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促进师生有效沟通

2017-07-14 07:47陈冰晓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鼓励沟通

陈冰晓

【摘要】美国心理学家尼尔森提出的正面管教是一种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方法,教师运用正面管教的理念对小学生进行沟通教育,使学生在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健康成长,获得自律,有责任感,懂得合作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正面关键 沟通 鼓励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202-02

学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除了教给小学生知识外,同时也要教会学生良好的品质与社会技能。如何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美国心理学家尼尔森提出了正面管教的理念,它的核心是“和善而坚定”的教育,采用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方法,师生在相互尊重与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沟通,把和善和坚定融为一体,教孩子学会自我控制的同时,培养学生各种的生活技能与社会技能。

一、建立情感联结,积极寻找优点。

每个学生都需要归属感和价值感。如果学生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尊重,有展示自我的平台,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是班级的一份子,我能有贡献,这种良好的情感联结会使班级教育更成功。

1.着眼优点

每个班级总有个别调皮捣蛋,爱惹麻烦的学生,如果让班主任列出该生的不良行为,相信这个学生的缺点肯定比优点多得多。请注意,当你把大部分的精力用来关注学生的消极行为时,在老师眼中,该生的积极方面将会慢慢消失。反过来,如果把大部分的精力用来认可与鼓励学生积极的方面,那消极方面也将逐渐消失。所以,面对一些行为不当的学生,教师应换个思维来思考,多看到学生的优点这对于教师与学生都是令人鼓舞的。

2.寻找不良行为背后的秘密,进行正向引导

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说:“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失去了信心的孩子。”这些孩子同样需要价值感和归属感,但他们却用了错误的行为方式来获得自身的价值感。教师要破译这些不良行为背后的密码,并“对症下药”。如:有的学生上课无精打采,老爱发呆,作业也总是草草了事,其行为背后的信念是:我怎么做也做不好,努力了也没有用,于是出现了自暴自弃。面对这类学生,既不能怜悯,也不能放弃。教师要积极关注孩子的优点,设置成功的机会,教给孩子技能,让他小步子前进,慢慢感受到成功带来的自信。

二、有效沟通,遇见更优秀的学生。

对学生进行谈话教育,是班主任教育中最常見的方式,是与学生沟通感情,实施教育的重要手段。

1.相互尊重让沟通升温

班主任在教育犯错误的学生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口头禅:“我反复跟你讲了多少次,你怎么屡教不改?”“你真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这些都是阻碍沟通的言语,一下子把学生的心情拉到最低,学生也很难再继续听班主任的教诲。如果当学生犯错时,教师先用观察性的语言客观描述所发生的事情,再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样更能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对别人产生影响。如:“你今天没有完成组词作业,我担心你的字词基础不过关”老师先用上观察性语言,再表达对孩子的担忧,学生可能会想:唉,我怎么又犯老毛病了,又给老师添麻烦了。学生的这一丝的想法说明他虽有错,但在老师的正向引导下,他并不是一个情感冷漠的学生,而是一个有温度的学生。

2.启发式问题促进有效沟通

启发式问题是最有效的正面管教方法之一。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每位教师心中都有一个神圣的使命感。但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难免会带着权威性命令学生如何做,或者把建议要求强加给学生,这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戒备心理,这样的沟通方式也无法走入学生的内心。教师引导孩子探讨存在的问题,要换一种思维模式进行沟通。关键是要停止命令,别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做,而是运用“启发式”的问题——询问学生如何做,邀请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处理方法。如:上课了,教师发现班级仍一片混乱,不免气上心头,直接告诉学生:“上课就应该做好课前准备,放好书本并安静地坐在座位上等候教师来上课。”学生马上也会按照老师发号的施令变得安静,有序。可是,这只是在老师的严威之下的效果,是被动完成的,难以保证以后能自觉做好。如果班主任在气上心头时能积极地暂停——冷静一下,及时调整沟通模式,用启发式的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刚才我看到的是混乱的场面,为了准备好上课,你们觉得应带上什么学习用具?”“你觉得安静的课前准备让你有什么感受?”同样是沟通,“直接告诉”通常会造成心理抗拒,“尊重地询问”会使心理放松,向大脑发送“寻找答案”的信号,让学生感到被尊重,有能力参与思考与合作解决问题。

3.鼓励优于赞扬

鼓励是正面管教理念的核心。孩子都需要得到关爱和认可,每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正是丧失了信心的孩子。鼓励是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培养“我有能力,我有贡献”的感知力。在实际的教育中,我们往往运用“赞扬”要比“鼓励”多。赞扬会帮助孩子改善行为习惯,但经常被赞扬的孩子有可能会变成“讨好者”或“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有可能会依赖于别人的观点来评价自己。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时,运用鼓励和赞扬是有所不同的,如下表:

可见,赞扬让学生觉得只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时,才是有价值的,它会让孩子依赖于别人的评价。鼓励是肯定孩子,引导孩子看到积极的方向,并付诸努力。鼓励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获得自信。

三、有效沟通,赢得学生的合作

在教育中,当学生受制于老师时,“合作”在他们看来就是“服从”,赢得学生合作的最好途径是以尊重,平等的方式一起来探讨解决问题。正面管教提供了赢得学生合作的四个步骤:

1.表达出对学生感受的理解。

2.表达出对学生的同情,但不能宽恕。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4.让孩子关注与解决问题。

案例:小A作业拖拉,20分钟能完成的作业需要1个多小时才完成,在写作业时常发呆或玩玩具,需要大人不断地监督。按照以上四个步骤可这样操作:通过交谈,了解情况后可以跟小A进行沟通引导:“我明白你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心情也不好,但是你也该考虑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因为你有能力做得更好。”此时,得到小A的回应后再进行启发式提问:“我对你有信心,如果重新分配做作业和玩的时间,你会如何做呢?当写作业发呆时,你有什么好方法提醒自己吗?”每个孩子都渴望进步,得到关注与认可,营造一种宽松的气氛让他们通过对话与分享,倾听与共情、合作、协商来解决冲突,这也能使老师取得与学生合作,达到双赢的教育效果。

教育需要爱心,需要尊重,更需要智慧。教师走在和善而坚定的正面管教道路上,既不娇纵,也不惩罚,与孩子彼此尊重,用和善的语言进行启发和沟通,赢得学生的合作,也将迎来教育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美)简·尼尔森 《正面管教》 京华出版社

[2](美)简·尼尔森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 北京联合出版社

[3]张骏乐 《中小学心理辅导方法101例》 宁波出版社

猜你喜欢
鼓励沟通
高职高专班主任与学生教育沟通问题探讨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沙画活动中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