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迪·奥克兰+M.O.+贾斯汀·沃兰德+艾丽思·帕克+杰弗瑞·克鲁格+小月遥
随着人的预期寿命不断延长,我们不禁开始思考人生应该如何有意义地度过。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养老、生育等问题呢?或许这6个关于生命和生活的问题,能给您一些启发。
第一问:为什么每个人都希望长寿?
伊齐基尔·伊曼纽尔是著名的复合型学者。他是著名的生命伦理学家、肿瘤学家,曾出任奥巴马总统的保健医师。但他最为人们所称道的,还是他在2014年发表的那篇文章《我希望我在75岁时死去》。
超过1000人写信或者发电子邮件给他。有的人觉得他疯了,不尊重生命;有的人却觉得,终于有人说出了自己的心声。纽约一位老人,在75岁时去世,留下遗嘱,要求在自己的葬礼上,让所有来宾阅读这篇文章。
现在美国居民平均寿命为78.8岁。伊曼纽尔主动提出希望在75岁结束生命,这与绝大多数人的追求正好相反。皮尤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超过70%的美国人,希望自己能够活过100岁,这是为什么呢?
艾莫利大学伦理学研究中心主任保罗·鲁特·沃尔普说:“长寿,是所有人共同的追求。”现在,人们的预期寿命越来越高。在上世纪,科学和医学技术取得了重大成就,人的平均寿命延长了20年以上。
当然,我们对人生质量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沃尔普说:“对于平凡的我们,最艰难、最深奥的问题在于,我们并不理解死亡。更深刻地说,作为生命个体,我们无法理解,个体的不存在意味着什么。”换句话说,每当人们想到死亡是无穷无尽的虚空,就会引起人们内心最深处的对于脱离社会的恐惧。
与此同时,人的一生既长寿健康,又深刻丰富,是一件幾率很低的事情。伊曼纽尔在文章中写道,绝大多数人,一生中最有意义的时光,都在75岁之前。所以,75岁以后的时光,可能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来说,可能在80岁的时候,身体机能就开始崩溃了。人越衰老,头脑的反应速度就越慢。这时候,也许死亡不会很快来临,但是衰老却不会停下脚步。
老年人对这件事体会尤甚。沃尔普说:“当你真正看见一位不久于人世的老人时,你很可能会深深感受到,他的一生不虚此行,他已经迎来了此生的终结,已经准备好入土为安、往生极乐了。年轻人多半体会不到人生的饱和,但是老年人不一样。”
当人们被问及,希望活到多少岁的时候,不同年龄段的人给出的答案都有所不同。一份面向18至64岁的人的调查问卷显示:六分之一的人希望在80岁之前离世,在他们眼中,老年生活并不美好。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希望能够长寿,他们觉得,自己年老之后仍可享受人生。
这就是为什么伊曼纽尔从来不劝任何人放弃对长寿的追求,他明白:在某些问题上人们无比固执,他们会忽视客观规律。伊曼纽尔说:“我不理解的是,那些社会精英为什么想要追求永生。他们为什么会觉得社会离开了他们,就运转不了了。”
活到75岁,还有另一个角度的意义。伊曼纽尔说:“那些由于种种原因没能活到75岁的人,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去关注、去照顾的人,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活到75岁。”
第二问:有没有能让我的狗活得更久的办法?
西雅图的铁路工人赫布·罗恩最宝贵的东西,就是他的4只爱犬,他说:“当我第一次把它们带回家的时候,就开始忧虑,一想到有一天它们终将离我而去,我就难过不已。”
3年之后,他发现了一则消息,名为:“宠物狗延寿计划”。这是一场为宠物狗开发延寿药物的科研活动,正在向民间征集实验用犬。他立刻为自己的4只爱犬报了名。
其中一只名为罗拉的狗,通过测试被获准参加了这场科研实验。罗恩每周喂罗拉服药3次,持续10周,药片上裹着花生酱。罗恩不确定这种药是不是真的有效,或者说这种药根本就是心理暗示,虽然在很多医疗活动中,积极的心理暗示也是一剂良药。罗恩密切地关注着罗拉的身体状况。他说:“狗是最应该享受永生的生物。”家养宠物狗目前的平均寿命是12岁左右。
测试用药为雷帕霉素(rapamycin),是一种免疫抑制剂。这种药物已经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低剂量的雷帕霉素让实验室白鼠平均延寿25%以上,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它们的情绪状况。
不过,雷帕霉素对人类没有延寿效果,而且可能引起非常严重的副作用,所以现在,它主要用于器官移植手术后的抗免疫治疗以及部分癌症的治疗。但是在实验室动物身上,这种药却没有被发现副作用。等到宠物狗验收计划完成之后,科学家就能知道它是否也能为狗延寿了。
华盛顿大学病理学教授马特·凯博林说:“如果试验证明药物有效,那么这种药就会大面积地投入使用,这将极大地延长宠物狗的寿命,并改善它们的生活质量。我们真正关注的,并不是单纯地延长犬类寿命,更要防止它们因年龄而引起的慢性疾病与器官衰竭。如果这项实验最终成功,那么对那些深爱自己宠物狗的人士,将是一个巨大的福音。”
在白鼠试验中,为期10周的用药期过后,老年老鼠的心脏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参考宠物狗延寿计划的早期实验数据,这种药物很可能也对犬类有效。超过70%服用此药的试验犬,活跃程度明显提高。
凯博林说:“实验效果非常乐观,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雷帕霉素能延长犬类寿命,不过很明显这种药在犬类身上展现出的抗衰老作用,和对实验白鼠的效果是一样的。”
在这种药物真正投放市场之前,还需要大量的研究。在今年3月开展的第二阶段试验里,实验人员在50种犬类身上开展为期一年的跟踪研究。白鼠试验表明,雷帕霉素可以改善因衰老引起的神经功能退化,凯博林想要查证,雷帕霉素对犬类是否也有类似效果。
这些研究是动物健康医学领域里的又一次进步。始于2015年的金毛犬终生研究项目,将跟踪观察3000只金毛犬的一生,研究犬类基因、生活方式与癌症之间的关系。现在世界上超过一半的金毛犬都死于癌症。凯博琳的科研小组也计划开展类似的长期实验:“对1万只狗开展长达10年的跟踪观察,研究犬类长寿、患病或早夭的原因。”
这类实验数据对人类也有借鉴意义。凯博琳说:“在衰老这件事上,犬类和人类有许多共同点,犬类是最深入人类生活的一种动物,没有哪种宠物能比狗更加融入人类的日常生活。”
小狗罗拉的运气非常好,罗恩发现,它在服用雷帕霉素一段时间之后,更乐意与人互动了。但必须等到第二阶段的试验完成之后,才能得知为什么雷帕霉素会让犬类在情感上更加活跃,凯博琳猜测这可能是因为雷帕霉素改善了犬类的大脑功能。
现在罗恩正在申请让罗拉参与下一阶段的科研。罗恩说:“我希望它能坚持下去,这场研究能够延长人与犬之间的缘分,这太有意义了。”
第三问:暴脾气真的就比乐天派短命吗?
人们普遍认为,人一老,就容易暴躁固执,不近人情。电影电视中经常出现的古怪角色——孤单的邻居、固执老爷爷、暴脾气出租车司机——几乎都是老年人。
但如果从科学的数据统计来讲,脾气暴躁的程度,并不会随着人的年纪增加而增加,人们之所以会有这种误解,是因为年轻人与老年人所面临的社会环境不同罢了。美国东北大学心理学教授德雷克·艾萨克维兹说:“当你年轻的时候,你必须积极友善,乐观阳光,周围的人才会亲近你,信任你。但是随着年龄增长,你越来越不需要取悦周围的人了。”所以,很多社会学家认为,一些人脾气暴躁,很可能是因为他们不再需要去迎合社会,而不是因为他们内心不快乐。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虽然表面上老年人不易相处,但是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心的快乐却在逐渐增加,尤其是在80岁以后。理由只有一个:老年人会自动过滤负面信息,专注于他们真正喜欢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很大程度上,老年人在应对人生悲剧的时候,比年轻人更加游刃有余,他们的人生经验太丰富了。纽约市爱因斯坦大学的学者尼尔·巴兹莱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你越来越接受自己的人生,越来越认真对待自己的人生。人发生这种转变的根源跟人生经历直接相关,这里面有很深的心理学原理。”
现在还无法证实的是,内心的愉悦是否与长寿直接相关。这方面的研究现在有很多,迄今为止,最全面的研究表明,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与长寿之间,有着强烈的联系。这篇研究报告刊载于《英国医学》杂志。这篇报告涉及的研究对象超过1万人。那些到了中年还保持内心愉悦的人,对比其他对人生不满的研究对象,死亡率下降了24%。
这篇研究报告的作者,伦敦大学学院的教授安德鲁·斯特普托说:“人们心态积极,对身体健康非常有好处,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对未来的美好预期,也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
其他一些研究成果表明,对那些8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乐观的情绪和身体健康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不过,这两者之间的联系仍然有着大量的疑问。科学家们指出,在这件事情上,人们的认识很有可能因果倒置:是糟糕的健康状况引发了人们暴躁易怒?还是这种暴躁易怒的性格引发了糟糕的健康状况?毕竟,即使是心态最好的人,也难免会因为衰老、身体状况变差而产生负面情绪。《神经学》杂志在2012年时刊载的一篇文章指出,65岁以上的成年人,每次住院,都会加剧他认知功能的衰减。
巴兹莱说:“老年人只要能够保持健康的身体状况,心情一般不会差,但如果每天都饱受病痛折磨,那心情肯定也好不到哪去。”
虽然没有严肃客观的科学证据说明,美好的生活愿景或是积极的性格会让人长寿,但很多科学家都认为,试试也无妨。如果说这种良好的心态让你身心放松,那么就把注意力集中到那些让你舒适的事情上面,比如和亲戚之间经常走动,和朋友之间经常往来。斯特普托说:“這些事情很关键,当生活进展顺利的时候,不需花费特别大的力气维持和朋友之间的关系,而一份与朋友之间的良好感情,可以看作是对未来生活的一份投资。”
第四问:我力所能及的延寿诀窍有哪些?
世上有相当一部分人,立志要活到100岁。2014年,美国境内就有超过7.7万名百岁老人。这仍然是一个非常小的数字:美国的百岁老人在人口比例上,只占到总人口的0.25%左右。
所以,怎样才能活到一百岁?你不可能发明一个时光机器,让生命重新开始,来百分之百地模仿那些百岁老人的每一个生活细节;也不可能找他们借一点基因过来。不过还是有好消息的,科学家总结了3个小诀窍,坚持做就能益寿延年。
诀窍一:保持好奇心。任何事情接触久了,人们都会渐渐觉得无聊。这个世界不会主动向你介绍它自己,但是你不能因此就不主动去了解它,不然对你可没好处。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和公共政策学专家、斯坦福长寿研究中心主任劳拉·L·卡斯特森说:“有证据表明,保持好奇心有利于长寿,不停地提出问题,探索周围的世界,能够让一个人保持活力,保持与他人之间的联系。”
学习一些新知识,实际上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精读一篇讲解奇闻轶事的文章,或是认真学习一篇晦涩难懂的博士论文,能让你大脑的认知功能区保持活跃,延缓衰老。
诀窍二:在现有基础上增加更多的果蔬摄入量。日常饮食与人体健康之间有最直接的关系,这一点早就被广为认可。但是我们却一直忽视这件事,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有消化系统疾病。在美国,超过2800万人患有Ⅱ型糖尿病。前驱糖尿病人的人数则超过8600万。大体上每3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人有高血压症状。更为惊人的是,美国超过69%的成年人都体重超标。
所以,这件事值得每个人时刻注意:健康饮食,必须加大果蔬的摄入量。著名的地中海式饮食不是浪得虚名。无数的研究表明,这种着重于水果、蔬菜、坚果和橄榄油的饮食方式,对长寿非常有益处。
2015年,一项覆盖了45万欧洲成年人的研究表明,那些日常餐饮中,植物性食物,包括水果、蔬菜、坚果、全谷物粮食和豆类,占到70%以上的人,比起其他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几率下降了20%。一项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那些每天摄入果蔬超过8种的人,比起普通人,患心脏病的几率下降了30%。
无论是基于人的实验还是基于动物的实验都表明,限制卡路里的摄入量,有延寿的功效。对于多数人来说,节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但是把一日三餐中的肉类替换成果蔬,就非常有助于降低卡路里的摄入。
诀窍三:重新认识变老。当一个人一直纠结,每过一年,自己就衰老一岁的话,那他的心态就很难阳光积极起来。
当然,年龄的增长是不可避免的,耶鲁大学公共医学院流行病学副教授贝卡·李维说:“我们发现,如果一个人对老年生活有着积极美好的想象的话,那么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非常有好处。”这往往意味着,与那些对老年生活持悲观态度的人相比,态度乐观的人,依靠这份心态,能够平均延寿7.5年。
所以,多想想好的方面,多看看那些幸福的老年人,自己也要给自己积极的暗示。老年生活还是丰富多彩的,不要被某些特定的银屏形象所误导。
永生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益寿延年,则是完全可行的。
第五问:为人父母压力很大,但丁克一族更长寿吗?
如果你正在适合生育的年龄,你可能不愿意承认,人生最崇高的意义,在于为人父母。孩子,是一种天赐之福,一个人把自己的基因以生育的方式代代相传,整个过程中,伴随着爱,可以说,这接近于永生。当然,为人父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这是很多年轻人不愿意生育的原因。
生养一个孩子,不光会给母亲带来巨大的身体上的重担,更会给父母双方带来无数的负担。在孩子年幼时,父母经常彻夜无眠,还要承担养育小孩的经济压力。父母经常过度劳累,体内的皮质醇(压力荷尔蒙)含量高于普通人,这往往引起父母的免疫力下降,血压升高,以及其他健康问题。
当然,养育小孩给父母带来的健康影响是多方面的,当谈到孩子对父母的预期寿命会产生何种影响的时候,科学家们的意见不太一致。
如果说为人父母会对人的衰老产生任何影响,那可能就是所谓的“弃车保帅”现象产生的影响,这是一种进化现象。“车”指的就是父母的身体健康。“弃车”指的就是为了实现孩子的存活与健康成长,要牺牲父母的身体健康。每一份输送给孩子的能量,都从父母身上而来,而这些能量,本来是父母体内用来维护自己的脏器功能的。从这个角度看,母亲做出的牺牲,要比父亲大得多。
《美国人类生物学》杂志在2006年的一篇研究报告,研究了波兰境内4个地区,从1886年到2002年间的生育情况。报告显示,女性平均每生一个孩子,就会缩短95周的寿命。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和其他孕期疾病都会引起寿命的缩减。因为妊娠与哺乳的需要,女性需要摄入更多的卡路里,即使是在现代社会里,很多女性都没有足够的能量摄入。
但是大多数的科学研究,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2016年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显示,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科学家发现较晚生育的女性比起较早生育的女性,有更高的几率活到90岁。生育2到4个孩子的女性,相较于生育1个孩子的女性,更长寿。当然上述科研结果全部来源于对白人女性的观察。
这项科学发现对母亲来说是个好消息,但是引起长寿的原因,及生孩子对寿命可能产生的影响暂时还不清楚。女性受教育水平越高,越富有,生育时间就越晚。而经济水平和知识水平都会提高女性的健康水平。而能生下2到4个小孩的女性, 可能身体状况本来就非常良好。
更引人关注的研究,在于生育小孩时人体内产生的一种荷尔蒙:催产素。在这种激素的影响之下,亲子之间相互依偎、拥抱,这种毫无生物学意义的动作,变得非常让人愉悦。当女性在妊娠和哺乳期间,体内的催产素水平大幅升高。当进入家长的角色时,父亲体内的催产素水平也会提高。
催产素的大量分泌只是暂时的。但是,随后亲子之间甚至父母双方间的每一次亲密接触,都会引起催产素分泌的增加。这就使得父母体内的催产素一直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2012年,一个针对2.1万个正在接受不育治疗的无孩家庭的研究表明,那些最终得到了一个孩子的人——无论是自己生育的还是领养的——的患病死亡率只有那些终身无子女者的1/4。另一项科研活动中,科学家仔细研究了1749年至1912年间美国境内阿米什人的日常生活,发现父母的寿命往往跟孩子的数量呈正相关关系。
无论在哪个年代,为人父母都不是一份轻松的工作。对父母来说,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就是最珍贵的时光。因为孩子的存在,他们的人生变得无比丰富多彩,所以寿命也变得更长。
第六问:人年老之后,应在何处生活?
如果你照料过老年人,就会知道,总有一天,老人们的情况会变糟,他们会需要更多的医疗照顾或者陪伴,你必须把他们带离他们住慣了的老房子,带去新的地方。这挺折磨人的。随着美国的人口老龄化加剧,这种情况变得越来越普遍。人口学家表示,65岁以上的老人,在未来20年内,将会从5千万人上升到8千万人。这些老年人需要一个可以居住的地方。依照过去的经验,老年人现在居住的地方,数年后不再适合他们居住,但是现在,情况也许变化了。
即使一切进展顺利,要一个老年人搬家,在经济上、情感上都是难以接受的(许多人认为这是一生中最难以接受的一件事)。老年人其实有很多种方式去安度晚年。现在只有3%的老年人居住在疗养院里。在过去20年里,老年人的人数在不断上升,但是居住在疗养院的人却越来越少。比起接受全天候的看护与照顾,老年人更喜欢自力更生,不劳人照顾的生活。
美国住房联合会的研究员珍妮特·维洛斯说:“每一个老年人的居住需求都不一样。无论是住房设计,还是看护程度,每一个老年人的具体需求都不一样。”
研究表明,老年人希望跟原来的社区尽量保持联系,理由在于:他们熟悉这个环境,可以跟老朋友继续往来。研究表明,那些有很多朋友并且和家人联系紧密的老年人,明显比孤单的老人更加长寿。
与此同时,很多老年人选择在自己家养老,仅仅因为在经济上更轻松。平价医疗法案规定,政府要为广大单独居住的老人,购买一些基本的医护设备,而这些医疗设备原本只有养老院里才有。对一部分老年人来说,在家养老也能以更经济的方式,使自己在晚年得到医疗方面的基本保障。
当然,虽然很多老年人可以继续保持目前的生活状态,专家们还是建议老人要为未来的生活早作打算。在老人还健康的时候,就要未雨绸缪,对住房进行一些基本改造,以防未来身体状况逐渐恶化。比如,浴室的墙壁上应当加装栏杆和扶手,方便自己在衰老之后安全地使用浴室。
很多腿脚方便、耳聪目明的老人会选择提早搬入为老年生活量身打造的公寓。这种公寓过道宽敞,楼梯坡度较缓,公寓楼里面也有餐厅、咖啡馆。比起疗养院,这里的设施虽然没那么齐全,但也能满足绝大多数老人的日常生活需要,并且费用上也要便宜得多。
哈佛大学住房研究联合中心的研究员詹妮弗·摩里斯基说:“老年人的选择越来越丰富了,他们可以住在自己家里,住在老年公寓里,也可以住进医疗设施健全的疗养院。”
但是老年公寓还是没法完美实现老年人的每一个需求。专家说,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老年公寓就会供不应求。现在政府正在社区里不断加盖老年公寓。但是社区的建设规划在政策上、技术上对加盖老年公寓有着各种各样的限制。想在短时间内加盖大量的老年公寓,还是困难重重。
如何安置即将出现的大量的老人,是一项巨大的挑战。维洛斯说:“我们必须改革住房政策,出台与之相应的配套医疗保障政策。现在国内的老年人真的面临着很严峻的居住问题。”
[译自美国《时代周刊》]