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华+毕俊菲
近年来,美军通过教育引导、福利待遇、法纪规约、院校攻关等多种方式来培育军人核心价值观,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事物通常具有两面性,既有有利方面,必有制约因素,深刻透视美军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环节与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软肋”所在。在各种制约因素当中,非正义战争的负面效应首当其冲,影响最为根本。
冷战结束后,美国在全世界高举所谓“正义”“人权”的大旗,强行推行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频繁发动并直接参与了多次局部战争,横加干涉主权国家内政,虽然在战场上取得了胜利,然而这些不间断的非正义战争产生了长期的负面效应,对美军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带来严重影响。
一、战争的非正义性从根本上导致官兵价值观混乱“是非疑,则度之以远事,验之以近物,参之以平心”。美国政府每每在战前给自己披上“民主”“人道主义”“反恐”等华丽的外衣,把美军粉饰为维护正义的“和平使者”,宣称“为了自由与民主而战”,然而其粗暴干涉别国内政,推行强权政治与霸权主义的真相总在战后不久暴露。无论是伊拉克、叙利亚还是利比亚,无一例外。以伊拉克战争为例,战前美国多次指责其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伊拉克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美军必须把他们从不自由不民主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战中,随着对伊武器核查进程的深入,美国所捏造的情况没有被证实,相反证实只是美国政府臆测。2007年4月,美国防部承认,伊战之前伊拉克与基地组织并无直接关系,恐怖分子查无实据,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也没有找到。谎言被戳穿后,美军军心士气遭到极大挫伤,认为自己抱着“善的动机”走上战场,却换来人民的敌意,多年养成的价值观体系在现实面前崩塌,官兵们精神高度紧张,因为他们知道身边每个老百姓都有可能成为杀死自己的敌人,美军与事实相悖离的教育宣传致使战场上的官兵厌战情绪大增。他们已经确认,自己以鲜血、生命和荣誉为代价进行的战争并未记得尊重与礼遇。曾执导电影《华氏911》的导演摩尔收到了大量驻伊美军士兵来信,其中一个署名为“死了的士兵”写道:“我并非为了我的祖国而牺牲,我为它的贪婪而死。打仗是我的责任,我原本信任它会将我们引上正途,错误地以为它珍视我们的信仰……”让人绝望的作战任务让驻守伊拉克的美军频繁吸毒、消极应战。很多执行任务的士兵一到大街上就把事先做好的标牌挂在车外面,上面分别用阿拉伯语、英语写着:“我们什么也没看到,希望你们也什么都没有看到。我让你活着回家,你也让我活着回家;这条街已经两个月没有爆炸了,我们一起再坚持两个月吧!”2004年到2009年之间,随着大批士兵被派往伊拉克和阿富汗,美陆军自杀率开始飙升,与同军队年龄和性别结构类似的平民群体相比,美军自杀率高出约20%到25%。年度自杀人数从2005年到2009年间大约增加了70%,2012年数字再攀新高,直到2015年都保持相对稳定。
据美国国防部2006年公布的逃兵记录显示,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美各军种的逃兵总人数高达9000人。自2003年秋季开始,共有4387名陆军士兵、3454名海军士兵、82名空军士兵和1455名海军陆战队官兵不辞而别。这些逃兵的律师为他们辩护道,从一开始就充满争议的伊战是使他们逃离的主要原因,士兵们觉得伊战根本就是越战,因为他们从内心难以认同非正义作战目的,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不清楚是为何而战,更不认为参加战斗是军人荣誉的体现,所以才会以各种形式抵制战争。
二、战争的非正义性教育导向加速官兵价值观迷失
官兵价值观的长久确立,与政府、军队的舆论导向有着紧密联系。在911恐怖袭击发生以后,布什政府采取单边主义的外交政策,力图以武力实现霸权主义。时任政府安全顾问的赖斯在接受法国《国际政治》杂志记者采访时说道:“美国就避免动辄大谈价值观,而应该合理地使用武力。”随后美军的行动印证了这一观点,美国多次绕过联合国,对主权国家强行用兵,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国内也是反战如潮,运动不断。美军不仅滥用武力发动非正义战争,无视他国主权粗暴干涉内政,而且放任官兵践踏他国人权与文化习俗,频曝反人道主义丑闻,最出名的莫过于阿布格莱布监狱、关塔那摩监狱的虐俘丑闻,美军形象一落千丈,引发国内外舆论声讨狂潮。国内外反战浪潮也让前线作战卖命的官兵们感到极度沮丧。伊战期间,美国国内反战运动此起彼伏。“反战母亲”辛迪·希恩走上街头参与了反战示威游行,这加剧了驻伊、驻阿美军的厌战情绪。在总统布什宣传伊拉克战争结束以后,却迟迟没有撤军计划,导致国內外舆论铺天盖地的责难,一次次推迟回家的计划,让身处前线的官兵对政府与上级感到极度不满,有的士兵公然在媒体上指责国防部长。海军陆战队队员兰斯·芬克因为不认同战争合理性,毅然脱下军装,拒绝服兵役。所有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说明,美军核心价值观建设不仅谈不上成效,在导向上也走向了畸形,到了令军人无法接受的地步。虽然在虐囚事件曝光之后,美军在伊拉克迅速开展了为期一个有的“战时价值观教育”,可是在官兵心里,这场战争性质已与越战无异,抵制情绪与行为有增无减,教育效果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