都不同程度地发生,并且呈逐年增加的势头。根据2014~2016年第3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结果显示,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发生中华松针蚧的林场有6个,分别是左家林场、云坪林场、榆树林场、高桥林场、党川林场、麦积林场。分布范围涉及天水和陇南2个地区3个县(区),发生面积共计3206hm2(其中轻度发生2673hm2,中度发生393hm2,重度发生140hm2,成灾面积140hm2)。而寄主油松在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共有面积2.6万hm2。
2近年来扩展情况
20世纪90年代初在小陇山林业实验局严坪林场发现该虫害,面积较小,仅轻度发生3.4hm2。此后十几年该虫并未大面积扩散发生,直到2008年在我局榆树林场榆树营林区发现该虫害,主要发生在混交林里,面积达120hm2,当年和此后数年发生区采取了防治措施,由于該虫介壳的保护作用,防治效果较差,虫情继续呈扩散态势;至2013年,在天水麦积区的麦积林场、党川林场,陇南徽县的高桥林场、榆树林场,两当县的左家林场、云坪林场相继发现该虫害,2014~2016年在上述地区迅速蔓延并大面积发生。
3传播扩散原因及途径
在小陇山林区内,由于寄主油松大面积分布,再加上近年来各地油松大苗的大量栽植和移植,给传播扩散造成了很好的基础,传播途径主要是中华松针蚧的初孵若虫靠风力和雨水进行传播,远距离传播是借助带虫苗木或虫树的调运进行传播,也有鸟类和昆虫携带初孵若虫进行传播。
4主要控制措施及效果
目前主要采取苦参碱烟剂薰杀雄成虫和噻虫啉喷雾防治雌成虫及初孵若虫的无公害防治技术,也有地理条件较好的地方采用喷粉防治。其次是加强检疫,严防带病苗木和大树的传入传出,对受害严重的苗圃地的苗木烧毁清除。但在前期防治时,由于没有掌握该虫生物学特性,对防治适期把握不够准确,致使近年来许多地方防治效果不甚理想,控治效果一般。在日常监测该虫害的过程中,发现该虫害的主要天敌为蜘蛛和蚂蚁等,蜘蛛主要捕杀羽化后的雄成虫,蚂蚁主要取食交尾期的雌成虫。
5定量分析
5.1指标体系和量化计算公式
采取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及赋分标准的探讨方法,对小陇山中华松针蚧从分布情况,传入、扩散的可能性,潜在危险性,受害寄主经济重要性,危险性管理难度5个方面进行赋分,将得分数值代入下面量化计算公式:
5.2分析评估
根据风险综合评价值R和风险等级的对应关系,当2.00≤R≤2.50为高度危险,故中华松针蚧的风险为高度危险。
6结论
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中华松针蚧虫害目前在小陇山林业实验局的风险为高度危险。由于该虫防治难度极大,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科学的防治方法,通过多种防治措施,控制该虫的继续扩散和蔓延,保证小陇山林区乡土树种油松的安全。截至目前,还未发现该虫害对其它树种造成危害。
(收稿:2017-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