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蕙
摘要:分析流动博物馆的教学形式进入到校园教育的意义,并从几个方面着手,探讨其有效措施。
关键词:流动博物馆;校园;名片
博物馆,不仅仅是一座历史的展厅,更是一座历史的学校。一个民族要有更美好的未来,就不能忘记历史。一座城市的文明标志,就是人与历史的融合,那不仅是文物的展出,更是人的参与、对历史的了解与关注,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近年来,博物馆的教育作用逐渐成为社会热点,受到公众的重视、博物馆通过诠释和传播文物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以传承民族文化,是博物馆的教育核心使命。目前,博物馆界传播博物馆文化,履行社会教育职责的主流的途径是基于博物馆展厅实体的陈列与展览,以及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博物馆等信息化展示手段。
一、流动博物馆的教学形式进入到校园教育的意义
博物馆作为有效教学的重点场所,在宣传教育孩子的时候需要从学生的教学实际出发,重点提高学生的业务水平,让博物馆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变得更加具有亲和力和贴近群众,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进步以及综合能力提高。
引进博物馆教育进入到校园之中可以重点提高学生的爱国宣传教育,将博物馆作为爱国教育的手段,带领学生体会我国传承的民族精神,发扬学生身上肩负的社会责任,尤其是中学生作为最佳的爱国教育阶段,改变传统的爱国教育模式,让中学生接受爱国教育的形势更加丰富多彩,让中学生的学习感悟不断加深。
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自主互动、直观形象、鲜活生动、寓教于乐、开阔视野的“第二课堂”功能,充分利用博物馆集专业性和观赏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学术性和参与性于一体的立体化教育模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听讲、触摸和操作并用的方式,完成整个认知过程,让书本的知识真正“活起来”,让博物馆“第二课堂”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交相辉映。
沈阳市文广局与市教育局联合推出了“流动博物馆进校园、進乡村”活动。2015年组织辽宁省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张氏帅府博物馆、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新乐遗址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联合将艺术课堂、文博展览送进了沈阳市沈河区朝阳一校、文化路小学、市实验小学、二经二校、文艺二校等多所集团小学,送进了新民市张家屯镇、后大河泡村、法库县孟家镇政府、东湖社区等乡镇乡村。2016年活动继续走进宁山路小学、童晖小学、沈阳市旅游学校。50余名省、市文博工作者突破以往传统展板模式,运用形式新颖、手段先进的全景漫游系统和PPT演示与现场讲解互动相结合的形式,将流动展览、艺术课堂送进了市内多所学校和广大农村,使学生、农民足不出户便可享受文博精神大餐。
今年为了积极参与全市“弘扬雷锋精神,共建幸福沈阳”行动,组织开展“流动博物馆联合走进城乡校园”活动,致力于打通博物馆服务城乡学校的最后一公里,助力全市文化文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沈阳市文广局、沈阳市教育局组织沈阳故宫博物院、张氏帅府博物馆、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二战盟军战俘营陈列馆、东北陆军讲武堂陈列馆等文博单位深入康平、法库、新民市等乡镇学校,为师生们送来精彩纷呈的展览和形象生动的讲解。送展活动受到乡镇学校全体师生的热烈欢迎。在聚精会神观展、认真聆听讲解、热情踊跃参与后,同学们纷纷表达了期待更多博物馆走进乡村、走进学校、走进课堂的热切心情,他们盼望着博物馆里更多“活起来”的文物藏品、人物故事走进他们的世界。
二、流动博物馆教育形势进校园的措施
在中小学内开展流动博物馆进校园的教育行为需要重点考虑现实中需要考虑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中小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流动博物馆的教学形式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调动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需要重点思考的。中小学校在使用流动博物馆的教学措施的时候需要思考如何在课堂上寓教于乐,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宣传教育的职能,讲解员在传播历史知识的时候需要重点思考如何打破学生思维中固定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中小学生在一个更好地氛围内感受历史文化知识的魅力以及学习的乐趣,进而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校的中小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的地区文化特色、城市历史背景。
讲解员在布置流动博物馆的时候,可以制作精美生动的演示文稿插入一些优美的音乐、视频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对于所讲解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在流动博物馆讲解活动中,学生的互动以及提问可以更加活跃些,讲解员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可以及时解答,增强互动环节,让学生在流动博物馆的主题下发散思维,感受另类流动博物馆讲解模式带来的全新校园学习体验。 流动博物馆讲解活动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在现有的讲解模式下,讲解员设计流动博物馆内容的时候可以按照既定的节日展开,突出节日的由来以及产生的文化背景,讲解员在设计流动博物馆的时候制作的演示文稿可以采用鲜艳颜色的图案,生动有趣的画作,在内容编排上融入需要学生掌握的相关知识,适当地加入一些动画效果,让学生在观赏演示文稿的时候更容易感受到知识的重点。讲解员在制作流动博物馆的相关内容时,还可以插入音乐以及视频,贴合知识的内容,对音乐以及视频进行精心的制作,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知识,感悟知识以及加深对于知识的印象。插入视频以及音乐让流动博物馆的趣味性大大增强,寓教于乐,丰富中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其摆脱传统刻板的学习方式,借助更多的方式展开自我的知识学习。以沈阳故宫博物院为例,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讲解员可以满族舞蹈的形式,将满族服饰、满族舞蹈、满族文化等几个角度展开,设定流动博物馆的主题为“格格跳舞那些事儿“,介绍满族的旗头、旗鞋、旗袍、配饰,重点介绍这些服饰、配饰的材质,使用方法,穿戴等级,通过学生亲身体验穿戴、走路到跳舞,延伸到背后浓浓的满族历史文化深入细致地理解,带领学生在参与、实践、学习中深入地探究这些流动博物馆送展览活动的主题,在课堂上与学生积极互动,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流动博物馆的主题之中。endprint
其次,在中小学课堂上创办流动博物馆的教学模式。最主要的是将所有的学生都纳入到既定的课堂氛围内,譬如每周三或周五下午以“社团活动”” “兴趣小组”的形式,让流动博物馆成为常设课,增加博物馆校园教学的延续性,带领学生从既定的文化氛围内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吸收重点喜爱的博物馆知识。为此,在流动博物馆的“社团活动”教学模式创办中,讲解员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感受,增强学生对于流动博物馆的喜爱之情。讲解员在流动博物馆的活动之中可以将全班的学生分为五人到十人的小组,每一个“社团”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当做负责人,带领学生对流动博物馆的内容进行探究,关注流动博物馆的主题,必要的时候可以在学生群体之中设计互动的奖励机制,从而在“社团活动”之中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鼓励所有的社团同学积极融入到流动博物馆送兴趣活动之中。以沈阳故宫博物院为例,可以将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效融合,将有关“满族传统剪纸以及手工艺作品”的流动博物馆主题活动植入“社团活动”中,分析满族传统剪纸文化以及手工艺文化的悠久历史,带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协同合作共同完成一件手工艺作品,例如窗花或者是纸质的传统灯笼,在同一个社团学习小组内,不同的学生负责不一样的工艺步骤,例如一名学生在灯笼上绘制图案,另一名学生粘贴剪纸,另一名学生制作灯笼的轮廓框架等等,社团学习小组内的成员协同合作,共同学习流动博物馆活动主题内涉及到剪纸民俗等相关知识,领会满族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在亲身体验动手能力的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通过社团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既锻炼培养了学生自身的特长,又优化美好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再次,借助流动博物馆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之中。例如:讲解员可以组织学生制作答题卡,邀请学生在自己的答案上别有新意的回答问题,不要恪守传统模式的标准答案,鼓励学生通过流动博物馆学习内容进行思维发散,发挥自己的学习特长,必要的时候,讲解员可以给予学生充分自主的权限探索全新的知识。以沈阳故宫博物院为例,讲解员可以带领学生探究沈阳故宫大政殿的设计元素,深入理解其设计是否合理;带领学生探究八旗的清初建筑上的装饰作用、八角重檐攒尖式建筑的意义、相轮火焰珠宝瓶的设计、八位蒙古族力士牵引的八跟铁链、屋脊上的各种造型生动的小兽背后的故事、没有一根钉子的建筑奇迹等等。举办这些看似小众却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流动博物馆创新活动会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切入到文化知识的学习之中,比起以往墨守成规的学习方式,流动博物馆的教学模式更活泼、更多元、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的自助,学习的形式更加有趣。在这样各有所长也自由的学习氛围内,学生对于流动博物馆送展活动的参与度也十分积极,对于生活中不经意的知识点也会更加的关注,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形式,使中小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最后,拓展教育内容,将流动博物馆的内容结合到中小学学校日常教学课堂之中。学校作为教育的载体,也是支持教师教育工作的最强的堡垒,教师在教导学生的时候需要得到学校的支持,在办流动博物馆的时候尤为如此,流动博物馆所需要的材料以及教学形式都是需要学校重点支持以及认可的。例如:在学校日常教育课堂之中,美术课中的有关内容可以与流动博物馆字画教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班会内容教师可以举办“走进博物馆”的主题活动,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习材料,组织整理成报告在学生之中分享,为了丰富学生的体验,带领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当地的历史文化知识,教师可以在学校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真正地走进这些博物馆、艺术馆、纪念馆等,让学生对当地的历史遗迹、遗物有更多角度地感官认知以及解读。流动博物馆教育还可以在学校选拔热爱博物馆事业、喜欢历史文化知识,有宣传讲解意愿或特长的中小学生,培养“在校小小讲解员”,对讲解表现突出、特别优秀的“在校小小讲解员”可以吸收到相应的博物馆转正成为博物馆“小小志愿者”公益服务队伍中,从而让中小学生对于文化知识的学习有更深入地认知,也让博物馆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平台、让学生们在受教育的同时也体会讲解员公益服务、在社会公益事业的在潮中不断丰富历史知识,开阔眼界、丰富阅历,让学生将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与社会实践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三、流动博物馆教学模式设计时需要遵守的事宜
在学校内组织开展流动博物馆的教学形式对于教师、学校以及学生的考验都是比较多的,那么在确定如何进行流动博物馆教育模式的时候应当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首先,流动博物馆的教学形式是否要在传统教学形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目前根据乡村的硬件设施分别准备了流动展板跟PPT两种形式。在展板的设计上,为了创造提高中小学生的美术素质,流动博物馆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中小学生的美术艺术综合素质,对流动博物馆的受众性进行考虑,对中学生的美术学科学习兴趣、对于美术展品是否熟悉等问题在学生群體中进行调查,进而对流动博物馆展板、PPT教学模式进行针对性设计和完善。
其次,在进行流动博物馆教育设计的时候,各博物馆讲解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对学生是否喜欢参加流动博物馆送展活动,是否从中有所获益,是否真正提高了自己对博物馆的认识等结果进行深入地了解,探究每次流动博物馆的活动是否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从而不断的总结经验,更新讲解内容、创新展览、展示方式,让流动博物馆真正走进学生们的世界。
最后,在设计流动博物馆的教育模式的时候,讲解员要注意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在设计流动博物馆教学模式的时候,讲解员应当将学生放在活动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参观、视频学习以及体验对遗址类、历史类、艺术类博物馆的文化知识有特殊的认知以及产生能继续学习的兴趣,讲解员可以通过流动博物馆活动的互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消化知识内涵,做好知识反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中小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自主意识,为其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总结
流动博物馆进校园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帮助,以往流动博物馆都是各博物馆独自送展到每一所校园,通过全市整合多家博物馆联合送展的新形式,一方面节省了交通、人力等费用,另一方面受众群体汲取各类博物馆、艺术馆的内容更加全面。在引进流动博物馆进校园的过程中,用全新的思路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让学生对于知识的实践应用意义有更多的认识,让中小学生的学习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现实,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纠正传统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学习习惯,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让流动博物馆走进校园的同时,也让更多的学生在节假日期间带上自己的爸爸妈妈走进博物馆,让博物馆的“第二课堂”教育真正地发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们爱上博物馆、更爱自己的家乡。
参考文献:
[1]项羽, 赵丹丹.浅谈如何做好"流动博物馆"走进校园[J].科技展望, 2015, 25(11).
[2]付明.让历史走进校园--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同博物馆教育资源的结合与应用[C]// 中国博物馆学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年会暨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论坛.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